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湄潭翠芽茶 - 湄潭翠芽茶的简介 湄潭翠芽茶,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
湄潭翠芽茶 -湄潭翠芽茶的简介
湄潭翠芽茶,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产地 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
湄潭翠芽茶 -湄潭翠芽茶的历史
湄潭翠芽茶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
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湄潭翠芽茶 -湄潭翠芽茶的品级
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种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特、1-2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1.5厘米、2厘米、2.5厘米。三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4万个左右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历时3-5小时。
湄潭翠芽茶 -湄潭翠芽茶的品质特点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湄潭翠芽茶 -湄潭翠芽茶的制作工艺
湄江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
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
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 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二炒:
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70℃,投入300-400克摊凉叶,先用抓、抖、拓手势。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为主的手势,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历时约15-20分钟。 二炒叶经30-40分钟摊凉回潮,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去碎末。
煇锅:
目的是定形、干燥。当锅温50℃左右,投入250-300克二炒摊凉叶,先采用抓、抖手势,后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达足干时,动作应轻巧,轻抓、轻磨、轻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4%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防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