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

时间:2020-11-18 09:19:25来源:food栏目:农业 阅读: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有着特别的意义。我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一些国家捂紧自己的米袋子,限制粮食出口、扩大进口、增加储备,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人们普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

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第一大国,能否确保14亿人吃饭,世界也广泛关注。

习近平主席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

在保供给上,及时打通农产品生产供应堵点,加强“点对点”产销对接,武汉、北京等大中城市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供给量足价稳。

在稳生产上,我们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北方夏伏旱、东北连续台风,以及病虫影响,全力以赴抗灾夺丰收。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标准线,粮食安全形势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

中国的粮食和农业丰收,根本在于中国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我们坚持藏粮于地,严格耕地保护,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可以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绝对安全;

我们坚持藏粮于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国产化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我们坚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农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形成了一套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由6000亿斤增长到1.3万亿斤,迈上了7个千亿斤台阶,历史性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过去接受粮食援助,到现在成为粮食捐赠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中国粮食和农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交上了圆满答卷。未来,中国政府将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决不放松粮食生产,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我们愿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绘制了蓝图。

全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建议》单列专章部署安排,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基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的战略考量;这是基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盘活农业农村内需潜力,用好农村这个广阔回旋空间的战略考量;这也是基于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考量。

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干好三件大事。

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政府举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胜,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降到2019年底的55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提高到2019年的9808元,增长1.9倍,到今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如期脱贫,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减贫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

习近平主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摘帽地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

同时,把脱贫攻坚形成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移植到乡村振兴中,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让亿万农民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总的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在“四化同步”中不掉队。

第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98%,农村居民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但总体而言,中国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乡村发展仍然滞后,到大城市看是发达国家,到中西部农村看是发展中国家。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启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办好这三件大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针对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村振兴人才缺乏、二三产业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吸引培育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农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提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大部分轻工业原料,农民工是二三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农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压舱石”作用。同时,农村有广大的市场、广阔的投资空间,6亿农村常住居民消费上来了,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农村和城市密不可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过去,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要素支撑。现在,要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格局,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关联,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需要我们更好携手合作。中国农业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投资、人才等多双边合作,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附件: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强调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山西宣讲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