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 “生命” 青春永驻 ——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捕综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
长江的水域面积约占我国淡水总面积的50%,流经19个省(区、市),流域范围内约4亿人口。凭借独特的生态系统,长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因此,也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全球极其宝贵的淡水生物基因库。
然而,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自身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这样强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保护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有着深厚的保护长江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要深入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保护好生命长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按期实现全面禁捕;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一场为了“生命长江”永葆青春、永续发展的长跑已踏上征程。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关键之举
“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举措。这项工作涉及10多万艘合法持证捕捞渔船的有序退捕,关系到近30万捕捞渔民的转产安置保障,可以说力度空前、举世罕见。”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
长江水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统计,长江流域分布的水生生物多达4300多种,其中鱼类424种,拥有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生物11种,特有鱼类达180多种。
然而,近年来,长江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长江水生生物衰退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达到9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已接近3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鱀豚已多年未见;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只有大熊猫数量的一半;“淡水鱼王”白鲟已连续15年未见;中华鲟野生群体数量也在急剧减少,难以稳定自然繁殖;作为淡水养殖产业的支柱,“四大家鱼”的鱼苗发生量持续下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陈大庆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渔获物中“四大家鱼”的比重不仅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优势年龄组也由3-4龄衰退至1-2龄。所捕获的鱼日益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
造成这一困局,除了受拦河筑坝、航道整治、岸线开发、挖沙采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酷渔滥捕”带来的破坏更为直接。
研究人员通过对渔业捕捞工具的调查发现,大拖网等一些传统渔具已逐渐减少,电网、雷管、迷魂阵、绝户网等违禁渔具、渔法越来越多。2018年,根据审计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近4年共发生非法电鱼案3.46万起,年均增长8.8%,其中149起发生在珍稀鱼类保护区内,胭脂鱼等珍稀鱼类被电亡。
要想还人们一个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命长江,改变,已经刻不容缓。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分类分阶段推进禁捕工作: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今后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0年底以前,完成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
今年6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要抓好精准建档立卡这个重要基础,抓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逐船逐人登记造册,为实施精准退捕提供依据。要抓好退捕船网处置这个关键,确保按时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并尽快发放补偿资金,保障渔民合法权益。要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和生计保障这个根本,多措并举拓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做好退捕渔民社会保障、搬迁安置等工作。要抓好执法监督这个重要保障,重拳出击整治非法捕捞,从源头和终端斩断地下产业链,鼓励群众和媒体举报监督。要抓好资金保障这个必要支撑,按照中央奖补、地方为主的原则,把财政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加大对重点工作的财力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地方主体责任,强化督导考核,坚决打赢长江流域禁捕退捕这场攻坚战。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7月31日,全国农业农村部门已全面摸清了退捕渔船和渔民的基本情况,并完成了“建档立卡”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退捕渔船11.1万艘,渔民23万人。上海、江西、云南等地已提前完成退捕或将退捕渔船提前封存。多部门正联合采取有力措施打击非法捕捞,引导渔民有序转产就业。精准退捕工作进一步铺开。
执法必严,拉网式排查不留白
“在这么大范围内实行这么长时间的禁捕工作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全面禁捕之后渔政执法管理的任务会十分艰巨,需要多措并举、各方发力。”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说。月上旬,在长江入海口处的上海市崇明区,当地“三无”船舶整治办组织交通运输、水务、渔业渔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在北堡港、北六滧、北八滧、东旺沙等“三无”船舶聚集的重点港口内实施巡查。在这里,历时一年多的整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水上各类非法捕捞现象呈明显下降趋势。
