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文明报春花--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综述
厚植乡风文明,铸魂乡村振兴。近日,伴着明媚春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正式发布,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好评、热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去年底,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组织开展了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推荐工作。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过申报、审核、评审等程序,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韩家墅村、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云南省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等21个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这些优秀典型案例像田野上的文明报春花,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带着泥土芳香,展示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成果,诠释着文明乡风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其经验做法可学习、可借鉴,将在广大农村发挥出更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文化传承积淀,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之根。一些入选村庄加强对本地历史遗迹、革命遗迹、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保存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环境;充分挖掘本乡本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下姜村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该村修村志时,将下姜村建村以来的风云事迹、经验教训都收录其中。特别是在人物篇章中,罗列出义薄云天姜人梯、乐善好施姜可行等优秀品格的下姜先人,将他们的事迹整理完善,提炼蕴含的人生道理和崇高品德在村庄文化长廊中展出,激励今人建设美好家乡。
吉林省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通过传承特色民俗文化,打造乡风文明“硬核”。建成民俗文化广场、朝鲜族传统民俗展览馆、朝鲜族土窑房样品、民俗文化墙等,用以展示朝鲜族舞蹈、民族服饰、传统民居等民俗,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在民俗文化围墙设置朝鲜族传统礼仪展示板,以漫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风俗习惯,强化朝鲜族礼仪文化教育。
泰兴鼓儿书是流传于苏中地区的民间曲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蒋堡村是其发源地。蒋堡村紧紧抓住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成立蒋堡鼓儿书研究组、表演队,在兴建乡村大舞台的同时,营建集表演场馆、民间艺术传习所于一体的蒋堡书场,鼓励民间艺人搜集传播民间故事,创作新编鼓儿书,用泰兴鼓儿书传唱村规民约、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寓教于乐,培育出“勤劳、智慧、进取、和谐”的新蒋堡精神,形成了向善向上的良好村风。
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引领,发扬儒家文化,共建“乐和家园”,开设“儒学讲堂”,丰富活动载体,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从村民生活细处入手共育文明
乡风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与事中。入选村庄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从和谐老百姓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入手,解决好村民立业、治家、处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等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培养村民的文明行为和生活方式。
四川省丹棱县万年村试点运行“道德超市”助推乡风文明。“道德超市”按照“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家庭整洁、建言献策、产业兴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环境保护、党务村务”等10大类24小类进行积分,基本涵盖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1分等值2元,积累到一定分值可兑换相应商品。比如村民将有毒有害垃圾分拣出来可以获得积分、拾金不昧可以获得积分……这些细化到日常生活言行表现的积分制,帮助村民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提高了道德修养,实现了乡风民风美起来。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发扬德孝文化,开展了“一盆温水”(即每年重阳节,村委会都要组织开展子女为老人梳头、洗脚活动)“一个拥抱”“一声爸妈”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子女自觉把孝道融入日常生活中。
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月狮村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提振村民的精气神。该村众文空间打造了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轮番推出乡村画展、花艺展、竹编课堂等节目;2019年共举办文化活动52次,儿童、老人、青少年等踊跃参与文化服务活动。而在该村的“花间睦邻点”,手工针织、农家点心制作、花艺交流、品茶对弈等成为村民自发聚集的固定活动,在一派田园花香氛围中度乡里时光、话百姓生活、续近邻情谊。一种更文明、更有文化氛围的乡村生活方式正在养成中。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之“魂”。入选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同时深入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引导农民形成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美德。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杜村打造“德善杜村”,先后推选评出“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标兵”等500多个德善典型。通过开设“德善杜村”微信公众号、大喇叭广播、上善行功德榜、德善档案等形式,对“德善典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重要节庆活动时,邀请德善典型当嘉宾,颁发荣誉证书,让他们受到尊重、感到光荣。经常开展“道德大讲堂”,让德善典型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照顾老人的技巧、邻里互助的体会、美化庭院的方法等,让更多村民感到好人并不遥远,自己努力也可以做到。
北京市通州区仇庄村创新推行道德“大讲堂”+“小课堂”模式,组织开展村民集中学习活动。“大讲堂”聘请专家教授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文化、邻里守望等方面的讲座,“小课堂”针对每个家庭特点开展一对一的文明生活指导。
黑龙江省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将每年的9月12日定为该村仁孝节,村民每家儿媳做上几道拿手菜,共同为全村老人举办其乐融融的“百寿宴”。村里成立“仁孝爱心基金”,帮扶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培育“领头羊”党建品牌,党员志愿服务者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助残助老助幼等服务,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生动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创新思维做好新时代移风易俗
《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指出,乡风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争取通过3到5年的努力,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入选村庄都全面推行了移风易俗,通过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
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韩家墅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村民举办婚丧嫁娶的规模、宴请范围、酒席标准等作出规定,同时提供便民服务,鼓励群众按照统一模式和流程操办红白事。
安徽省芜湖市桃园村成立村民道德议事会,采用积分制奖惩考核办法,每月安排村民代表对各户执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分,坚持公开公正,及时张榜公布。对60分以下的农户督促整改,由党员点对点、一对一进行帮扶提升。不良习俗得到有效制约,乡风文明程度实现质的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李士村开展“四结合树四德”活动,结合村规民约修订、村民素养提升树“仁德”,结合“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评选树“孝德”,结合产业调整、脱贫富民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树“诚德”,结合热心公益、爱心人物评选树“爱德”。在村民家中订立文明新家规,在村头晒“好家规好家训”,积极倡导厚养薄葬、勤俭持家。……
各地实践启示我们,移风易俗需要创新思维、堵疏结合、正向引导,让群众在参与移风易俗中有荣誉感、成就感、获得感,引导乡亲们将不服输、爱面子的心理转变为投身文明公益事业的热情,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志愿服务等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附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