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霍山县大化坪镇亨大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大化坪黄芽茶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的奥运五环茶甄选活动中被评定为2008年奥运五环茶,并被指定作为外国运动员及驻中国使馆专用礼品茶。
此次五环茶专家评审团由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省茶叶协会、福建农业大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众多茶界专家、教授组成,对选自全国各地的茶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选。
2、漫水河镇
漫水河镇境内峰峦叠嶂、山高林密、河道蜿蜒,生态条件优越。这里有药百合基地、蚕桑基地、有机茶基地、毛竹基地以及各类用材林、经济林、灌木林、疏林等广阔的农林资源;有蕴藏量大、开采前景广阔的花岗岩、河铁矿等矿产资源;有百合、天麻、石斛、灵芝、茯苓、杜仲等分布林间的中药材资源;还有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黄芽茶、高山蔬菜、泡辣椒、百合粉、葛粉、漫水河小河鱼、野生苦丁、橡粉等有机绿色食品。众多的物产资源使漫水河镇成为一座自然生态宝库。
3、金寨县燕子河
燕子河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262个村民组,总人口25300人。工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人均纯收入1600余元。燕子河镇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209省道纵贯南北,燕天公路穿境而过,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上海、南京、武汉的交通要道。
据古籍记载,明末“六安芽茶岁额三百斤”解纳供贡,到清康熙年间,实际已增加到六百三十斤,其后也有增无减。这些史料间接地说明了,自明末以来,皖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的主要内销茶产区,盛产大兰花茶、绿大茶、黄大茶。
近50年以来,为适应茶叶外销市场的需要,大茶产区遂改制“霍红”、“舒绿”,但仍保留一定数量的黄大茶、绿大茶生产,以满足内销市场的需求。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据《霍山县志》载:霍山“茶叶远销苏州、京都、山西、山东、张家口和东北一带。”这与现今黄大茶销区亦差不多。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所产,与上述地区毗邻的湖北英山、河南商城和固始、安徽潜山等地,过去也曾有少量生产。品质最佳者,当数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这里地处大别山北麓的腹地,是我国东部茶叶产区的北缘。因有高山屏障,水热条件较好,生态环境宜茶。
当地人俗称黄大茶:“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这是茶文化中运用夸张手法之一例,生动形象。黄大茶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茶类中确实少见,已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它说明制造黄大茶的鲜叶原料长势好,梗长叶肥,内含物丰富。前些年一些茶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而难以“鱼目混珠”。
沩山白毛尖
君山银针
北港毛尖
广东大叶
青海马宫茶
霍山黄芽
鹿苑毛尖
皖西黄大茶
温州黄汤
掌顶黄芽
1、沩山白毛尖
黄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四、五叶,春茶要到立夏前后才开采,春茶采3~4批,夏茶采1~2批。鲜叶原料比较粗
采摘老,但要求茶树长势好,叶大梗长,一个新梢上长4~5片叶子以上,才能制出质量好的黄大茶。这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粗放茶叶采摘技术,但“木已成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习惯的传统采摘制度和要求。采回的鲜叶,及时摊放于清洁的场所,以防红变。当天采的鲜叶应当天制完。
黄大茶制造分炒茶(杀青和揉捻)、初烘、堆积、烘焙(拉毛火和拉足火)四道工序。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饭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枝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炒茶方法,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间,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时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制作初烘: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20℃左右,投叶量2.0~2.5公斤,高温快烘,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堆积:堆积是黄变的主要过程。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约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有关,一般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目前堆积过程一般在茶叶收购站进行,收购的黄大茶,先拉毛火,烘到九成干,而后堆积闷黄。
烘焙:烘焙是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色香味的变化,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品质特征。采用栎炭明火高温烘焙,温度130~150℃,每大烘篮投叶12公斤左右。和瓜片茶拉老火相似,由二人抬烘篮,仅烘几秒钟就翻动一次。火功要高,时间要足,色香味才能达到充分发展。待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口嚼酥脆,焦香显露,茶梗金黄,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时间约40~60分钟。下烘后趁热踩篓包装。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三、是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功夫茶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特征:鲜叶加工时不经发酵。干茶芽叶细嫩多毫,色泽金黄。
汤色及滋味:汤色淡黄绿明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醇厚甘鲜,甘甜可口。
皖西黄大茶功效:提神助消化、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性质清寒。纳米黄茶茶根的利用是用来按摩二扇门(无名指本节处)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强穴位磁场产生调节作用,增加脂肪代谢。
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此外,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http://www.shenmeshi.com/Life/Life_20080424204112
http://www.clztea.com/Html/yellow/
本文:皖西黄大茶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1667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皖西黄大茶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