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四川省米易县雷窝村:红白理事会 “理”出文明新风尚
雷窝村位于四川省米易县丙谷镇,全村面积20.44平方公里,下设14个村民小组,共有939户、3425人,建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13个,正式党员142人,预备党员4人。雷窝村是四川省三星级园区———米易县“蔬菜+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全村建成稻菜轮作、特色山药、优质葡萄标准化产业基地3万余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9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各1个,标准化康养接待中心1家,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80元。近年来,雷窝村为破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难题,坚持以村党组织为引领,从村民自治出发,组建红白理事会,民主议定《村民公约》,打造红白事自办点,严格规范审批流程,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服务,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减轻了“人情债”,刹住了“送礼风”,形成了勤俭节约、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一、采用“三荐三评”,组建理事会,选好“理事人”
2016年,在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下,雷窝村采取自我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村“两委”筛选评、挂村组干部审核评、村民代表集中测评“三荐三评”的方式,推选出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会长,6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在村内有影响力并热心此项工作的党员和村干部任成员的雷窝村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全面参与村级红白事务。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在村文化广场公开,每月理事会对红白喜事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理事会成员工作不积极主动,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方面作用发挥不够,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或者服务群众不到位的,由会长提议,经村“两委”审核、村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取消资格,并重新按照“三荐三评”的程序补充会员,选好“理事人”。
二、通过“四听四议”,议定村民公约,立好“规矩账”
(一)村民公约大家定。雷窝村红白理事会充分结合村级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惯等实际,初步拟定村级红白事办理制度内容,广泛听取村级乡贤能人、“两代表一委员”、挂村组干部、村民代表4个重要群体意见建议“四听”的基础上,再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四议”的程序,议定了以“卫生、健康、勤俭、节约”八个字为核心、“宴席不超30桌,菜品只有9大碗,送礼不过200元”为标准的《雷窝村红白喜事村民公约》。
村级重大事项村民集体表决
(二)“软硬”结合促落实。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公约,对不遵守公约的行为,综合采用上门教育、会议通报、张榜曝光、集体经济分红相挂钩等多种手段,既把规矩意识、“脸面”意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又把经济利益与平时行为规范相联结,引导群众主动摒弃“比酒量、比阔气、比势力”的陈规旧俗,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引领社会新风尚,涵养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雷窝村红白理事会开展群众自办宴席指导
三、打造自办点,全流程参与,用好“理事权”
(一)打造自办点。2018年,雷窝村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对村委会一栋闲置办公楼进行了铺设地板砖、粉刷墙面等装饰装修,置办了炊具、冰柜、桌椅等办理宴席的必备器具,打造了一个约500㎡、功能齐全的“雷窝村红白理事会自办点”。村民要操办婚丧嫁娶事宜需事前向村“红白理事会”提出申请备案,经理事会集体商议审定宴席规模、人员范围、就餐桌数等事宜后,指定理事会成员专人负责指导协调村民筹备宴席。自办点负责提供宴席举办的场地、炊具、餐具等设备,举办宴席的村民仅需提供厨师和食材,理事会每次按照35元每桌的标准收取管理费,用于设备维护和卫生保洁。
(二)全流程参与监督服务。在红白事操办过程中,理事会人员全程参与,就宴席饮食卫生、规模范围、是否借机敛财、是否大操大办、是否铺张浪费等进行现场查看并提取菜品留样监测,对红白事操办人提出意见建议,在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在红白喜事自办点办理宴席,统一了办理标准,村民节省了成本,村集体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村民、村集体双赢。2015年,雷窝村有60余户村民以各种名义宴请宾客,2016年红白理事会成立后,2017年数量下降到38户,2018年为24户,2019年为20户,2020年受疫情影响均未操办。目前全村“人情”负担减轻70%以上。如今,红白事先申报,后到“自办点”操办,重“里子”轻“面子”,已经成为全体雷窝村民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四、党员典型引领带动,以党风促民风,共绘“同心圆”
(一)党员干部做表率。雷窝村牢牢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力量,坚持从党员干部做起,全村146名党员全面执行米易县农村党员干部婚丧喜庆“十不准”和雷窝村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强化纪律规矩约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引领作用,推动移风易俗,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倡导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先进典型强带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星级农户”“好女儿”“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累计评选“文明家庭”“星级农户”等先进典型62户,用身边榜样教育引导身边人。组建老年文艺宣传队、腰鼓队、健美健身队等村级文艺团体,每年免费开展“文明乡风”专场文艺演出不少于4次,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注重加强村级宣传平台建设,持续提高村组微信群、广播、宣传栏等村级宣传平台影响力,大力宣传“米易好人”“四川好人”等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忠信节俭的良好新风尚。
(三)共建共享富裕富足新“三窝”。良好的村风民风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的同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如今的雷窝村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勤劳致富,共建共享新时期富裕富足新“三窝”。一是产业兴旺的“金银窝”。雷窝村充分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和米易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的科技引领优势,发展形成了“山上有山药、山间有葡萄、山下有蔬菜”的立体式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雷窝村“稻菜轮作”种植模式亩均产值达4万元以上,最高可达7万元,全村80%菜农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高达93%,是远近闻名的“幸福窝”。二是宜居宜业的“幸福窝”。深入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放分类垃圾桶200余套,修建垃圾分类点40余个,配套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套,全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以党组织为核心,打好“三治”融合“组合拳”,持续深化“三会五员”“人居环境七个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三是汇聚人才的“凤凰窝”。随着产业环境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雷窝村村民选择返乡创业。雷窝村依托现代农业大数据科技创新中心,引进专业农业服务公司入驻,吸引聚集现代农业专家、职业农民、农村乡贤等乡土人才20余名,打造农村人才团队,构筑招引人才的“凤凰窝”。
附件:
标签:
上一篇:冬春季中药材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