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真的适合儿童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马冠生 张曼
“儿童食品”
更多是在包装上做文章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会青睐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例如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儿童饮料等,认为这些“儿童食品”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这是真的吗?
目前,我国还没有“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仅有的是针对0~36个月婴幼儿的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我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与欧盟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对于婴儿(0~6个月)的配方食品要求,差异较小,大部分指标比较接近;但是对于较大婴幼儿(6~36个月)的配方食品,我国的指标要求相对宽松。而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并没有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等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因此,目前所谓的“儿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差异,通常只是把大包装换成精巧的小包装,价格就比同类成人食品高出一大截。更有商家为了吸引儿童,会额外多添加一些色素、香精、糖等。
除了营养成分,“儿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也并没有单独针对儿童进行添加。目前,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时,是以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为参照而制定的,对于年龄在婴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儿童,没有允许摄入添加剂的具体标准。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向儿童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性和营养性上,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规定,提高标准,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生产和研发更多适合儿童食用的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这些食品应按照儿童的营养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应该更少,允许添加的限量应该更低。要求在真正适合儿童消费的食品或饮料上有醒目标识,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写清楚成分并标注配料表,明确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和能量值等情况,以帮助家长们做出正确选择。
选包装食品
多留心营养成分表
因此,食品包装上是否为“儿童专用”并不重要,更不能将包装食品作为营养主要来源。最好的营养素来源应该是来自多种、天然的食物,避免将某些不健康的“儿童饮料”、“儿童零食”带回家。在给儿童购买包装食品时,家长应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作为选择包装食品的依据。
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高的原料,按照排位顺序,含量依次递减,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应尽量选择前几位是天然原材料(如面粉、牛奶、鸡蛋、水果),而不是加工食品。要警惕配料表特别长的,产品配料表的内容越复杂,越要仔细看看内容如何。食品添加剂也是需要格外关注的一项内容。《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必须注明在配料表中。通常我们会看到“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冒号后面或括号里面的内容,就是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在给儿童选择包装食品时,应避免选择食品添加剂特别多的。
家长还要学会看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中包括至少5个基本营养数据:食品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钠的含量,以及这些含量占一日营养供应参考值的比例。优先选择蛋白质含量高、低能量、低脂肪、低钠含量的食品。尽量选择数值低的碳水化合物,现在的营养成分表中没有专门标明添加糖含量,都统一包含在碳水化合物中。钠的含量越低越好,建议每100克食物中不超过300毫克。很多食物声称“绝对不含反式脂肪”,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通常会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0,但不代表没有,因为含量小于0.3%,是可以标注为0的。建议看一下配料表,如果里面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这些成分,建议还是少选为好。
标签:
下一篇:经常喝甜饮料增加早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