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茶具 > 紫砂知识

五色斑斓话紫砂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2-16 18:25:44
文章简介:   中国的陶瓷器无论质与量皆居世界之冠,自古以来便受世人喜爱,在英语中更以china(陶瓷器)来称呼中国(Chin

 中国的陶瓷器无论质与量皆居世界之冠,自古以来便受世人喜爱,在英语中更以china(陶瓷器)来称呼中国(China)。中国的陶瓷艺术既臻于举世首要地位,而宜兴紫砂陶艺更又在我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观诸英、美、日、义等陶瓷工业发达国家,其所生产的红色陶器只能谓之“红色炻器”,更无法生产出质精器美的紫砂陶皿。即便是在中国这个红色陶土广为分布的陶瓷故乡,由于各地陶土的矿物结构、化学组成不尽相同,加上成型技艺的差异,所以难与宜兴紫砂器相提并论。而紫砂陶手则善用了这种举世独一的珍贵陶土,传达自我的创作意图,表现各家的风格,在造型、色泽、质感、装饰上大作文章,尽情挥洒,而壶身上的金石、书画、镌刻亦得以随着陶艺同传后世,永受宝爱。无怪乎,历来无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甚或贩夫走卒等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要对这种朴实无华的日用陶皿珍爱有加。

许红琴 原矿紫泥《铺砂宫灯》

泥质对紫砂陶手的重要性

从历史文献来看,不论古今,紫砂陶手对泥质的选择与精练均极为重视,例如一代名手时大彬采用粗粒子调合于细泥中,调制成梨皮泥料,丰富了紫砂的质感。《阳羡砂壶考》记载了作者对紫砂泥的观点:“盖大彬而后,嬗迭至道光间,潘壶伍壶凡名家紫泥传器,无不质美色佳者。朱泥壶则自明季以迄,乾嘉均甚质美,道光而后,虽制作极工,泥质已不如前,非淡则微黄,且欠坚润。白泥则色枯而黝,佳者更为罕见。是故后之作者,纵有精工亦为土质所限矣。”这段由李景康、张虹记录于民国廿三年的文献,载明了紫砂工艺之鉴赏十分重视泥色、质地之美,不过若说“纵有精工亦为土质所限矣”则未免流于“土质至上”、“人役于土”的偏执观点,笔者倒以为当今紫砂器的鉴赏,应首重作者气格思想,次重精工造型,三重土胎火候,三者兼备方允称上品。

紫砂泥的分类特微

宜兴当地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宜兴(古称荆溪、阳羡)当地出现一个身穿百衲衣,背着笠篷的异僧。他边走边喊着‘富贵土啊!富贵土!’,村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儿,不解地看着这个异僧,只见他又喊道‘我看贵是不适合你们,那不如买富吧!’说完便一径往不远处的青龙山、黄龙山走去。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便尾随而去,竟在半山腰处发现了许多五彩缤纷,细腻柔软的陶土。消息传开后,村人纷纷结伴到山里挖取这些五色的富贵土,用它来烧制陶器,这便是宜兴紫砂土的由来。”这段记载于清人吴骞的《阳羡名陶录》中的神话虽然不足为信,但“富贵土”三个字却始终庇荫着当地陶人,迄今不变。

就科学的角度来看,宜兴陶土广泛分布于宜兴南部的丘陵山区,源于古生代内陆和滨海湖泊,经外生沉积作用堆压所成的矿脉。紫砂泥属高岭石矿物,因含较多铁质,又称“含铁粘土质粉砂岩” 其主要成分为石英、云母及赤铁矿,亦有少量长石,胶结物则是被铁质污染的棕色黏土矿物。紫砂泥由于陶土里面所含的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的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相及深浅。我们可依颜色的不同,将其分为紫泥、绿泥(本山绿泥)及红泥三种,兹分述如下:

一、紫泥:产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深藏在黄石岩下,多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是制作紫砂陶器的主要泥料,色泽呈紫红色和浅紫色。紫泥中有微细的银点闪烁,浅绿色的斑点隐现其间,单用肉眼即可看出含有云母的微粒子,属于软质致密块状或斑状结构。由于矿眼的不同和烧成温度及气氛的变化差异,烧成后可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紫红色调光泽。

二、本山绿泥: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存于陶土甲泥矿内,为紫泥矿层的夹脂,故称“泥中泥”。

本山绿泥外观呈灰白色或灰绿色,所以又称为黄泥或缎泥(因其质细腻如绸似缎)。本山绿泥的存量很少,经过客烧后色泽转为米黄或灰黄。

三、红泥:产于宜兴川埠朝庄村,是嫩泥层底部的泥料,由于其质地十分坚硬,硬度达到三度,开采时需以硬器掘之,但泥块遇水则自行溃散,《阳羡名陶录》乃谓之“未触风日之石骨”。红泥呈红棕色,又称朱泥、石黄或朱砂泥,其含氧化铁的成分甚高,溶点较低,所以烧成之后质地细腻,色泽鲜艳饱和,轻轻敲击则音色铿锵清脆,十分悦耳。

