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毫银针最深的四个误解,一直在茶圈里没有淡去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小陈茶事,置顶公众号!
白毫银针今年可能会成为白茶爱好者们的新宠。
原因嘛,大家看到新闻了吧。某国总统来中国的时候,喝的就是白毫银针。
银针已经上升到国礼的高度,加入了为国争光的行列,成为了国粹的一部分。
喝银针的人,越来越多了。
当然,光与影,总是相伴而来的。随着白毫银针的兴起,关于白毫银针的错误认识,也越来越多。
比如,白毫银针只有芽头,没有叶片。
比如,白毫银针春秋两大茶季都有。
比如,白毫银针没味道,很难喝。
比如......
成名之后的白毫银针,顶着光环,也背着误解。
它从太姥之巅走向了大江南北,未来还会走向世界。
在它留给我们背影之前,村姑陈还是先来,帮白毫银针,分辩分辩它的这些误会吧。
被误解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杨雄手刃潘巧云的时候,一边的石秀,喊出的那句“嫂嫂,不是我”,便包含了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冤。
可惜,石秀此身,再也不能自证分明了。
关于白毫银针的误解一:
好的银针如同白开水一般。
我第一次喝到白毫银针,是在方大师家里。
我第一次接触白茶,是在方大师家里。
那一次,我们在半山腰拍照,玩耍,比约定的时间整整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方大师家里。
没想到大师一点没生气,还笑眯眯地泡茶给我们喝。
那时候他的接待室,还在阳光房的楼下,今年他的新楼落成了,估计接待室会换到新盖的明清风格的小楼里了吧。
那一回,方大师给我们讲了白茶的启蒙知识,还泡了好几泡茶给我们喝。从白牡丹的春夏秋冬,一直喝到白毫银针。
其间,还回答了李麻花的各种古怪问题。
前面喝白牡丹的时候,感觉还不太明显。觉得味道有点淡。然而,当我们的味蕾从牡丹过渡到银针,从牡丹的清新过渡到银针的淳和时,那款三年陈的老白毫银针,带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触动。
那种温润的汤,温柔的汤,细腻的汤,果浆似的汤,真真是瞬间就俘获了我们的舌头。
太好喝了。
如果直接喝银针,可能感觉还不会这么强烈。但我们是从牡丹喝到银针的,两相一对比,高下立现。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到老银针,第一次喝到顶级的太姥银针,第一次喝到大师手制的白毫银针。
那滋味,让我们记住了很多年。一直到现在,李麻花还念念不忘。
所以,是谁说的白毫银针很淡?是谁说的白毫银针像白开水一般?
大错特错了。
觉得银针像白开水的人,有两个原因令其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一,没有喝到真正的、上好的太姥银针;二,喝的好白茶太少,喝不懂银针。
关于白毫银针的误解二:
白毫银针第一冲,要把银针进行定点注水,把茶冲浮起来,去除浊气。
周末的时候,照例去外面的茶叶店里喝茶。
约在一个同学家附近的店里。也是从前常去的,自从那条路开始挖路之后,去得就少了。
今天为了怕午后暴雨淹路,我这种低底盘的车过不去,专门停远一点,步行到店里的。
朋友在檐下接我,一边夸新旗袍好看。
我嗔她,也不去我家,约这里来,停车太不方便,害得人家穿着高跟鞋走这条坑坑洼洼的路。
她打趣我,走路才好,你扭着腰走路多好看,远远像一幅画。
这家伙必是有求于我,要不嘴巴不会这么甜。
茶过三巡,终于道出重点,原来,淘到一泡旧年的白毫银针,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帮她淘到的,据说是出口转内销的,十五年陈的老银针。
呃,一听这故事,我就头晕。也不好说什么,免得泼了朋友的冷水。只得坐下来帮她试茶。
看吧,村姑陈也有明知是做旧老白茶,还要硬着头皮喝下去的经历。这甘当小白鼠的精神,也真真是可嘉极了。
重新洗了杯碗冲泡。
泡茶的小妹称了五克茶,拿过一只盖碗,开始冲泡。她选择的是定点注水,由于盖碗偏大偏深,水一注入,银针就浮起来了。
像一座银灰色的富士山,飘浮在盖碗上面。
习惯了环壁注水,让白毫银针从第一冲起,就均匀释放内质到茶汤里。看到这种定点注水,让银针浮起来,只有底层接触到沸水,飘在水面上的大多数,都悬浮在上面,干干的样子,真是太不适应了。
于是问,你为什么不环壁注水呢?
小妹微笑着回答我:“白毫银针第一冲,要把银针进行定点注水,把茶冲浮起来,去除浊气。”
这答案太离奇了,呆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微笑,没有喝那杯茶汤。只是端起来闻了闻,气息驳杂不纯,又放下。
朋友倒是急不可待地喝了几口,看我脸色有异,转过头来悄悄问我,怎么样,有问题吗?你可是专家,要说实话。
我说,存得好的银针,是不会有杂味异味的,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浊气”可言。如果有浊气,那说明没存好,这样的银针,早就各种菌附体,要不要喝,你自己看着办吧。
言尽于此,再略坐一坐,就撤了。
确实,无论老银针还是新银针,都应该是香的,不应该是臭的。都应该是干爽的,干净的,洁净的,舒爽的植物晒干之后的气味。不管存了多少年,都不应该沾染上什么“浊味”。
如果有浊味,只能说明,这茶没存好。存茶的地方湿度超标,或者茶没密封,跑气了,而其它的气味趁机跑进了茶叶里。
一款浑浊的老白茶,谁敢喝?
