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品种繁多的峨眉山茶[1]
000余年,弥香久远,茶叶品质优秀誉贯古今。峨眉山茶的特点,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二是历史悠久,三是茶叶资源丰富,四是茶文化浓厚悠远。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峨眉雪芽、竹叶青、仙芝竹尖等多个品牌茶叶获奖,2009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3][4]唐代以后,峨眉山僧众农禅并重,此中农事即为茶事。在黑水寺、意月峰、白岩峰、天池峰、宝掌峰一带的中山区,各寺皆有自己的大片茶园,采摘、炒制有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禅茶文化。明神宗万历年间,由于明神宗朱翊钧与其母慈圣皇太后独尊峨眉山,明神宗曾御赐茶园数亩予万年寺,寺中僧众在当家主持的引领下,在寺侧开地建茶园近十亩,精心管理,每年采焙雪茗进贡。神宗之赏赐之物不为他物而独为茶园,峨眉山茶事之盛可见一斑。该茶园至今仍归万年寺所有,仍年年产茶。峨眉山是普贤道场,与普洱茶亦有着殊胜的因缘。在普洱茶区,茶民中世代相传的一个传说。相传7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发生了大型瘟疫,一时间哀鸿遍野。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家,摘取绿叶供百姓煮沸饮用,瘟疫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谢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因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将其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此一说,充分表明了当地人民视茶为菩萨恩赐的感激、崇拜之情。从佛教史考察,禅茶文化的发端可追溯至唐代。茶文化与禅文化同时兴起于唐代,禅茶文化兴起之时,正是中国唐密隆盛之期。唐王朝以茶供佛真身舍利,以茶斋僧。唐代茶道与佛教食法相关,僧修禅定,过午不食,但许饮茶助修;在陕西法门寺地宫供奉物中就有唐代皇室系列茶具,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成套茶具。禅茶文化是一个容量很大、范围很广、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圈,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但其主流确是中国佛教的茶道。它由佛而兴起,继由禅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使禅、茶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禅茶文化。禅茶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茶道发源地的中国,有着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国茶道,却于唐朝之后逐渐湮没。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复兴中国茶道文化的呼声愈来愈高,身为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的吴立民先生,把破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挖掘、整理出的《药师茶供会仪轨》,做为中国茶道之法本,它既可为禅门清修供施之仪,又可为中国茶道表演之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茶道复兴的希望,使得禅茶一体的茶道文化重放光辉。1998年末,吴老郑重的将唐密茶道仪轨传授给谢美霞女士,并嘱其弘扬、传播“唐密茶道”,让中国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道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唐密茶道《药师茶供会仪轨》不但是一部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也是教人即生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唐密茶道传承是按中国传统的师带徒方式授受、灌顶修学。唐密茶道,集供茶、施茶、饮茶于一体,可观、可参、可修、可饮。峨眉山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经过一千多年来相互润浸、交流、融合,茶文化已经成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大和尚,在观看了谢美霞居士展示的唐密茶道后,感悟中国茶道的式微,立志弘扬禅茶文化,寻根溯源,着力于人间佛教触处全是佛法大用的理念,纳茶用的药、饮、艺于道,为此特邀请“唐密茶道”传人谢美霞女士,在大佛禅院举办首届“唐密茶道”研修班,以收领略佛法之精微、步入茶道之堂奥之功,希望有志之士积极参加。峨眉竹叶青属于绿茶类。产于四川省峨眉山。历代文人都赞美峨眉之秀丽,唐代诗人元稹有“锦江滑腻峨眉秀”,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诗句。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为贡品。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现代峨眉竹叶青是20世纪60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就目前而言,峨眉山的正规竹叶青企业主要有两家:一是获得“竹叶青”命名的“竹叶青公司”另外一个则是源于大诗人陆游名句中“雪芽”命名的峨眉雪芽公司,从口感和做工来讲,并无差异,而从价格来讲,竹叶青每年的广告费远高于雪芽公司,加之其本身的商标优势,所以价格自然也远远高于雪芽!图2 峨眉山茶茶园[5]
