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下去为目标的成都餐饮人,都经历了什么
2020年1月20日,是饭团小分队在东京团建的最后一天,也是确认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一天。
在银座旁边的药妆店里,感知还不太强烈的我,只拿起了三包口罩放进购物篮。
1月21日,是我本人最后一天上班。上午豆豆还为你们跑了一趟蒙阳水果市场,到了下班时间,中国大陆确认人数已达到291例。
晚上,食研所的网友们在群里说,他们已纷纷取消了春节出行的计划。
1月22日,我从成都出发途径上海回家过年。
在飞机上,用帽子、口罩、围巾将自己包了个严严实实。
↑1月22日早晨7:08的双流机场候机室
1月23日,阿陈路过成都市高新区的一家药房,里面的口罩不出意外已经被买断了货。
1月24日除夕,因为害怕耽误年后的工作,跟爸妈商量过后,我订了初三(1月27日)回成都的机票。
1月25日,成都市市场监督局、成都市商务局联合发布通告:「禁止举办群体性餐饮经营活动」。
今天,已经是2月25日,距离上面这份文件,刚好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是大家宅家做饭的一个月,也是餐饮行业经历生死挣扎的一个月。
饭团一直在和行业里的很多人保持联系,跟他们聊了很多。或许能做的不多,但我想,请你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受访人:白家市场海鲜摊主石秀红
今年是湖北天门人石秀红,是我们公司团购海鲜群里的海鲜老板。和家人在白家海鲜市场海吉星刚建好的时候进去开店,到今年已经5年多了。
店面不大,平时如果遇到群员想要但是她家没有卖的海鲜,她还会去别家帮忙买。
因为2019年收入不太理想,今年她就没有回老家。过年期间是海鲜出售的旺季,各种团年都很需要虾蟹这一类「硬菜」。
但是没想到,疫情的蔓延让市场里的大多数都早早关门,湖北老家也没办法回去。
曾经200多家热热闹闹的海鲜市场,关到不剩10家仍然在开着。
↑石秀红所拍2月20日的白家海吉星海鲜市场
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家里不敢出门,当然也没有人买海鲜。新鲜的螃蟹、鲍鱼全部丢掉了。螃蟹是放不得,鲍鱼是因为价值太低,没必要冻起。
只有带鱼和耗儿鱼是囤在冰箱里的,因为量小,所以用不上费钱的大冻库。大概计算了一下损失,是在万把块钱的样子。
问到之后的打算,「如果海鲜还能做就继续卖,如果不行就换一行(生意)做做,我们家人多,总能找到合适的生意的」,她回答。
受访人:得劲儿焖烤肉串创始人刘心迪
刘心迪是08年来到成都读书的东北人,读的学校是著名的「烹专」。毕业之后先进了红杏,16年开始创业做焖烤肉串。
得劲儿这家店,算是成都烤肉里面发展很快的「小网红」,口碑不错,生意一直很好。
本来过年就要营业,店里建立了过年员工得营业额40%的奖励机制,所以想赚钱的员工都在。3个股东3个店长,开会拍板就开干。
1月27日,他们就开始了老板开车、店长骑电瓶车送外卖。三环内都免配送费。开车的日均能跑160-180公里。
在疫情之前,为了应对春节旺季,肉进了三十多万,酒水进了十多万。
「年前就给店长们发了奖金和红包,本来准备过年搂(赚)回来,结果都被坑了。哈哈。」
最近情况转好,慢慢准许开门营业了。
每家门店接到的要求都不一样。建设路是不允许堂食的,只有外卖。华润店要求绿卡、健康证、身份证三证合一,就可以都开。但是店里不能超过10个顾客,每桌中间必须有间隔。
现在的外卖订单,营业额能达到平时的60%。数据真的还不错。
除了自己反应快,还得归功于母公司——去年达成合作的马路边边餐饮集团。一说要做外卖,集团就支持了海报设计和制作,并且在追溯食材源头、整合供应链、给加盟商的外卖指导也都有比较大的帮助。
刘心迪说,这次有两个感悟:一是外卖堂食必须两条腿走路,二是不抱团真的很难活下去。
受访人: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餐饮部行政助理经理李凯
这是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第一次做外卖。因为「酒店更多是一种场景式的消费体验」,更不用说是五星级酒店。所以,从前就未开启过外卖。
