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苦撑的上海餐饮老板:不确定是最大的恐惧
文 |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魔都全面“失守”,正在遭受着疫情三年来最大的“冲击”!“已连续两天日新增破2万例!感染者超13万例!”这数据已经超过了当初武汉疫情,上海各大商场、市区街道拉上隔离带,多个重点小区居家封控,“抢菜”、“核酸”、“隔离”成了上海人无奈的生活关键词。管控不断升级!餐饮门店全部停业!这让上海餐饮人瞬间跌入“冰窖”:营收为0、员工被封控隔离、高昂的房租工资成本……快撑不住了。何时解封不得而知,不确定成为萦绕着餐饮人最大的恐惧,“等”成了众多处于风暴中心的餐企的唯一出路。
暂停: 自救: 困境:
1、餐饮品牌企业所在的商场或街面商铺,因为疫情管控,全部停止营业;
2、绝大多数餐饮企业没有一个C端的配送体系;
3、餐饮品牌企业现阶段并没有稳定的原材料供给;
4、绝大多数餐饮企业的员工,居住地都是分散的,其所在社区均被疫情管控。
“疫情管控的难题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存在,为什么餐饮行业不自行组织起来,由牵头人与相关政府保供机构合作?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一直是一个无解的题。”沈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为此,他最近组建了给餐企做嫁衣的政府保供快餐团队,用了应急管理软件系统,直接升级为各政府保供点自助手机下单,系统进行配送的微信小程序,提升保供效率。目前有德克士、老乡鸡、杏花楼、光明邨等企业提供餐食。谢峰的小馄饨店在封控下外卖也做不了了,他就号召员工去做志愿者,“能在外面跑至少能保证自己有菜吃,还能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就等着解封,不然什么也干不了,在家呆着真头疼。”谢峰补充说。出路:“不确定是最大的恐惧,‘等’是唯一办法”“等待早日解封。”这是所有风暴中心餐饮人的共同期待。而这种等待中的不确定,也是餐饮人最大的恐惧。防疫政策的不确定,管控措施的不确定,使得员工到岗率、营收都成为不确定。上海空空荡荡的道路还有其它出路吗?“目前来说,没有其他出路,因为疫情防控措施的特殊性,实体店铺全部关掉了,而餐饮品牌们没有一种保障模式能说服政府立刻开启复工计划。”沈涛直言。沈涛觉得餐企这次的猝不及防也有很多自身的问题,很多传统连锁餐企的经营模式仍旧非常传统,包括原材料采购供应链模式比较原始、外卖产品的结构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外带餐品升级基础上,线上运营的模式思维老化,尤其对公域流量的获取和应急响应的能力差。“上海的疫情相信总有平复的时候,而这样的窘境,其他城市就不会出现?中国的餐饮企业需要通过这次上海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仔细想想这些问题:中国的食品加工业这几年的进步突飞猛进,餐企为什么不认真地调整一下供应链模式?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餐企的外卖产品结构,能不能多考虑一下年轻消费者的应用场景需求?线上运营已经有直播间这种模式,很多餐饮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卖得不好,为什么不考虑考虑自身的原因?”谢峰或许没有沈涛思考得这么深,但也在摸索着出路,因为馄饨时间长了会坨,不适合做外卖,所以他年前在考虑做一个和面食互补的煎饼品牌,专门针对外卖场景。“人到中年躺平也不是坏事。能做好一点,咱就拼一把,如果实在不得已,那就放自己一马,乐观地活下去,我觉得比啥都重要。只要不死总会出头。”谢峰最后说道。池光辉则用他最喜欢的歌名作为对未来的期待,“明天会更好”。职业餐饮网小结:三年疫情来,餐饮业饱受反复的折磨。本想着今年应该到尽头了,可上海这波疫情却更凶狠,时间也更长,这让不少上海餐饮人感到绝望。配合防疫政策下,门店全部停业,无法营业,自救无门,“等”成为了封控区餐饮唯一的出路。但“等”或许不是唯一的姿势,在“等”的过程中,不少餐饮人也在反思进化,祛除思维意识僵化,提高应急响应敏锐度,这也许是在疫情常态化下,所有餐饮人必学的一课、必过的一关。-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推荐阅读餐饮“帮派”之争,安徽人善做早餐,江西人统治网红蛋糕!“换帅”后,独家对话海底捞CEO:从张勇到杨利娟
8000家咖啡馆混战上海滩:一边烧钱扩张,一边亏损倒闭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
上一篇:《2月魔都餐饮现状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