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平(坪)植茗灵园记
窃以丰登胜概,垭洼号古社之平(坪)。从始开荒,昔日“大黄舍宅”。时在元符二载,月应夹钟,当万卉萌芽之盛,阳和煦气已临。前代府君王雅与令男王敏,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可复一纪,仍喜灵根转增郁茂。敏思前代作如斯活计,示后世之季子、元孙,彰万代之昌盛,覆茗物而繁盛。至于大观中,求文于蓬莱释,刻石以为纪。可传体面观瞻,历古今而不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也。
诗曰:
筑成小圃疑蒙顶,分得灵根自建溪。
昨夜风雷先早发,绿芽和露濯春畦。
大观三年十月念三日王敏记
弟王古
兄王俊
该石刻确凿地说明了这事实,即:王雅与其子王敏,于北宋元符二年春天,万里迢迢地把武夷山奇茗移植到川北万源县。石刻所说“得建溪绿茗,于此种植”即是此意。石刻中的“建溪绿茗”亦即武夷茶。此有范仲淹咏茶诗为证:“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武夷山在建溪上流的崇阳溪之畔,故武夷茶常有建溪茶、建茶或建州茶之称。范仲淹著诗极力赞美武夷茶之时,武夷茶正以求“腊面茶”的贡茶形式,极享盛誉于京城和全国。蜀人王氏父子慕茶名,羡其利,历经周折将已享名百余年的武夷茶的茶苗移植于四川万源县的古社坪,诚可信也!种植之后,效果极佳。石刻中的记载可资证明。“可复一纪,仍喜灵根转增郁茂。”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石刻记载刚移植时“时在元符二载”,而撰文勒石时(即石刻的落款时间)为大观三年(1110)。前后相距十一年。恰为“一纪”的约数。虽历一纪时期,而种植之茶苗长势颇好,茶主欣喜之情跃然,故勒石以为丰碑。另外,摩崖刻文中的“仍喜根转增郁茂”和赞诗“分得灵根自建溪”中都提到“灵根”,从而揣度王氏父子采取“茶苗移栽”方法来襄此善举的。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