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食不厌精,潮汕工夫茶正是这一理念的代表性饮食文化。潮汕工夫茶是中国茶艺的重要一系,是陆羽《茶经》中茶道精神的延伸,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今天,工夫茶也已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近期更被推为汕头的靓丽名片。
潮汕地区的品茶习俗成为中国工夫茶的代表并非偶然,这是古老的潮汕文化积淀的结晶,体现了潮汕“海滨邹鲁”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工夫茶礼充满了儒家的伦理精神,工夫茶符合中国主流文化的传统习惯。工夫,在潮汕话中是做事讲究、精致、一丝不苟的意思。工夫茶对选茗、择水、置具、烹煮、品茗等各个环节都非常讲究,有一套文化味极浓的程式,如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对此就有过详细描写:“洒茶既毕,乘热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其杯。”作家梁实秋更是以生花之笔,在其《雅舍小品》中有过十分生动的描写,谓旅居青岛时,曾与一澄海朋友相偕走访某潮籍巨商,于肆后密室饮工夫茶,有小童专司炉火,茶具小如玩具,多喝铁观音、大红袍。炉火与茶具相距必以七步为度,沸水方合标准。举小盅饮毕,不能立即放回,必须猛嗅其香方可。以上记载可见,工夫茶的工夫了。工夫茶原本清高儒雅,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以及有闲阶层精致细腻生活的文化体现,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如此记载说:“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咽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当代著名漫画家方成,画有《工夫茶图》,并题诗一首云:“此间饮茶讲功夫,大把茶叶塞满壶。初尝味道有点苦,苦尽甘来好舒服。”可谓写尽了潮汕工夫茶的款款妙韵。潮人儒雅的性格和中国主流文化的精神不谋而合,工夫茶在潮汕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潮人高雅的审美情趣,也形象地传达了潮人精英文化的价值取向。而从潮人对工夫茶细微程式的专注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潮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灵活、细致、工巧、谦让、聪慧、刻苦、精于经营的文化性格。
潮汕工夫茶之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以及有闲阶层向民间普及,是在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间,它逐渐成为人们趋附奢华、讲究排场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本土化大众生活艺术,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就写道:“潮人习俗风雅,举止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家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之中,抑或闲情志,无不代此泥炉砂铫,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可见,此时工夫茶已完全融进了潮汕民众的日常生活,其行为方式也渗透到潮人的文化习俗中,而“坐书斋哈烧茶(喝热茶)”、“茶铺多过米铺”、“无茶色”、“人走茶凉”、“假力(勤)洗茶渣”等等俗谚,不亦正从语言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有不少名人都与工夫茶结缘,巴金家里就藏有工夫茶具,还请过黄裳饮过;梅兰芳、老舍、汪曾祺等人也喝过工夫茶。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些本土学者急于赶潮流,显示先锋,不惜力斥工夫茶,把它当成改革开放的绊脚石,有过义正辞严的批判,当时风行一时。如今呢,时过境迁,历史已经还潮汕工夫茶的公正,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潮汕工夫茶蕴含的深厚的潮汕文化内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工夫茶与潮人、潮汕文化是分割不开的,如今,于潮汕上至五星宾馆之豪宴,下及寻常百姓家,都可嗅到工夫茶的浓香。有外出者的旅行包里也必要塞进一套工夫茶具,火车上、旅舍中,必呼朋唤友,热茶工夫,其乐融融;倘于异国他邦,潮人循工夫茶的浓香,往往即可寻得乡亲,获到帮助。真的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
此刻正是桃红李白的初春,南粤处处春光,一派明媚,汕头图书馆泰和雅会,一连两场,邀请我市诸多文化艺术界人士,品茗赏乐,尝工夫茶,赏春花烂漫,一时间茶香袅袅,琴韵悠悠。汕大学者隗芾先生欣然当即赋诗:“拂面春风到粤东,诸仙列坐叹茶盅。金汤深浅尝新绿,碧索浮沉品卧龙。”有书家将之写成书法。清茶、妙具、琴音,红泥小炉火焰正红,诗人书家豪情满怀,无不散溢着浓浓的潮汕文化深厚幽远的神韵,与建设幸福汕头的豪壮激情。
本文:工夫茶与潮汕文化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dao/1827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工夫茶与潮汕文化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