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卖”好风景又卖番石榴,小山村实现美丽蜕变
原标题:既“卖”好风景又卖番石榴,小山村实现美丽蜕变
在果园中享受摘果乐趣,在共享厨房里学当“大厨”,在农夫俱乐部里体验劳动……每逢节假日,广西浦北县白石水镇良田村便充满了游客的欢声笑语。
“自从开发了乡村旅游,我们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既卖风景又卖果实,每年每户可增收2万元。”近日,自称“五哥”的大伯边给游客称番石榴边乐哈哈地说。
良田村原是浦北县“十二五”贫困村,全村人口25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45户,735人。当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200元。
穷则思变。近年来,该村依托位于五皇山下的资源优势,以发展观光农业番石榴为基础,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风貌改造,一跃发展成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从没有水泥路到户户通
“全村没有一平方米的水泥路,有小车都开不进来。”浦北县帮财番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帮财一语道破当年良田村的窘境。
过去的良田村,群众住泥砖瓦房,收入主要靠种水稻、荔枝。9个自然村没有一平方米的水泥道路,不少村民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要想富,先修路。”2012年,从县里派驻良田村的第一书记覃金华决定把修路作为来到村里办的第一件事。为有效推进此项工作,覃金华“绑上”了良田村党员梁帮财一起做群众工作。
“修路村民们都赞成,但少数占用到自己土地的村民就不乐意了。但为了村里发展,即使遭到谩骂也要坚持下去。”梁帮财说。
2013年修丰木山自然村的路时,集资缺口10多万,梁帮财二话不说,直接垫资,至今这笔钱一直没收回。
正是有梁帮财这种精神和劲头,村民建设家乡的热情被激发了起来。覃金华也积极跑项目,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驻村4年间,他所骑的单车就创下了5万公里的骑行纪录,被乡亲们誉为“单车书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良田村一改过去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如今,全村修建水泥路约6公里,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5个、舞台2个,所有的村民小组都安装了照明路灯;村委会加建了新楼,小学有了新教学楼……
番石榴种出一片新天地
基础设施虽完善了,但想让一个村子富起来,还得有产业的支撑。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梁帮财结合自己多年的水果生意和村里多年种荔枝、香蕉的习惯,经与覃金华商量,决定在村里发展“见效快、产量高、销路好”的台湾番石榴,带动村民大干一场。
“起初,我们挨家挨户去动员,但没有村民愿意种。因为村民不相信这种长在山上的东西能种到田里。”梁帮财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自费在每个自然村选几名积极性比较高的村民,分4批共43人送往广东的番石榴种植基地现场参观。同时瞒着家人把家里仅有的15万存款,拿去买了3万株树苗,以赊销的形式发放给群众种植。
这样一来,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包括梁帮财自己租种的几十亩,首批全村大约种了200亩。
目前,全村种植规模达1500多亩,全年番石榴产量达420万公斤,每年每亩创造收入1.6万元。
“你看,那栋三层半的新房就是我的家。”指着红色小楼房,翁守王有些激动。他是村里最迟种上番石榴的,现在却每年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贫困村变身旅游景区
“我在网上买过番石榴,今天来到现场,看着美丽的乡村风光,亲自采摘新鲜的番石榴,真是另一番情趣!”带着全家自驾游来到良田村的刘女士如是说。
自从村里建起了番石榴基地,良田村依托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皇山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又做起了农旅文章。
目前,良田这个仅16平方公里的小村庄,观光景点达38个。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跃成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也成为该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成功典范。
徐艳燕是良田村委坡心村人,以前一直与丈夫梁帮雄在广东务工。2015年,看到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便果断回家开起了农家乐。
“这两年,随着游客的增多,生意还不错。多的时候每月有1.1万元收入,少的时候也有4000多元。”聊起自己的农家乐生意,从村民变老板的徐艳燕有些腼腆地说。
“现在良田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较2012年翻了一倍。”看着日新月异的良田村,良田村支部书记甘荣心里也乐开了花。(黄燕堂 覃科棵 本报记者 刘 昊)
标签:
上一篇: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上线
下一篇:餐饮消费活力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