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喝茶认识一位85后的江浙小伙子,名字叫小易。看我喝红茶,便聊起红茶,听他讲,“他八九岁时偷喝他老爸的的茶,大概是某种绿茶,叶子特大,当时特口渴,喝了大大一口,他老爸烟瘾也大,茶水里有一股烟味,喝完头昏昏沉沉,肚子也很不舒服,以为茶水就是这样,再也不想碰茶。直到2006年,他参加某公司时髦派对舞会,现场有人介绍印度红茶,还配有音乐和短片。首先喝的是阿萨姆奶茶,接着蹦完迪,一身大汗,喝了阿萨姆和鲜薄荷叶茶调的冰红茶,很是爽!接着是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最后是带有甜柑香气的伯爵茶收场。”据小易讲,通过现场短片播放他知道费雯丽出生于大吉岭富商家庭,还有宝格丽有一款以大吉岭命名的香水。原来茶叶还可以是这种滋味!看看着小易兴致勃勃讲国外红茶的样子,虽说通过这些年茶禅的顿悟,在安全放心的前提下,茶叶应该没有好坏之分,应该豁达之心来品茶,好喝不好喝是个人感觉,不要贬低任何一种茶,这是品茶人应有的胸怀。但是对中国红茶是红茶祖宗,我听完心里不是个滋味,我把对红茶略知历史和感觉给大家讲一讲,希望大家捧捧场子。谢谢。
据记载,1715年后红茶和绿茶才有了分别。其实红茶在国外最先被英国上流社会往下普及的。1622年英国新皇后查理二世的妻子凯瑟琳从葡萄牙出嫁,据说是带了一箱茶叶做嫁妆,她是中国茶的狂热爱好者。(也不知道当时带的是红茶还是绿茶,至今还有争议)茶成了她当时招待皇室贵族的最珍贵的饮品,这使英国把饮茶当做最时髦的活动,茶叶就这样在英国被从上到下普及。18世纪茶叶价格趋于向下,因为当时女人不能进酒吧和咖啡馆,而当时茶馆允许女人进入,这样女人上街有了可去的地方。据记载头一个在伦敦开茶馆的人叫托马斯?川宁,开的就是红茶馆。这样红茶带上了些女人性格。之后中产阶层在英国下午茶流行,无一不是和女人沾染在一起。红茶当时是往里面加糖,18世纪英国人均消费的糖是法国的10倍,茶匙,托匙、糖罐、糖夹子、成为英国人喝茶的的标准件。红茶其实除了加糖,还能加很多东西,加柠檬(伯爵红茶味道)还可以加奶、肉桂、玫瑰花,包括果酱,甚至加冰块,酒等等,作为中国爱喝茶的人无法想象为什么英国人喝红茶要给茶中加这么多东西。所幸的是,红茶里加什么东西都不难喝。所以我觉得红茶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茶。最后和一个同样爱茶的人聊起才知道,其实红茶的香,在等级越低的茶叶中越淡,加紧适合它的的东西,才不会影响其香气,甚至会提香气,产生新的滋味。我觉得拟人化一些,红茶像一个高人,包容性很强,更像中国文化,纳百家之强,最后形成自己东西。
其实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红茶出口再回来,其实从咖啡馆开始流行的,是立顿红茶,或者川宁红茶先后成为咖啡馆里的饮品,才触动了茶人重新寻找真正红茶魅力的野心。于是,不被人问津祁门功夫,滇红功夫,从新回到时尚的视野。这些功夫红茶,带有自己独特香味,更可爱的是,它冲泡比其它功夫茶冲泡方便,适合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你可以选择玻璃壶或紫砂壶(白瓷壶),抓一小把红茶进去,90度水冲泡出来,一杯芳香靓艳的茶汤就成了。第一泡和第二泡混倒一杯,我觉得口味更好。因为各种对茶的要求都在里面了。(汤色、香气、滋味)虽然各类茶的冲泡各不相同,但红茶冲泡相比更加随意随性,适合我这种不受约束的人。所以我越来越爱红茶了,还有我的胃也越来越喜爱它了。(熟普洱太凝重了,味道有些厚重。)
其实中国功夫红茶主要是闽红、滇红、安徽的祁门红,还有川南的川红,闽红有正山小种为代表,而正山小种最高级别无非是金骏眉,金骏眉是元勋茶厂出的为正宗,正山小种只要是梁骏德师傅出的为正宗。而骨子里追求享受的中国人,以及对茶叶口感永无止境的追求,产生用正山小种的原料做出金骏眉。在金骏眉原产地,武夷山的桐木关,一斤可靠的金骏眉的价格是8800元。我虽说对此茶叶有所保留,太贵!但此同时,整个红茶产业被搅动了,以往注重外销的红茶生产者,开始注意国内的消费能力,各地都开始研制新的顶级红茶。我今天累了,先说到金骏眉。后几种红茶随后在表。
借用《双城记》里的一句话,“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以最坏的时代”。茶叶市场虽说被软饮料和咖啡的挑战,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饮茶广泛,产生不断的兴趣。我个人认为有什么理由叫一个红茶的起源国,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红茶产出国,放弃一种精美,经典红茶的追求呢?(作者 老妖)
本文:老妖谈红茶的感觉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11562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老妖谈红茶的感觉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