紫砂陶器的分类

红泥和本山绿泥的矿藏量较少,且因泥质细密,可塑性较高、支撑性较低的物理特性,所以较少烧制大型的陶皿,一般多作为紫泥坯体表面的化粒土或是单独烧制小件的制品。这三种基本泥料由于矿区、矿层的分布不同,所以烧成的温度存有交差变化,但色泽变化多端,耐人寻味。而在制成的陶器方面,则依泥土的成分及制作手法的差异,可分为:

一、粗货:产量最多,产于丁山镇,多以嫩泥、本山甲泥等配成,亦有用白泥、黄泥、紫泥制成缸、砂锅等,因其质粗色黑,内外多需上釉处理。

二、溪货:产于汤渡乡,用嫩泥、乌土相配而成,制品如茶瓮、腐乳瓶等。

三、黑货:以嫩泥、东山甲泥等配合烧成,成品有茶瓶等。

四、黄货:以白泥及黄泥组成,制品有煨罐、水罐、碗碟等。

五、砂货:泥质与黑货大致相仿。

六、紫砂:紫砂坯泥用青泥、绿泥,亦掺用白泥,制品最为精致,如上等茶壶、茶具、花盆、瓶鼎等。

在早年,宜兴陶人对陶器的制作多是全面的,因为紫砂茶具虽可单独烧造,但当时采用的龙窑容量极大,每次总要集结数家陶户之作方能进行烧造,而且紫砂茶具与其它日用陶皿互相套迭,亦可增加龙窑容量,提高产值,所以紫砂茶具多与其它日用陶器混合烧制,紫砂陶手的经济因而得以兼顾,不致完全抛弃了艺业。另外一个原因是紫砂泥料深藏于岩层下数百公尺深处的“甲泥”之中,如果没有日用陶器的大量使用甲泥,将紫砂泥分选出来,自然无法取得紫砂陶泥料。

许红琴 原矿紫泥《方圆壶》

泥料的开掘与制备

宜兴紫砂矿藏并非遍地皆有,亦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阳羡砂壶考》曾载:"就土质而论,自明迄今,凡数百载,一山土层开发既尽,不得不向他山求之,产土之穴既异,土质自属不同,赏鉴亦随之而别。"所以紫砂矿脉将来有无断绝之虞也不得而知,这正是紫砂陶名贵的原因之一。清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曾对矿脉有如下的形容"出土诸山,其穴往往善徙,有素产于此,忽又他穴得之者,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由此可知紫砂泥矿的开采就像煤矿的深挖地层一样艰难。在民国初年以前,开采泥矿的工人大多并非专业的陶工,而是当地贫民或农民的副业。一般陶土原料的采掘,分为明掘和暗掘两种。紫砂泥因深埋地底,多采用暗掘(掘井)的方式取得。所以文献曾对清初的采泥方式有"掘井千寻"和"入渊百仞"的描述。

经营泥矿的开采及加工者一般称为"搪tang户",搪户将人工开采出的块状岩石(即生泥)卖给磨坊人家,磨坊人家再以人力将成块的矿泥平铺于竹席上,需小心避免杂物混入,并用铁槌将其敲碎成核桃大小的碎块后静置,任其日晒风化为更细的砂粒,再挑入磨坊入磨,利用畜力磨成粉状(现已改采机械研磨)。泥料粉碎后,先筛去石质物,再置于小水塘中,加水拌成稀泥,沉淀数日后,将其移入浅塘,日晒成固体,购者依其用途所需购入粗细不同的泥块,为了增强陶泥黏nián性,购来之泥块需先用少许清水分解后,置于特制泥凳上以粗重的木制榔头反复捶练千百次,使土粒密结以增强可塑性,成品称之为"熟泥"据民初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曾写道:"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于池,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纯手工加工的方式一直沿用到1957年实施机械化为止。目前这种粉碎、过筛、捶练的工序,已进步到全面采用机械化来执行,以节省人力。然而以机械制成的熟泥,尽管事后的手工成型及烧成的条件不变,但表面已失去自然的细梨皮效果。应用手工制备的熟泥烧成后,因其泥团粗细悬殊,烧成时收缩不一,所以外表粗颗粒较为凸出,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我们由下表即可发现:宋代的紫砂泥团粒与现代机械揉成的团粒,大小相差数倍之多。所以当我们在判断砂壶的真伪及古今年代时,其胎土表面质感结构亦是重要的参考之一。(古壶鉴定真伪的另一参考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胎土中的云母晶点之亮度光泽。因为紫砂泥中含有云母晶点,随着时间的久远,这些晶点与空气中的水分会发生变化。)