从1月19日起,就开始了针对疫情方案的筹备和确定。先关停部分餐厅,再将酒店员工分成A/B/C三个班组,每组持续上班一周,再换下一个班组。
在1月28日,从0,到成功将外卖上线。
除了本身餐厅的菜之外,他们还针对酒店附属写字楼里的复工企业,推出了5份起订的酒店便当。30元一份。
为致敬逆行者,还推出了外卖买一送一。3月20日之前,医护工作者、媒体、社区志愿者、公安民警都可以享受。
在情人节这个每年消费高峰的日子来临之前,也及时推出了宅家大餐。
配上视频教学,价格¥688的套餐当天卖出了18套,李凯认为,超出了他们当时的预期。
但即使这样,2020年2月份酒店的预算收入,到现在完成还不到10%。
在问到今后的运营思维会有什么改变时,如何通过线上平台再次赢得市场,成了他们主力思考的问题。
受访人:大龙燚品牌推广总监任俊
在成都,被称为神级运营团队的大龙燚火锅,经常在任何热点事件到来之时,反应非常快、应对也相当好。
这一次也一样,1月27日,他们就开启了成都全城的火锅外卖。可送达范围非常广,南门绕城外还可以小区拼单。是我本人接收到的最早的火锅外卖信息。
因为反应迅速、做事专业,大龙燚的外卖确实非常红火。从27日的300单,到28日的400单,再到2月2号返程日的700单,2月3号开工日的近1000单……
这还没有算火锅菜的部分。
以前的大家或许会觉得大龙燚做得好、危机或许较小,但今年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西贝现金撑不过三个月」言犹在耳,让很多人了解了大公司应对难度更高的现实。
对比2019年成都11家直营门店(含子品牌如在蜀毛肚老火锅2家)初一到初十的数据,堂食:2019年499万;2020年32万,下降93.58%;外卖去年同期28万,今年181万,同比增长547%;总营业额下降60%。
截止现在,大龙燚国内近300家门店、包括9家海外门店在内全面受损,影响率100%。
大龙燚旗下品牌成都11家直营门店月固定费用包括——门店房租加物管110万;税金20万;正常运营能源费用60万左右,人工费用正常运营170万/月。
这11家直营店600多名员工,目前供应链、加盟招商、门店直营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未来在何方,或许「撑住」是唯一可能给出的回答。
受访人:园里火锅创始人米罗
园里火锅在成都,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作为一个火锅品牌,它只有两家店,知名度却在成都前列,没有加盟店,每天都在排队。
1月23日,米罗就派出了一支小队,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各大药房扫荡,购买口罩、酒精等疫情用品。
同时,店里迅速上线了好几个表格,从店里到宿舍,从餐具到备菜,每个环节都记录在案。
但即使上线了外卖,顾客也是骤减。
因为计划过年期间营业而大批量准备的菜品,每天都在一筐一筐地丢弃。
府城店一直闭店到今天,而天府三街店则在2月16号刚被批准堂食。
即使可以开门营业,米罗也坚决执行了不允许排队、每桌不能超过4人、尽量只接待一家人、桌与桌之间用空桌隔开。
现在的三街店的营业额,只达到了往常的10-20%。
问到往后的打算,米罗说运营策略并未改变,对品质和卫生等细节的重视和把控也是一如既往的严苛。
只是从前从未重视过的外卖,或许还是应该做起来,并尽量去做好它。
受访人:源六尺八日本料理运营孔天添
源六尺八,开在成都香格里拉酒店楼下,成都最贵的日料餐厅之一。2月14号情人节当天,他们在普通外卖基础上,开通了高端日料的外卖。
在这之前,运营孔天添在和伙伴们经过多次申请,终于在8号拿到了准许开业的小蓝片。10号,同样受损严重的房东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也对他们进行了房租减免。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她都知道达到这个结果有多难。
↑左下角的「开业已申报」
相比刚开始的焦虑,现在的孔天添已经经过了反思和总结。她把这段时间看成难得的梳理机会,发现餐厅的财政健康,是今后十分值得重视的事情。
