中国酒茶网

做茶,你有“翻新”张良计,我有“翻云梯”

时间:2021-11-10 08:06:42来源:food栏目:茶百科 阅读:

茶叶“翻新”张良计

以前的以前,茶没有"存"的概念,喝茶讲究的是新鲜,是明前、头春…

可这新茶的价格是一年一年水涨船高,有时令性的商品往往利润空间也大。明前雨前茶因芽叶新嫩,味醇形美,产量较少引得茶叶爱好者们趋之若鹜。

于是,茶商们个个摩拳擦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愣是能把旧茶叶改头换面做成新茶,奇招妙法有三:

一、神器出场,茶香依旧

陈茶茶香散尽,已经贬值,怎么办?这时!商人的“智慧”就有用武之地了——茶叶烘焙机为陈茶脱胎换骨。

陈茶通过此机器一小时左右的烘烤之后,霉味消散,散发出茶叶原本的香气,宛若新生。烘烤并不会使茶叶变色或者变形,只需放置一小段时间就能开始售卖。这一烤,茶叶又重新走上了人生巅峰,陈茶的利润甚至远高于新茶,这个机器简直就是赚钱神器,无良茶商可以人手一台。

二、舌上生花,茶价显贵

同类茶叶由于品质不同通常会进行一定的等级区分。茶叶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由高到低,售卖价格根据等级不同也有较大差异。

一般等级高的茶叶价格也高些,但普通消费者哪里看得出等级的高低。

真正决定茶叶等级的是茶商的一张嘴,行话来说就是靠营销手段,同一种茶叶,因为顾客的不同而等级不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是每个茶商都必备的。

三、瞒天过海,鱼目混珠

此计看上去颇为一般,无非就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但个中手段却颇为高明,可谓神鬼难测。

陈年散茶以外形、色泽分类,混入新茶之中,占比多少大有学问,多了不实,少了不值,美其名曰“拼配”

至于饼茶、砖茶等紧压茶,则更显其手段:或打散了旧茶掺新茶重压,名曰“资源整合”;或外包好茶,内填次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曰“改头换面”;或直接以旧换新,又曰“脱胎换骨”,自然,包装不变。

由于茶叶外形相像令买茶的消费者无法辨别好坏,茶商们瞒天过海又把钱赚了。

茶叶“做旧”过墙梯

风水轮流转,曾几何时,自从有心人发现有些茶可以放得久一些,口感还会变好,于是陈茶变得值钱了,于是出现了各种陈茶、老茶,比如越陈越"那个"的老普,七年变宝的老白,碳香的老铁,金花掩盖的黑砖,标新立异的晒红…

老茶之风吹来太晚,让此前一门心思研究“翻新”的茶商们措手不及,短短几年,问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存世老茶?

不过,与时俱进的造假茶商们可谓人才辈出,精英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确定了多套“做旧”方案:

一、背靠大树,先冒包装

做旧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仿老,其二是冒牌。

仿老自不必细说,一直是做旧业赖以为生的宗旨。冒牌,当然是冒充名气大价格贵的品牌、名牌,这些便是大树,如早期的中茶号级、印级茶品。这方面造假团队们做旧的手法技巧,真可谓苦心孤诣,从最初的湿仓、简单包装做旧到现在的退仓、纸质、印刷、霉斑、虫洞等全面高仿,真是精益求精,造假之敬业高深让人叹为观止哭笑不得。

包装上做旧,名堂较多,祖师爷出自台湾香港,现在到处都有高手,据说连韩国人都会。

二、人靠衣装,茶靠鞋油

不管包装如何逼真,剥去茶品的包装纸,做旧的裸饼总该有些老茶的样子吧?这也容易,且看下面这一被曝光的案例中高手如何造作:

制假者某小区一个地下室,购进茶砖、茶饼等半成品,用猪肠衣、膀胱包裹、晾干,再用胶及黑色鞋油进行人为做旧,制作出仿古普洱茶。。。

真的是天才啊!这些奇思妙想的招数,他们是如何想到的?

就是打死小编也想不出来,笔者只能膜拜了!

三、内质高仿,才是境界

但做旧这个行当虽然小众,却也是:“人有高手和庸才之分,货有精品和歪劣之别”。做旧普洱老茶,若只在外形包装上下功夫,至多是三流角色,真正的行家一眼就能看穿。因为老茶不同于一般古物,除了收藏观赏把玩,关键还能品饮,只有高明的老茶做旧者所造之茶才能经得住“过眼、过手、过口”三个关口的严苛考验。

做旧老生茶,有工艺和仓储两种途径,既然工艺方面渥堆技术(国家二级保密工艺)难以掌握,便只有从毛茶初制和仓储方面入手了:于是便有了杀青前的重萎凋,有了重揉捻、有了闷黄、有了湿仓茶、台湾仓广东仓马来仓混合仓老茶…

每当茶友让我帮忙试茶时,样品中此类茶出现的概率甚至超过60%。目前的造假工艺远非前几年香港台湾广东几位普洱茶大鳄那点湿仓水平可同日而语!没有消费者见过喝过真正好的老茶,那如何让其分辨呢?这也是做旧产品横行市场的最大漏洞和主要原因之一。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喝茶到底是升压还是降压?

下一篇:茶叶的不同喝法

相关推荐
  • 迷迭香茶冲泡方法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