。全山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从低攀高计有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中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区域范围内拥有的丰富气候要素,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空间,为大量的野生古茶群落和人工茶园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最具特征的是从峨眉山西向小凉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存在被世界气象界著称的“华西雨屏”气象物候自然现象,它由峨眉雾淞、雨淞、雪霁、山霭等奇特自然气候组成,为山中的高山古茶和人工丛林茶园提供了天籁般的生态环境。[2]土壤肥沃峨眉山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土壤丰富,主要存在六大类型的土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黄棕壤、暗棕壤。全山海拔600米至1500米之间的土壤,由于受降水充沛、植被丰富、野生动物众多等影响,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盐基高度不饱和,致使这一大范围的土壤均呈酸性、弱酸性反应,非常有利各类植物生长,更宜发展茶园。在峨眉山海拔800米至1500米之间的山地土壤,可谓沃土,大量的植物落叶及动物残骸、排泄物入土为泥,层层堆积厚覆,土壤可耕层丰厚,内含天然有机营养肥料丰富,有益矿物群元素众多,为发展优质有机茶园提供了优越而得天独厚的条件。[2]降水充沛峨眉山降水充沛,常年降水量均在1700毫米左右,境内空气湿润,植物生长茂盛。全年无干旱现象,森林储水量均保持在40%以上。汤泉山溪全山密布,丰富的水资源与充沛的降水及森林优良的储水功能,自然调节了全山的气候,5000余种植物竞天峥嵘,“峨眉雪芽”有机茶园的发展更得此得天独厚的条件。[2]图3 峨眉山茶采茶[6]
事活动,在晚清以前,一直由山中道、佛弟子所为。如果人手不够,各寺庙亦请周围的农民帮助管理茶园或采摘鲜叶,茶事生产中的一些技术由此流向民间。明代末年,万年寺茶园由于种种原因,曾佃租给当地乡绅经营,每年按契约收取一定数量的茶叶抵作佃金,直到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才由康熙帝下谕诏,由地方政府鬻回,重新归属寺庙。各寺庙的茶园顾请附近的山民进行管理后,茶事生产与生产技术流向民间。高桥乡、峨山乡、净水乡、天景乡(后称黄湾乡)、悦连乡(后称普兴乡)、双福乡等地的山区农民与乡绅开始小规模种植茶叶。茶叶加工的品类有炒青、烘青、晒青三种;加工工具为柴火铁锅;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晾、杀青、揉捻、铁锅高温干燥提香或晒青干燥。明代末年,峨眉山茶事活动扩展到周遭山区民间后,茶饮之习进入百姓人家。峨眉山区的民间茶事活动的形成,融入了乡俗文化,高桥乡、悦连乡的茶农在长期的茶事生产活动中诞生了以茶事活动为内容的采茶山歌和采茶情歌。例如:“三月里来好春光,幺妹山上采茶忙,采茶要摘心尖尖哟,嫁人要嫁勤快人。”[2]图4 峨眉山茶制茶工艺[7]
件。海拔高度500m至1500m,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土壤pH值4.5至6.5,有效土层不低于50cm,有机质含量大于1.5%。(三)栽培管理。1、种苗:采用无性系良种苗。2、种植:种植时间每年春、秋两季。种植密度每666.7m≤7000株。3、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6.7m施商品有机肥料≥200kg,或腐熟农家肥料≥1000kg。4、病虫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措施。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四)鲜叶采摘。1、采摘时间:每年2月上旬至5月底为采摘期。2、采摘要求:鲜叶无病叶、紫叶、鱼叶和红叶。(1)特级:全芽≥90%,一芽一叶初展≤10%,一芽一叶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大小均匀一致,色泽嫩绿鲜亮,粗壮饱满,匀齐完整,不得带蒂。(2)一级:一芽一叶初展≥70%,一芽二叶初展≤30%,芽叶匀称,大小基本一致,色泽鲜绿,芽叶完整。(3)二级:一芽二叶≥90%,一芽三叶≤10%,色泽鲜绿。(五)加工工艺。鲜叶→摊青→杀青→摊凉→理条→做形→提香→定量装箱入库。(1)摊青:摊青厚度5cm至15cm,摊青时间4h至8h,期间间隙式鼓风。(2)杀青:采用滚筒杀青、蒸热杀青及手工杀青等方式:①滚筒机杀青待筒内温度升至120℃投叶,杀青时间1min至1.5 min,含水量55%至60%;②蒸热杀青:蒸热温度达到130℃至150℃投叶,时间为1min至1.5min,含水量60%至65%;③手工杀青:当锅温达到130℃投叶,投叶量200g至300g,杀青时间4 min至6min,含水量55%至60%。(3)理条:达到条索紧结挺直。(4)做形:含水量40%至50%时进行,达到扁、平、直的效果。(5)提香:含水量50%至60%时进行,达到扁、平、直、滑,控制含水量在5.5%以内。[4]本文:峨眉山茶_茶叶百科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6106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峨眉山茶_茶叶百科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