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河北杜村:念好“传评帮乐美”乡村治理“五字经”

时间:2020-08-31 21:50:14来源:food栏目:农业 阅读:

近年来,杜村以建设德善杜村、文明家园为目标,紧扣“传评帮乐美”五字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的创新发展之路,使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传”递党声民意,用活新老阵地

“村东有两个路灯晚上不亮,麻烦领导们有时间安排人给看看,谢谢!”村民霍永强在“杜村之家”微信群发出此条消息后,杜村党支部书记高素娥立即安排维修人员前去修理。

“老百姓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在群里反映,村干部会第一时间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架起了干群连心桥。”高素娥说。

新时代农村工作如何有效传递党声民意?杜村一方面用活老阵地,通过张贴、绘制主题文化墙,通过大喇叭播放党的创新理论政策及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学校老师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活动,把党的声音传到家家户户。另一方面,利用新型社交媒体传递村务民意,自2004年起,杜村先后建立了“杜村妇女”“杜村之家”等QQ群和微信群,覆盖60%以上村民,构建了群众和“两委”之间无缝联系渠道,村委会在群内可发布消息,组织群众,落实工作,同时又能及时解决群里提出的问题,即使村民不在村里,也可以了解村务大事,还可以交流互助,有困难有问题可以直接“@”有关负责人及时解决村民反映问题更加便捷,“两委”处理问题更有效率。

杜村文化墙

二、“评”述德善榜样,涵养乡风民风

2019年杜村创建了“德善杜村”微信公众号并开辟了“德善档案”专栏,将杜村人的善举记录并发布出去。小到拾金不昧,大到救助落水儿童,截至目前已有 224 件善举被记录到“德善档案”中。

感动就在身边,先进并不遥远,杜村非常重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引导全体村民向上向善,积极开展了“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孝老爱亲标”等多项评树活动,通过群众推、村里找、大家评,让身边的好儿女、好媳妇、好公婆等“杜村好人”不断涌现。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召开大会隆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通过大喇叭、善行功德榜和“德善杜村”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扬,使正能量在杜村广泛流传,争做“杜村好人”成为全体村民的精神追求。

杜村文化墙

  三、“帮”助困难群众,弘扬志愿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杜村紧急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队,并发布了招募令,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踊跃报名,义务值守,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志愿者们为防控疫情挺身而出,冲在最前沿,为他们的勇敢、坚守、付出点赞!”志愿者队伍的默默付出得到广大村民的赞许。

幸福路上,互帮互助。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杜村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少年志愿服务队4支志愿者队伍,共有志愿者1300余名,并积极推行“党员联系户”“志愿者联系卡”制度,1139张党员联系户连心卡、47张巾帼志愿者爱心联系卡以及212张青年志愿者应急联系卡全部发放到户。“在杜村,有困难就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志愿服务已覆盖全体村民。”高素娥说。

此外,杜村充分调动四支志愿服务队伍的力量,将原有的便民服务站提档升级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的综合服务站。“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缩短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综合服务站成为办理民事、解决民忧、了解民情、凝聚民心的综合服务平台。

杜村文化墙

四、“乐”享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氛围

杜村有一支名为“华林乐队”的明星乐队,这支由10人组成的中老年乐队以合奏、合唱红歌为主,以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歌颂。乐队有电子琴、二胡、板胡、横笛、葫芦丝等多种乐器,每周一、三、五晚上固定时间排练,常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并参与其中,为杜村“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包括华林乐队在内,杜村有一支180多人组成的文艺队伍,每逢重大节日杜村都会举行文艺汇演活动。农闲时节还经常开展广场舞表演、羽毛球友谊赛、诗朗诵表演等文体活动,杜村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更好地凝聚了群众。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杜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高素娥介绍,村中一棵1500多年的古槐树见证了杜村的历史,围绕这棵千年古槐,杜村建设了“古槐”,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杜村还修缮了戏台,重建了古庙,新建了村史馆、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和五个文化广场,并在主要街道绘制了文化墙,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美”丽乡村创建,助推乡村振兴

环境优美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诉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关键,杜村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集中发力,积极打造村庄美、产业美、风尚美的文明乡村。

村民回忆,以前杜村“晴天土、雨天泥”,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经过“绿化、美化、亮化”改造提升,146条街道全部硬化,安装了路灯,新打了2眼深水井,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新建了小学、幼儿园和污水处理站,美化了沿街外墙,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2010年杜村成立了乡缘禾苗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流转土地1138亩,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集“采摘、旅游、观光、科普”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全村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1.7万余元,较2009年增长了7000元。

为了革除婚丧嫁娶陈规陋习,遏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杜村进一步规范了村规民约,新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两委”成员和全村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推动了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目前,村民每户办红事平均节约5000余元、办白事平均节约2000余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进一步激发了争树良好村风、民风、家风的动力,有力推动了杜村乡风文明建设。

现在的杜村,不仅是村民身之所寄的“安身之所”,更是心之所系的“精神家园”。走在杜村的街道上,能感受到杜村人不一样的精气神儿。“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杜村将继续完善‘传评帮乐美’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高素娥说。



附件: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台风“巴威”结束有惊无险对东北秋粮生产影响总体有限

下一篇:8月31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上涨0.24个点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