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冻品供应链如何走?“反向定制市场”是出路!
原标题:餐饮食材冻品供应链如何走?“反向定制市场”是出路!
关键词:冻品在线
引言
4万亿餐饮消费市场,经过几年激烈竞争后,已基本形成美团系、腾讯系、阿里系三分天下的局势,战火延伸至B端服务,主要涉及两大领域,其一,通过SaaS解决B端信息化,其二,通过供应链管理解决食材流通。
2015年成立的冻品在线,选择从食材中的冻品供应链切入,采取“自营+城市合伙人”模式,上游链接国内200多家加工厂,通过自有全程冷链运输体系,满足中小餐饮、社区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的冻品采购需求。
在餐饮企业成本结构中,平均食材成本占比约30%,而冻品占食材大类中的比重约40-50%,因此餐饮企业冻品市场规模约5000-6000亿,加上社区便利店、菜市场的家庭消费市场,冻品市场总容量将达万亿级别。
冻品在线通过线上链接冻品加工企业与终端,线下建立自有冷链物流体系,解决冻品流通环节层级过多、信息传递低效以及无法保证冷链运输等问题,并通过数据有效收集和处理,挖掘下游需求,与上游加工厂进行生产匹配,有效提升冻品行业运行效率。
专注冻品行业 卡位二三线城市
专注冻品领域,跟林志勇的早前职业经理有关。在经历了康师傅、百事可乐世界500强品牌职业经理人经历后,林志勇进入一家冻品生产企业,任职全国市场总监,把这家企业从2亿做到10亿营业额,并做到A股上市。在冻品领域5年多的沉淀和深入洞察,让他后续创业有了很深的产业基础。
冻品在线创始人林志勇
冻品在线并非其创始人林志勇的最早选择。2013年,林志勇首次创业,投资并操盘福建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福建白水农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挂牌新三板),采取自营方式为超市、批发档口等提供高山蔬菜。
由于蔬菜本身非标化、质量不稳定、损耗大、单价低,且蔬菜定价体系由销售地的产销关系决定,一旦供给过多,加上运输成本,价格经常处于倒挂。
二次创业的林志勇,选择了更加标准的冻品。相比于蔬菜,冻品本身具备天然适合做B2B的优势。第一,作为半加工品,损耗少且可标准化;第二,货值高,有较好的利润空间;第三,厂家多,产能过剩,品牌效应低。
此外,冻品流通环节存在传统零售行业的普遍痛点。第一,粗放的大经销商模式,多层级流通,厂家主要依靠批发商,很少直接接触终端;第二,供需两端数量多而分散,供需并未匹配,加工厂产能过剩;第三,线下交易为主,信息化水平低。
与其他行业类似,流通环节的打通是产业升级改造的主要方向之一。受食材采购行为本身具有一定计划性和信任基础等决定,供应链进场几乎都以区域自营式进行,如北京的美菜、杭州的宋小菜等等。
冻品领域是否会出现行业巨头,在技术壁垒不高的情况下,取决于模式是否可以快速复制,首先占领终端市场。
在客群上,选择了过去被忽视但数量最多的中小客户,包括中小餐饮店、社区便利店以及社区菜市场,其中80%为中小餐饮店。这些客户的特点是单体采购量小、分布零散、存活周期较短,需要依靠人力进行持续开发和维护。
标品产销匹配 B2F定制是方向
相比产品多而全,冻品在线选择专注细分行业冻品。一方面能更有效把控货源,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全程冷链物流保证食品质量。
产销匹配是冻品在线最直接的价值,每类产品精选规格不同的少量品牌,满足客户80%的冻品需求,通过集中采购可以有效降低价格,再通过自建城市内部物流体系保证全程冷链。
过去,定制大多为大规模连锁店服务,而小型餐饮体量小,收益难以保障,不符合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要求。随着不同类型客户和线上数据的积累,冻品在线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开发中小餐饮反向定制市场,这也是冻品在线未来最核心的价值。
编辑:食材君
来源:财经头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