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特级茶汤
产地:江西遂川汤湖乡的狗牯脑山类别:绿茶狗牯脑茶又名狗牯脑石山茶,也曾一度称其为玉山茶,产于江西遂川汤湖乡的狗牯脑山,该山形似狗,取名“狗牯脑”,所产之茶即从名之。 狗牯脑茶始于清代,距今已近200年历史。相传,在清嘉庆元年(1796)前后,有个木排工梁为镒,因放木筏,不幸被水冲散,流落南京。次年,夫妻两人携带茶籽,从南京返乡,买下谢家石山草屋,定居种茶,是为狗牯脑种茶之始。1915年,遂川县茶商李玉山采用狗牯脑山的茶鲜叶,制成银针、雀舌和圆珠各1千克,分装3罐,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评判委员会授予的金质奖和奖状,被誉为“顶上绿茶”。1930年,李玉山之孙李文龙将此茶改名为“玉山茶”,送往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展出,荣获甲等奖。由于两次获奖,狗牯脑所产之茶名声大震。随着历史的变迁,“玉山茶”改名为“狗牯脑茶”。1982年被评为江西省名茶,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并选送中国名茶展评会。狗牯脑山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其山南北分别有五指峰和老虎岩遥相对峙,东北约5千米处,有著名的汤湖温泉。这里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较大,确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该茶采制十分精细。一般在4月初开始采摘,高级狗牯脑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天不采叶,晴天的中午不采叶。鲜叶采回后还要进行挑选,剔除紫芽叶、单片叶和鱼叶。此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装6道工序。成茶品质特点为:外形秀丽,芽端微勾,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泡后茶叶速沉,液面无泡,汤色清明,滋味醇厚,清凉可口,回味甘甜,为茶中珍品。狗牯脑茶
狗牯脑山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支系群山之中,坐南朝北,山南为五指峰,北为老虎岩,东面5公里处有著名的汤湖温泉。山中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弹簧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冬天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独厚的名茶产地。鲜叶采自当地群体小叶种,每年清明前后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经拣青杀青初揉二青复揉整形提毫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紧结秀丽,白毫显露,芽端微勾;香气高雅,略有花香,泡后速沉,汤色清明,滋味醇厚;叶底黄绿。狗牯脑茶
狗牯脑山,海拔900余米,山高林密,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泉水潺潺。茶树生长,因日照短,多散射光,使芽叶持嫩性强,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等内含量丰富。 狗牯脑茶从采摘到制作,工艺独特、精细,独具匠心。在采摘时,采摘方法、采摘标准有严格规定。制作前,将采摘的鲜叶认真拣选,选好制茶厂址和加工设备。制作时,拣青、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整形提毫、足干等工序,其操作技巧,火候把握等都十分考究。制成后,茶叶的包装、贮藏方法也与众不同。狗牯脑茶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匀整纤细,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细软嫩的白绒毫,莹润生辉。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喝后清凉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饮狗牯脑茶能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益肝利肾。此茶的特点和其他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该茶采制十分精细。一般4月初开始采摘,高级的狗牯脑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天不采叶,晴天中午不采叶。鲜叶采回后还要进行挑选,剔除紫芽叶、单片叶和鱼叶。此后经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装6道工序精制而成。2004年1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狗牯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狗牯脑茶这一遂川特产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狗牯脑茶
建国前,狗牯脑茶种植面积小,产量很低,年产只有几十斤,民国31年(1942)的资料记载:“玉山茶又名狗牯脑,现在每两售法币三元”,“茶叶量为数不多”,“外省人氏却很少可以尝试到它清香之‘美味’了。” 建国初,为了保持和开发这一传统名茶,合理调整了狗牯脑茶叶的价格,各级领导深入狗牯脑茶制作传人的梁奇桂家(以下简称梁家)进行慰问,宣传政策,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支持、鼓励其提高制茶技术,增加狗牯脑茶的产量,1957年产量提高到65公斤。农业合作化后,1957年狗牯脑茶园归集体所有。1958年汤湖人民公社茶山生产大队建立狗牯脑茶加工厂,聘请梁家为技术负责人,但由于管理体制、方法欠当,以及没有很好照顾技术负责人的实际利益,狗牯脑茶质量下降。为此,县人民委员会采取措施,于同年冬将茶园交回梁家经营,从而使茶叶质量得以恢复。此后,又由于土地、人员、资金问题及茶树老化等原因,狗牯脑茶产量仍一直徘徊于百斤之间。1964年,吉安专员公署拨专款1.2万元扶持,县动员8名城镇知识青年到汤湖落户,以梁家的人员、茶园为基础,创办遂川县狗牯脑茶厂,由梁家人负责,当年扩大茶园30亩。以后产量也相应提高。1968年,梁家第六代传人梁奇桂公开制茶技术,汤湖人民公社便积极开展人员掊训工作。1974年后,狗牯脑茶园发展到82亩,产量突破500公斤。1981年,汤湖人民公社从各生产大队抽调劳力,在狗牯脑山上新开茶园220亩。1982年,县选派狗牯脑茶厂技术人员梁光福(梁奇桂之子)参加中国茶叶青年考察团赴日本,考察日本茶树栽培和科技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并参观了日本国立茶叶研究所。1983年始,汤湖人民公社以梁家传人和专业学校毕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举办制茶培训班,先后培训精制狗牯脑茶技术人员300余人。1983年起,汤湖人民公社每年均要召开茶叶质量评比会。以后,汤湖乡以乡办狗牯脑茶厂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依托,扩大生产规模。1988年,利用老区专项扶贫贴息贷款20.4万元,采取乡村联营方式(农户出土地,茶厂出资金,收益按比例分成)与3个村93户茶农联办狗牯脑茶厂璜石联营分厂,当年种茶树500亩。致使狗牯脑茶产量很快上升,形成了汤湖乡的支柱产业之一。1990年,全乡茶园面积扩大到3159亩,总产3.22万公斤;制作狗牯脑茶的骨干厂家——狗牯脑茶厂,有厂长1人,副厂长2人,制茶技术员27人,职工43人,年产茶叶0.75万公斤。狗牯脑茶
随着狗牯脑茶产量的增加,销路也日益广阔,其产品既销往国内,还出口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为进一步扩大销路,保护消费者权益,狗牯脑茶厂采取措施,制作商标,改进包装工艺。1986年使用“汤湖”牌商标注册防伪,1990年改为“狗牯脑”牌商标注册。1990年起,改以往的粗包装,为形式多样,美观大方,携带方便的精包装,深受消费者喜爱。狗牯脑茶
1.条索:紧细微卷,匀整秀实,显锋苗。2.色泽:黛绿莹润。3.香气:鲜嫩高爽,带花香。4.滋味:清新鲜爽,甘甜沁腑。5.汤色:黄绿明亮。6.叶底:柔嫩匀整,嫩绿鲜活狗牯脑茶
杀青:在铁锅中进行,投叶量视茶叶级别而异,特级为0.2~0.3公斤,一级为0.3~0.4公斤,投叶时锅温150~180℃,炒约4~6分钟,待叶质柔软,茶香显露,即杀青完毕出锅。揉捻:用双手搓揉,时间约10分钟。整形:亦在锅中进行,温度先高后低,用手轻轻抓炒,并随时搓团提毫,从炒坯至整形结束,共约15分钟。烘焙:用烘笼进行烘焙,烘温40℃,待芽叶失重80%时,停烘摊凉。炒干:在锅中炒至含水3~5%时,出锅后稍经摊凉,用铁罐盛装即可。本文:狗牯脑茶_茶叶百科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6368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狗牯脑茶_茶叶百科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