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设点”一哄而上不可行
原标题:“摆摊设点”一哄而上不可行
重启“摆摊”“练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民生就业的一部分问题,其蕴含的独有活力唤起了国人创业发展热情。不过,鼓励地摊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放”而不“管”,更不能回到历史上的粗放无序状态。“摆摊设点”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需要各地政府精心谋划、因城施策,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实现“活力”与“文明”同步。
最近,随着多地相继制定出台新规,为群众摆地摊“松绑”,“摆摊设点”“练摊创业”迅速成为热词,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摆地摊”之势。但是,每个城市每个区域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哄而上地搞“摆摊设点”,是不可行的,更不应成为一种导向。
活力在民间。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正是通过“练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但同时伴随的问题也不少: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无法保障、消费纠纷维权艰难……随着城市治理的推进,“练摊”逐渐退出了城市生活。如今,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冲击的背景之下,一些地方、一些群众重启“摆摊”“练摊”,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解决民生就业的一部分问题,其蕴含的独有活力唤起了国人创业发展的热情。正因如此,它才成了热门话题。
但是,热情之下还要有“冷思考”。“摆摊设点”,真的适合所有城市吗?各地鼓励“练摊”,是要任其自发生长吗?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要鲜明地说“不”。
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摆摊设点”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实际定位和具体情况来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牢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窝蜂”。只有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才能让经济发展融于城市肌理。不适合搞的,坚决不搞。
“摆摊设点”,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当一个城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了鼓励其发展时,必须要做好“管”而不是“放”的准备。“摆摊设点”,绝不是“一摆了之”,更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发生长,必须要对这种形态所极易带来的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消费纠纷等问题,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实现“活力”与“文明”同步。这显然极其考验一个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对已经或正在发展“摆摊设点”的城市而言,绝不能回到历史上的粗放无序状态,而是要与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契合。要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势必要求:厘清商贩摆摊和公共利益的权责边界,为商贩提供相应行为清单,鼓励其在允许的范围内规范经营;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通过常态化巡查、抽检等方式,确保食品卫生管理链条环环相扣;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乱涨摊费等经营乱象,对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采取公开曝光、列入黑名单、限制经营等方式予以处罚……一系列举措,需要善治的分寸、法治的规范、“绣花”的功夫,才能避免宽严失据,体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如何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是一道万众关心的题目,需要各地认真作答。当更多地方因地制宜找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办法,必将坚定人们共克时艰的信心,成为我国经济攻坚克难的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