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大爱心 做小事情
鲍志强大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豁达很快乐。两天的接触中鲍大师的脸上从来都是很开心,笑迷迷乐呵呵的样子。他的笑有一点孩子气的可爱,透着一点纯真一点顽皮。“乐人”是他的艺名,可谓名如其人。
年轻态是鲍志强大师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他身着质地考究的浅红色体恤,庄重不失青春,仪表堂堂,皮肤气色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健康红润,鬓角的一丝白发更增添了他的风度。鲍志强大师身上散发着文人特有的儒雅气质,带着宜兴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悦耳,走起路来敏捷飘逸。
别看“陶都风”在京的几天展览天天能见到鲍大师,但采访的时间却不好确定。因为他是这次活动的艺术总监,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约了三次后最后敲定在展览第二天下午3点中国美术馆5层“陶都风”展览见。记者如约而至,在打通鲍大师之后,他在电话那头让我们稍等一下。正在记者迟疑之际。鲍大师拿着一个本子从馆里快步走出来,记者赶紧迎上去打招呼。他示意我等一下后快步走到馆门口,把本子交给正在准备给众多观众演示紫砂壶制作工艺流程的周勤娣桌子上,又交代了一些事情。正在记者琢磨怎么大师还做这样的事务性小事的时候。鲍大师又回身微笑着与记者打招呼,他建议采访在展览厅里进行,边看边聊。
采访鲍大师是我经历的无数次采访中被打断最多的一次。在和鲍大师边走边谈的过程中,总有壶迷、工艺美术爱好者和从业者兴奋地上来找鲍大师合影,其中有一些和他很相熟。记者本身也是他的粉丝,所以特别能理解粉丝见到偶像的心情,可还得压抑着激动的心情以工作为先。记者感慨鲍大师的人气真是旺。鲍大师告诉记者凡是出于商业目的与他合影的他都拒绝。正在采访当中,美术馆的一个保安过来找鲍大师说他要的椅子已经找来了。我以为鲍大师会让工作人员把椅子送过去就可以了,出乎意料的是鲍大师连犹豫都没犹豫就接过椅子亲自给展示台送过去。记者赶紧从他手里抢过椅子分开人群把椅子送到了展示台。凡是跟展览有关的琐碎小事他都亲历亲为,毫不以为累。
更有意思的是鲍大师还客串了一把讲解员。在“陶都风”展览门口的展示台前,鲍大师向热情的观众声情并茂一板一眼地讲解紫玉金砂的由来,讲解紫砂壶的制作过程,而弟子周勤娣在现场向大家演示如何把一片紫砂泥手工制作成一个圆润的紫砂壶。记者看着鲍大师快乐地为观众们解答问题不禁感慨,鲍大师和想象中的大师不一样,没有架子,还能为宜兴紫砂展览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放下身段,俯首甘为孺子牛不以为累。这一瞬间,记者深深地觉得自己的偶像是那么的真实,那么亲切,那么可爱。
师出名门 开创紫砂艺术新时代
江南宜兴,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就是出才子、出艺术家的地方。徐悲鸿、吴冠中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详。而宜兴紫砂的壶与人,也一代胜过一代。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无一个不是艺惊四座。长江后浪推前浪,而今,中国当代紫砂史上,鲍志强大师青出于蓝已然成为一代宗师,其开创性的艺术成就堪称紫砂艺术历史的里程碑。
从1959年开始学徒生涯到现在鲍志强大师整整与他心爱的紫砂结缘整整50个春秋。回顾他五十年的紫砂生涯中,创作新品佳作不下数百件之多,并多次获全国陶艺创新设计评比和国际国内的艺术大展一等奖、金奖。特别是全国陶艺创新设计评比因为是四年一届,人们称之为中国陶艺界的“奥运会”,如果能获得一次一等奖,就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了,而鲍志强大师却连续四届获得一等奖,这在陶艺界可谓首屈一指。此外,他还两次入选世界上著名的“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这些成就,在整个工艺美术界、陶艺界都是极为少见的现象,无人能出其右。
鲍志强大师紫砂艺术开创了曼生壶之后的又一个新时代。众所周知,曼生壶是紫砂历史上的顶峰时期,不仅仅是由于当时象陈鸿寿为代表的一批知名画家和书法家参与了紫砂壶的创作,还因为他们合力创作了38种经典的紫砂壶样式——曼生38式,这些样式是后人学习的标准和楷模,直到今天还很少有超越前人的样式出现。而鲍志强大师紫砂艺术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他很多经典的作品不但与曼生壶的经典样式不同,装饰更是具有旗帜鲜明的鲍式风格。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味道,大气浑厚,突破了传统光货的样式和风格。纵观他的作品,他无论在紫砂壶艺方面,还是其他形式的作品上,所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情感以及民族表现形式,都充满着超然物外的艺术神韵和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鲍志强大师的壶艺创作构思独特,意境深远,造型新颖,简洁抽象,极具视觉冲击力。其陶刻装饰从内容到形式,与造型水乳交融,陶刻刀法精致细腻。从鲍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紫砂陶艺传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继承,他善于把在紫砂陶艺以外学到的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之中,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当我们问到他的很多作品有着秦汗时期器物的风格,是不是还会有其他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的时候,鲍大师告诉我们他已经在研究和创作了,“用不了多久你们会看到这样的作品。”
此外,在中国传统陶瓷设计和制作方面,造型和装饰大多是有分工的,由不同的人分别来完成。因而,全面掌握造型和装饰的设计及制作的陶艺家是比较少的。鲍志强大师的全才在紫砂陶艺的领域里难能可贵。
文人加巧匠的大成天
紫砂艺术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是因为文人与艺人的合作,使作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还有浑厚的书卷气。鲍志强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就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融合的结果,他是紫砂历史上罕见的一位集文人和巧匠为一体巨匠。
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应该就是“文人壶”的艺术风格。“文人壶”必会因文人的博学而具备相当浓厚的文化气息。鲍志强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注重以文化主宰紫砂艺术的设计思路”的观点。这是一个只有对中国的多种文化艺术有所了解的文人兼艺人的人才可能发出的心声。他所创作的紫砂艺术作品,文化气息浓郁,几乎件件都是集“陶瓷造型美、紫砂材质美、中华茶韵美、古典诗词美、书画篆刻美”于一体。尤其“五代诗韵留香壶”更是在广泛吸取古典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篆刻的基础上参考古代玉雕和陶瓷器皿的造型后,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眼光大胆地综合提炼,演绎出的一件八方形的紫砂作品。该作品突破固有的形式,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核,造型端庄,各部位转折自然。该作品在装饰方面还发挥了他另一专攻的紫砂陶刻,在壶体上分别镌刻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诗人赞茶的诗文。这既是艺术的双重交叉渗透,又是画龙点晴之笔。他在紫砂陶瓶上还喜欢刻梅花绶带鸟这类的题材。梅寿很难将之以合适的词句加以协调,但他却会以一首自作的诗轻松地应付,诗曰“老梅花千树,砂陶得风骚。铁笔弄天巧,双寿意气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