最近这一个月的营业额,比正常少了20多万。餐饮行业一向是现金流的行业,经过这次,他们觉得至少要准备3个月的备用金,才有机会在同样的情况下更好翻身。
对于高级日料,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将其与外卖联系起来。但这一次,除了常规锅物,尝试推出的寿喜烧也受到了欢迎。并且,便当在上线当天就遭遇了爆单。
「在朋友圈看到,上海的高端寿司店也开始做外卖了」。
除了外卖,他们还将目标指向了小视频。
过去的几天内,已经陆续上线了B站和抖音,目标是持续扩大自己IP的影响力。
从积极争取复工、到尝试更多的外卖菜式、再到上线新的视频号,都是这一次留下的经验,和心态转变。
受访人:成都盈贵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云川
盈贵轩,是上海Tenderplus天谱乐食的西南总代理。成都锦江宾馆、瑞吉、香格里拉、丽思卡尔顿、君悦、费尔蒙、洲际等五星级酒店都有用这家的进口肉类。
他们的供货对象,主要就是两类,一类餐厅酒店,一类商场超市。这次的打击主要在前者,供货全面停滞。
不仅没有新订单,他们还收到了很多要求减少费用的需求。这些需求其实不是请求,因为无法不答应。与此同时,很多应收款都在默默延期。损失的总数目,到现在都还没计算出来。
而超市线则相反,订单量一直在攀升。盒马的进货数量涨得最快,现在几乎是平时的5倍。
虽然很多人在说,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定要报复性消费。但章云川却认为不可能出现。
将来的消费主题一定是刚需型消费,这个结论已经在2019年慢慢成型。更不用说这一次经历的打击,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没有涉及到零售的,基本都停工了。
今后能做的调整,应该就是减少牛排高级部位的进货量,而增加适合中国人炖煮的部位。
受访人:三番丼创始人柠檬
去年我写过一家专卖日式盖饭的小店:《挖到一个只有6张桌子的小店,专门吃「饭」》。
最近一次和这家小店创始人柠檬联系的时候,得知它已经被关停了。
当时的情况是,股东之一在成都某商场上班,从商场的决策来看,这次的情况似乎严重程度远超普通人的感知。
而同时,也可能远超小店和几个人的承受能力。
因为开在桐梓林地段,房租是2.7万元纯支出。而几个人面对外卖跑单的不尽人意之后,艰难做出了关店的决定。至此,开店的90多万元,当然是成本都没有收回。
至此,八个故事讲完了。
其实这一次,除了他们,我还采访了一些其他人。不同的处境,同样的艰难。虽然令我有些意外的是,我联系到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表现出灰心、丧气。有调整薪资结构,但是没有人被裁员,甚至有些老板还是笑着跟我说「只有关门了撒」——
但,我依然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一次餐饮行业受到的重创,是你我难以想象的程度。
「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武汉作家方方的这句话,是最近我看到被大家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吃是大事,活着是大事。或许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是,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都能陪着成都的餐饮人,一起努力走下去。
本文作者 | 音子叔—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本文系腾讯“成都生活”官方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
上一篇:跨年迎新 成都“亮”了 商家推多种活动促消费 元旦小长假餐饮销售数据可观
下一篇:成都餐饮,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