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发酵之都:经典茶产业的虹吸与溢出效应
《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节选文章之九
经典茶文化,是一种市场认知。有些人说我做得比某某更早,但你没宣传,更没有形成市场认知,“早”得没意义。这种市场认知,往往是文化引领的结果,并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达成市场共识,再经长期积淀,形成能代际传承的消费习俗。即,文化引领+商业利益驱动+达成市场共识+长期文化积淀=经典茶文化。
当然,这种文化引领带来的认知,并不是浮夸式的宣传,而是建立在品质的基础上,有了品质,再形成认知,有认知基础的细分市场,能极大降低厂商的交易成本,提升产业效率,从而造成大家扎堆来做有市场共识基础的茶,最终产生产业聚集效应。比如,同样是品牌茶,你卖不知名的牌子,就很难交易,而大益大家都多多少少听说过,比较容易出手。显然,大益茶的交易成本要比二三线品牌低得多。
由于,卖大益茶、班章茶、勐海产的熟茶能极大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大家扎堆到勐海建厂做茶,一起推广勐海茶,形成规模经济,这样又会降低茶厂的生产成本。企业的成本有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做有市场共识基础的经典茶,能极大降低这两大成本,提升产业效率。成本低,销路好,大家都到勐海建厂,就会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原料、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往勐海跑,从而因产业高度聚集产生虹吸现象。以普洱茶制造为例,勐海成为普洱茶制造之都,对全省原料产生虹吸效应,临沧、普洱等地的原料都拉到勐海加工,最终以勐海普洱茶的名义行销全国。
虹吸满了的产业高地,会产生溢出效应,资源要素由中心向周边扩散。可以预计,随着时间推移,勐海这个熟茶产业中心,成本会逐年增高,比如勐海当地的原料价格就已经拉高,采茶工、制茶工的工资也增幅很大,这些成本的增加无疑是刚性的,会使得许多厂商为降低成本,寻找新的价值洼地,而到其他存在发展潜力的地方建厂。这就是,产业先由周边向中心地区虹吸,再由中心向周边地区溢出的发展规律。
故,从品质——认知——效率出发,可构建三位一体的经典茶文化:
品质是基础;认知,即市场共识,是意识形态;产业效率带来的资源虹吸,形成产业聚集中心。
熟茶生产方面,勐海高于昆明、临沧、普洱等地的原因,除了品质更优异这一指标外,还跟勐海形成熟茶最核心产区有关。
核心产区:
1、因产业效率高,而形成产业聚集高地。
产业聚集高地一旦形成,会有产业虹吸现象。比如,勐海形成熟茶制造中心,全省料拉勐海加工,以勐海味熟茶产品行销天下。
2、市场共识(认知)形成经典茶文化。
3、品质卓越带来口碑基础。
4、熟茶技术策源地、技术扩散与原产地、核心产区、产业聚集中心的传递过程:
策源地→技术扩散(市场繁荣期扩散,山头林立)→市场聚焦期(形成原产地、核心产区)→产业聚集(形成一个中心,两到三个副中心)
熟茶酝酿期,有昆明茶厂、下关茶厂、勐海茶厂三个技术策源地。80年代,海外出口市场引爆,熟茶处于技术扩散期,全国许多地方都做熟茶。产地太多,不利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利商业推广,于是进入市场聚焦期,形成原产地云南,核心产区勐海,在厂商追求产业效率的推动下,大家纷纷到勐海投资建厂,从而进入产业聚集期,形成普洱茶制造中心——勐海。
(一)大厂传统与熟茶的大产业开发
四大茶厂——勐海系茶厂,形成大厂技术派传统,走产业规模开发之路。
1、大厂技术派的四大核心价值:
大茶区、大堆发酵、大拼配、大仓储(现代食品大工业化生产价值)
2、经典产品地标:
饼——勐海茶厂7572
砖——昆明茶厂7581
沱——下关茶厂7663(销法沱)
3、传统熟茶(熟茶1.0),以大厂茶为经典,勐海味为核心,大厂技术派主导发酵潮流。
4、从四大茶厂到勐海茶崛起:
八九十年代,为普洱熟茶的经典风味形成期,出现勐海味、昆明味、下关味的说法。
2000年——2014年,勐海系茶厂主导熟茶产销格局,传统经典产品占据消费市场。
熟茶的产业虹吸:全省料拉勐海加工勐海味熟茶
熟茶的产业溢出:虹吸满外溢。在勐海这个制造中心以外,会形成普洱、昆明、永德、临沧(临翔区)、勐库等三到四个制造副中心。
(二)产业聚集的三级结构:
由一个制造中心——勐海,三到四个制造副中心,十多个制造小聚集地构成。熟茶副中心与小聚集产地分析如下:
1、昆明
经典昆明味的诞生之地,可成为这种经典风味的制造地。
昆明茶叶市场多,是普洱茶重要的中转市场,电商多,可搞前店后厂的加工基地、电商/互联网+制造基地。
2、永德
80年代初就做熟茶,有气候与原料优势,是熟茶的传统生产基地。在临沧市产业政策支持下,打造临沧熟茶第一县。该地要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尚需时日。
3、澜沧
