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同时也有普通茶叶不能比拟的悠久发展历史。早在明代之时大红袍已经享誉全国,但是大红袍真正的发展期却是在宋代。宋代之时大红袍飞速发展并逐渐受到茶客的喜爱,开始跻身于皇家宫廷,享誉于朝野,与当时全国兴起的品茶、斗茶、分茶之风尚和合共鸣,集一时之盛,享非凡之誉,乃大红袍千古流芳之缘也。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置龙凤模印,遣使到建州,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龙团凤饼从此诞生。当然也包括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奇茗。由于当时崇安尚未建县,而建州的州治建安县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龙凤团茶也称为北苑茶。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崇安县正式建县,武夷山逐步走向兴盛,文人墨客,达官显宦,释家羽士纷至沓来,名声日高,武夷渐脱“北苑”之统称而独步傲立于茶坛,加之诗人的呤咏,大红袍的名气大盛。苏轼在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到了南宋时期,来武夷山游览、讲学、隐居者日增,武夷山极为兴盛。儒家羽士、文人墨客,荟萃山中,斗茶品茗,以茶论文,以文论道,极一时之盛,茶事因之兴旺。著名诗人陆游到此赞曰:“建溪官茶天下绝”。从这诗里,足证武夷茶新军突起,已与北苑茶同负盛名。
传说隐屏峰下,就有朱熹手植茶一株,因山僧不堪县官铢求,潜以沸汤浇之遂枯的故事。在清人诗句为证:“县官不解修祠祀,但索文公手植茶。”朱熹在寓居武夷山之时,还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以此为乐事,并以《茶坂》为韪赋诗曰:“携 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心寒,跏跌谢衾影。”
本文:大红袍在两宋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yi/1224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仙人掌茶和狮峰龙井的传说
下一篇:龙井茶和大红袍的得名由来
标签:大红袍在两宋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