养土与泥色调配

所谓的“养土”,即是指槌泥工序完成后,将所划成的泥块放在上盖的缸中,让其保持着湿冷状态,待数日静罝后,泥中的有机物便会不断地分裂繁殖,分泌出一种胶质,这种胶质存在于土的分子中,可增加其可塑性。《阳羡名陶录》有一段关于“养土”的记载:“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讫,弇窖中,名曰养土。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由此可知,陶人视养土、配土为商业机密,是不相传授的。 事实上,泥料配方的调制攸关着泥色变化及质感呈现,自古便是诸家陶手所致力追求的,对于一些著名陶手而言,特制的独家泥料更是建立个人特色的重要凭借。《阳羡名陶录》载:“壶之土色自供春而下,及时大初年,皆细土淡墨色、上有银沙闪点,迨缸砂和制,縠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时大彬是史载首位对调制泥料别有所成的陶手。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云:“故推壶艺正宗,其制法陶土之内,杂以缸砂,尝毁旧甓,以杵春之,使还为土范。”大彬将陶缸之破片梼碎,掺入泥中,开创了掺砂的颗粒效果。这种质感的砂壶在当时就颇受世人欢迎,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亦云:“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由此可知,早在明代后期,紫砂陶手就已掌握了运用天然泥料和颜料配色的方法,例如用梨皮泥混以白泥,烧后可得淡墨色;用天青和石黄则可配成浅绿色;亦有将红泥或绿泥调稀成泥浆状,涂于紫砂坯表面,以获得另一种视觉效果。明末徐友泉不但壶艺纯熟,其配色工艺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能配出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等十多种泥色,而且“种种变异,妙出心裁”(语见《阳羡茗壶系)。陈仲美则开始使用铺砂的技法,使紫砂壶的表面“珠粒隐现,光闪夺目”。沈君用(士良)亦喜配泥色,人称“色象天错,金石同坚”。所以《阳羡茗壶系》将沈君用与陈仲美所制砂器并称为“神品”。清初的陈汉文则以精于铺砂技艺而扬名,清中的杨彭年及朱坚(石梅)亦善于配泥。紫砂名师之注重泥料配罝,由此可见一斑。

泥色变幻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的颜色本就五彩斑斓,再加上陶手的用心搭配,更显得丰富多采。日人奥兰田所著《茗壶图录》便言:“泥色之辨,洵难矣!每壶各异,譬犹天文之灿然,不可得而名状也。”紫砂陶入窑烧炼的耐火度较高,不易变形却容易变色,朱泥各有浓淡,紫泥自有深浅,黄泥又富变化。如果加以辨色命名,则包括了:铁青、天青、栗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桐绿、墨绿、青灰、香灰、梨皮、鼎黑、棕黑、漆黑、榴皮等数十种颜色。其中最好的为紫色系,若将紫色陶器再入窑重新烧炼,即得青黑色,俗称“捂灰”,色黑而温润十分朴拙可喜。至于质感上的变化,除了粒子粗细之外,亦可采用上述的铺砂、嵌砂、掺砂等手法。完成的陶器,细者银砂点点,一经日照,宛如珠翡;粗者则华而不浮,质地坚润而不致刚硬,胎面珠粒隐现,自发悠然暖暖之光。

上述的种种变化,有的是善用泥料的天然本色,有的则是陶手利用不同的泥料调配而成,并在入容烧炼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紫砂陶器的着色原料主要是由青、白、红、绿等数种紫砂原料的本色或加配成深浅不同的颜色。色料的获得则是先将不同比例配合的原料碾细,然后用清水加以浸漂,浮在水面的一层腊膏即为色料。1916年陶手利用工业化学原料如氧化钴、氧化锰作为着色剂,配合绿泥、白泥而配出墨绿泥、黑紫泥等新泥色;而粉绿泥则是采用粉末掺和二氧化锰制成的。这种色料施于紫砂陶坯上,一经窑火烧成,色泽饱满鲜艳,永不消退。此外,1918年又利用金刚砂为媒,作出抛光的亮面效果,广受东南亚人士的喜爱。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现今有部分的陶壶颜色特异,是由非专业人员于砂土中掺入化学元素所调成,这类陶壶很可能在高温冲泡下慢慢释放出有害人体健康的毒素来,所以笔者在此诚恳地提出呼吁,希望诸位陶手在力求创新之际,更应注意产品的安全性,以免爱之适足以害之!


本文:五色斑斓话紫砂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ju/zishazhishi/5567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浅谈陶瓷茶具书法的装饰美
下一篇:论当代艺术对陶艺发展的影响

标签:五色斑斓话紫砂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