继熟茶界勐海味、昆明味与下关味之后,澜沧味凭借古树熟茶声名鹊起,成为熟茶江湖的第四种经典风味。在经典茶文化的引领下,澜沧有成为熟茶重要制造中心的可能。但目前,澜沧县除澜沧古茶外,缺大企业扎堆做熟茶的现象。柏联虽是大集团公司在澜沧惠民做茶,但以景迈山庄园闻名于世,科技仓——景迈山原产地窖藏也比其熟茶有名气得多。这可能是地理交通区位优势不显著,造成澜沧熟茶制造产业集中度不够,澜沧县地处普洱市的“边三县——澜沧、孟连、西盟,地理位置偏了一些。
4、普洱(思茅区)
有原料集散地优势,政府的工业园区产业政策拉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成为熟茶制造副中心的潜质。
5、临沧(临翔区)
临沧茶厂的传统——银毫沱诞生地,政府工业园区产业政策拉动,有成为熟茶制造副中心的潜质。
6、下关
有下关普洱熟沱传统,但目前下关茶厂一家独大,很难成为副中心。
7、南涧
有下关的重要分支——凤凰沱传统,在各种凤凰品牌加持下,目前已形成熟茶制造的小聚集地。
8、勐库
勐库大叶种、勐库东西半山古树茶、出现勐库品牌集群,这是勐库做熟茶副中心的优势。冰岛熟茶、勐库戎氏的博君熟茶,是近年来的熟茶产业亮点。
9、宁洱
曾经的普洱茶厂,现在的云南普洱茶集团、云南普洱茶厂所在地,有经典传承,也有一定的品牌与茶厂集中度,是熟茶制造的小聚集地。
10、景谷
拥有云南茶叶重要的原料集散地——小景谷,计划经济年代重要的滇青与熟茶生产厂家——景谷茶厂,并且是下关沱的前身——景谷沱的诞生地,可以打造熟茶制造小聚集地,甚至熟茶制造副中心。
(三)核心产区与经典茶文化的形成
1、传统产区→原产地→核心产区:
长期以来,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的工艺,在广东、云南、香港与东南亚等地形成传统产区,无原产地保护。90年代,市场形成“云南是普洱茶原产地”“勐海为熟茶核心产区”。
传统产区:靠资源禀赋形成长期的产业比较优势。
新产区:市场热销,新产区越来越多。
原产地保护:国家出台政策法规对原产地进行保护。
核心产区:假如原产地面积大的话,市场会进一步聚焦,形成原产地的核心产区。比如,云南的十一个州市都是普洱茶原产地,显然面积太大,熟茶的核心产区就汇集于勐海。
产业聚集高地:核心产区往往成为产业聚集高地。
2、普洱茶从地方特产,到全国生产,再到原产地保护与经典风格的形成:
普洱茶最开始只是一种地方特产,在云南与广东等地小范围生产,供应香港市场之区域消费。80年代出口热,全国多省分散生产,百花齐放。21世纪初,进行原产地保护认证,入驻原产地的厂商按经典风格生产。
(1)原产地保护生产:
在政策、法规保护下,有原产地公用品牌、行业协会管理秩序、地理证明商标,实施排他性、垄断、独享生产,并形成产业聚集。
(2)原产地的核心产区,形成经典风格(从正宗到经典)
原产地——正宗文化
核心产区——经典文化
(3)核心产区经典文化:
原料核心产区——原料的尊贵蓝血;
制造核心产区——经典工艺与技术;
仓储核心产区——经典仓储地域风格;
经典产品——经典风味;
经典历史人文传统;
经典厂家、匠人、文化名家、专家;
经典消费文化(品鉴、收藏、投资)。
3、核心产区与经典茶文化的关系:产区基础与上层建筑
核心产区是基建工程,在其上构建经典文化体系。核心产区是底层基础,经典茶文化是上层建筑。
核心产区三大基建:原料、制造与仓储。
经典茶文化:产品、历史、人文、匠人、文化名家、消费文化、品鉴收藏、技术等。
4、经典茶文化引领产业发展
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业效率催生经典茶文化,第二个阶段经典茶文化反作用(引领)产业效率。
(1)核心产区孕育大厂大品牌与品牌集群
原产地——产业聚集。
核心产区——产业聚集高地——制造中心——品牌中心(孕育大厂大品牌与品牌集群)。
资本投资核心产区,其实是利用社会分工带来的产业效率,投产业聚集高地。比如小罐茶投普洱茶第一县勐海,做熟茶,投资滇红之乡凤庆,做2000米高原红茶。云南中茶,近年来也将生产大本营,从昆明迁到勐海,说是“要将中茶的大旗插在勐海的土地上”。
核心产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形成制造中心(产业虹吸),以及市场共识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与高端价值溢出(消费认同),从而形成大企业、大厂、大品牌、品牌集群孵化的土壤。比如,勐海这个普洱茶制造之都出现品牌集群:几个大品牌、十多个二线品牌、上百个中小微品牌。
(2)产业效率与经典茶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力
经济基础——产业效率,意识形态——经典茶文化(上层建筑);
产业效率决定经典茶文化(产业效率孕育经典茶文化),经典茶文化反作用于产业效率(经典茶文化提升产业效率空间)。
产业效率与经典茶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传导链条:
产业效率形成产业聚集,产业聚集达成市场共识,市场共识形成经典茶文化(共识的最高境界,是经典认知),经典茶文化催生产业聚集高地,产业聚集高地孵化品牌集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