8月上旬,在长江入海口处的上海市崇明区,当地“三无”船舶整治办组织交通运输、水务、渔业渔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在北堡港、北六滧、北八滧、东旺沙等“三无”船舶聚集的重点港口内实施巡查。在这里,历时一年多的整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水上各类非法捕捞现象呈明显下降趋势。
“多个部门正尝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长效管理方案,杜绝‘三无’船舶‘返潮’。下一步,我们会针对非法捕捞、非法运输、非法交易3个方面抓好执法工作,从源头上对‘三无’船舶的滞留情况进行巡查管理。”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说。
而在中游,长江流经湖北宜昌市境内232公里,渔政执法面临水域广、人手少、装备不足等问题,禁捕任务艰巨。宜昌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三网合一”监管体系,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渔政执法,打造职能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护渔“人网”,水上视频和陆上“天眼”全覆盖的智慧渔政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天网”,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法网”,有效打击了非法捕捞。
在长江上游段,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成立了禁捕退捕工作专班、退捕渔民转产安置保障工作专班、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和打击市场销售非法渔获物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协同推进禁捕退捕各项工作落实,并建立了金沙江水生生物保护暨长江禁捕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
在禁捕退捕工作中,云南各地还积极创新监管机制,昭通市水富市创新成立“两江”(金沙江、横江)综合执法大队,实现由多头执法向综合执法、专业化执法转变;迪庆州成立了“迪庆州香格里拉金沙江土著鱼类恢复保护协会”,坚持长期在金沙江段进行宣传和巡护,协会巡护范围从迪庆州全境,扩展到丽江市华坪县。
据不完全统计,6月29日至8月7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各级渔政执法机构会同公安等相关部门累计开展执法行动5167次,出动执法人员14.13万人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2254起,查获涉案人员2322人,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31起、移送涉案人员754人次,没收非法捕捞渔获物13.15吨,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1万艘、违规网具6.28万张(顶)。
送岗位、送技能,安置保障抓到位
“退捕上岸后,政府给我推荐了农村公益性岗位,现在每天都有事做,每月都有工资,生活很踏实。”贵州省剑河县南加镇柳基村的退捕渔民陈通福说。
今年以来,贵州剑河县扎实推进退捕渔民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工作。为拓宽退捕渔民就业渠道,人社部门积极组织乡镇(街道)劳务组织员,深入村(社区)“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向退捕渔民宣讲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公益岗位安置、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办理等就业政策。目前,当地已通过劳务组织员上门为退捕渔民推荐就业岗位1200余个。
在云南,按照100%推荐就业岗位、100%提供技能培训、100%给予就业帮扶的“三个一百”目标,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支持创业等多种形式扩大退捕渔民安置渠道。目前,已纳入社会保障的退捕渔民374人,完成率99.2%;已转产转业的退捕渔民289人,完成率83.8%。
在湖北武汉,禁捕水域面积最大、涉及渔船渔民最多的是江夏区。4月以来,当地启动实施“渔政执法+巡查+管护”新机制,整合渔政执法、水产服务、退捕渔民等65人,组建起长江、梁子湖、鲁湖、金水河、汤逊湖5个渔政执法片区工作站,一批渔民从“捕鱼”到“护鱼”,3个月来执法成效是近3年来的总和。湖北省还根据渔民年龄层次、就业技能等不同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转产转业安置方案,重点培训适合渔民特点的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实用技术,拓宽渔民转产转业渠道。截至7月24日,湖北省已累计完成退捕渔民25559人,累计完成转产安置20035人。
在安徽,截至7月底,全省已退捕渔民29478人,通过转产转业、企业吸纳、公益岗位、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就业12355人,占应转产就业人数16807人的73.5%;纳入失地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725人、纳入医保23799人,分别占退捕渔民总数的70.3%和80.7%;纳入低保1203户,占应纳入低保1352户的89%;解决住房保障2290户,占应纳入住房保障2297户的99.7%。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将长江流域退捕渔民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免费培训范围,按照“应培尽培,应补尽补”的原则和退捕渔民的培训需求,至少提供1次职业技能培训;分类施策开展技能培训,推荐退捕渔民参加急需紧缺职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对技能比较单一的大龄渔民,开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或推荐参加家政、养老、保安等职业技能培训;对中青年退捕渔民,围绕电商、汽修、电工等开展培训。同时还提到,充分发挥新职业新业态吸纳就业的作用,面向退捕渔民开展直播销售员、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渔民利益是实施禁捕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要积极稳妥地引导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有效保障就业困难渔民的基本生计,确保退捕渔民转得出、稳得住、能小康。”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表示。
附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