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为括苍山支脉,亦称北雁荡山、简称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雁荡知名唐初,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后声誉渐著,寺庙亭院相继而兴,当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至明朝百二奇峰(102座山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风景点共三百八十多处,成为浙东南的最大风景区。其中以百岗尖为最高峰,海拔1150米。雁荡山自古产茶,雁山茶世称雁荡“五珍”(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宫鸟)之一。
雁荡毛峰雁荡山高、雨多、气寒、雾浓。著名产茶区均在风景区之内,有龙湫背、斗蟀(室)洞及雁湖岗等处,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龙湫背茶园即在我国著名的大龙湫瀑布的峰岭侧后。水从高约190余米的连云峰凌空而下,白练飞泻,十分壮观。清代袁牧有诗云:“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飞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况是百丈至千丈,云水烟雾难分焉。”而雁湖岗茶区海拔900~1046米,山顶原有北、中、东三个湖泊(今已干涸,只留一口小池塘),芦苇丛生,秋雁南归,常宿此荡,徐霞客称其为“鸿雁之家”,雁湖全年云雾缭绕,所产之茶列为上品。雁荡山产茶历史悠久,约在千年以上。《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府五县具有茶叶,乐清有雁荡山龙湫背为上,白云茶亦称龙湫茗,味绝佳。宋代梅晓臣《遣碧霄峰茗诗》:‘到山春已晓,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佳。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以后,名传四方,明代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新茶园,老茶区亦广泛种植茶树,产量不断扩大。因茶园地处高山,气温低,茶芽萌发迟缓,采茶季节推迟,为雁荡茶之特点。其中以龙湫背所产之茶质量最佳。茶树终年处于云雾荫蔽之下,生长于深厚肥沃土壤之中,芽肥叶厚,色泽翠绿油润。个别茶树生长于悬崖缝隙间,人力采摘困难,古时有山僧驯猴攀援悬崖峭壁采集香茗。所集茶叶称为“猴茶”。猴茶因终年吸取雨露滋润及岸隙间有效矿物质成分,茶味极佳,并有较高营养价值。
雁荡毛峰主产于乐清境内雁荡山的龙湫背、斗蟀洞和雁湖岗一带,尤以龙湫背产者为佳。有史为证,明代《乐清县志》载:"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为佳"。这里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茶树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芽肥叶厚,品质极佳。
雁荡毛峰古称“雁茗”,相传在晋代由高僧诺讵那传来。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几次考察雁荡,雁茗之名开始传播四方。明代,雁茗列为贡品,并被列为“雁山五珍”之一。据朱谏的《雁山志》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清代光绪年间,雁茗名声更胜。据《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可见雁茗在当时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茶农的精心培育下,雁荡毛峰品质不断提高,获得浙江省名茶称号。
雁荡毛峰冲泡后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观其茶形,别具茶趣。泡饮时,汤色浅绿明亮,芽叶朵朵相连,茶香浓郁,滋味醇爽,异香满口,妙不可言。本品耐贮藏,有“三年不败黄金芽”之誉。
雁荡毛峰加工特点有三: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
采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坯→理条提毫→烘焙。
1鲜叶采摘采摘要求细嫩匀净,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不采病虫叶、雨水叶、紫芽叶。鲜叶采回后须立即薄摊在竹匾或篾簸上,时间5~8小时,摊放同时拣除鱼叶、单片、损伤芽叶及杂质等。
2杀青采用平锅杀青,下锅温度控制在180℃左右,投叶量0.6kg左右。单手和双手结合操作,先抖炒到芽叶有烫手感、水汽散发时马上转为闷杀,闷透后再立刻进行抖炒,并伴以扇风驱散水汽。操作过程中手势要轻,茶叶要捞得净、抖得匀,闷杀要一次完成。杀青程度以叶色转暗、叶质柔软、青草气散发完毕、清香显露为适宜。
雁荡毛峰3揉捻杀青叶摊凉后放置在竹匾中进行揉捻,揉捻前要先将杀青叶整理整齐,以免揉弯条索。揉捻采用双手推揉的方法,用力要均匀,整个过程中要轻重轻相结合,中间进行1~2次解块,揉到茶叶97%以上成条,略有茶汁溢出即可。4烘坯把揉捻叶抖散后立即上烘笼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50℃,时间8~10分钟,中间进行两次翻拌,烘至茶条互不粘结、手捏成团、抖之即散时为适度。
5理条提毫经烘坯工序的茶叶摊凉回软后开始理条提毫,锅温80℃,茶叶下锅后先推炒,到手握茶叶虽不易成团,但仍有弹性时转入理条,这时锅温要降至60℃左右。理条方法为:手心向下,虎口张开,4指伸直并拢,拇指与4指同时弯曲,将茶叶一部分一部分地抓在手中,同时手腕和手指不停地抖动,使茶叶在手掌中转动,并使茶叶逐渐从手中出去。理条的过程中抓起茶叶置于手掌中进行搓条提毫,边理边搓,至茶叶有刺手感时再改为推炒,以减少断碎,保证品质。炒至六七成干,白毫显露时即可起锅摊凉、回软。
6烘焙将摊凉叶均匀撒在烘笼上烘焙,温度控制在60~80℃,在烘焙过程中进行3~4次翻拌,烘至足干后拣除茶梗、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冷却后装箱贮存。
[名称]:遗碧霄峰茗
[作者]:北宋 梅尧臣
[内容]
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 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
采时林(猴)静,蒸处石泉嘉。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
[名称]:谢洁庵上人惠新茶诗
[作者]:明 章元应
[内容]
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谷雨前。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试新泉。
玉川谩逐清风去,顾渚空将紫笋传。却俟平生陆鸿渐,暮年翻著毁茶篇。
本文:雁荡毛峰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11789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雁荡毛峰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