把好好的水珠子,存成了鱼眼睛,宝二爷看到就厌烦。
关于白毫银针的误解三:
银针要用95度水温冲泡,才好喝
白茶的冲泡水温,是沸水。唯有沸水,才可以把白茶当中含有的那些天然的芳香物质,给全部激发出来。
比如说,有一些沸点比较高的芳香物质,就必须要沸水才可以令其尽情释放。
而一些沸点比较居中的芳香物质,温水就可以激发它。
而那些沸点比较低的物质,略凉的水里,它也会释放出来。
沸水,有一个从沸到温到冷的降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不断降低,在次第滑落的各种温度里,各种不同沸点的芳香分子,被依次激发,释放到茶汤里。
于是,所有芳香物质,在沸水冲泡下,一览无余。
那么,用95度的温水冲泡,会怎么样呢?
首先,村姑陈觉得,除非有一支温度计,否则,很难准确地知道这水温究竟是几度。
或者,烧水壶是带温度显示器的,以烧水壶底盘上的显示,来断定确切的水温。
如果没有这些计量温度的衡量器材,随口一说,说个80度,90度,95度,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个人的心血来潮,只是哗众取宠而已。
其次,95度的水,比沸水低了5度,5度什么概念?
人体正常的洗浴温度是45度,如果高了5度,达到50度,就会觉得烫。而低5度,达到40度,就会觉得水冷。
所以,泡茶的时候,沸水就是沸水。
硬要让水温降到95度才泡,对茶不好。
尤其是白毫银针这种体表密布白毫的顶级白茶,芽头型的白茶,唯沸水才可以迅速攻破厚密白毫所形成的屏障,尽快让银针中饱满的物质释放到茶汤中。
如果硬要用温度低一些的水来泡,要么,一是茶的白毫少而薄,怕烫坏。二是泡茶手法不得法。三是这款银针品质不高,沸水会令其苦涩味现形,才选择用95度的水,用以藏拙。
关于白毫银针的误解四:
白茶因为抗氧化效果好,所以放一个晚上,甚至2个晚上都可以再喝
关于隔夜茶的话题,村姑陈小时候就在报纸上看到过了。
那是国外专家的研究结果,结论是,茶叶不能隔夜喝。
小学时候看到的了,所以印象有点模糊了。大略记得是两点。
一,是隔夜茶,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跨度中,它与空气中的大量氧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对人体有害。
二,是隔夜茶,因为有水分的缘故,它自己本身会进行发酵,生成大量的菌类。
时隔这么些年,本以为,隔夜茶与隔夜菜一样,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不可以食用的食品了,怎么,又有人提出来,白茶要隔夜喝呢?
白茶的判断标准,白茶国标写得很清楚,是:鲜、香、醇、爽。
鲜字,当之无愧排第一位。
也就是说,一款白茶,要符合好白茶的标准,那就必须要具备鲜爽,香醇,这几个特征。
而我们知道,只有刚冲泡的白茶,才有鲜味。
隔夜茶,隔了一夜两夜,哪里还有鲜味,满满的陈腐味好不好?这种茶怎么还可以喝?
赶紧倒掉,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用隔夜茶养汤养的铜钱草,长得又绿又油嫩,最大的叶片,快有我的手掌那么大了。
隔夜茶,人不能喝。植物喝喝,还是可以的。
【后记】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
只要有茶,就有江湖。
人在,江湖在。茶在,江湖亦在。
随着白茶的兴起,那些关于顶级白茶白毫银针的附会、流言,就不会消失。
当然,不招人妒是庸才。
不招各种是非,也不是顶级名茶。
这就是成名的代价,千年后复兴的白茶们,相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故而,它们屹立太姥之巅,俯视人间时,才会感慨不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
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正在记录
未完待续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笔记的结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个梦
第36篇:茶得微风拂,春逢谷雨晴
第35篇:为什么现阶段的新白茶不能压饼?
第34篇: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第33篇:贾府四艳,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个等级!
第32篇:从湘云到宝钗,戏说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区别
第31篇:我卖了三十年铁观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买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寿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寿眉迎来主场,汤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岚坐看风吹雨,云卷云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雾,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来春寿眉
第24篇:
春茶季茶农的朋友圈
第23篇:
为什么不建议在春茶季的时候上山寻茶
第22篇:
挑捡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术活!
第21篇:
两年时光,终于等来清明白牡丹
第20篇:
太姥银针诞生记,讲讲白毫银针的分选!
第19篇:
萎凋槽出来的白茶,没有收藏价值?
第18篇: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与花香如何转化?
第17篇面对外省银针的大举入侵,福鼎茶农在想什么
第16篇:
教你分辨外省银针和福鼎银针的区别!
第15篇:
福鼎茶农的新变化:农残检测机!
第14篇:
论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
荒野白茶采摘正当时!
第12篇:
以为买的是白毫银针,其实,它是牡丹王
第11篇:
科普:从外观上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
第10篇:
哪来那么多抛荒和荒野白茶饼?
第9篇:
路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广告牌
第8篇:
现阶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买!
第7篇:
采茶的从来都是老妪,哪来的少女?
第6篇:
春茶季,那些关于福鼎白茶的认识误区
第5篇:
讲讲白茶的第二级抛荒白茶
第4篇:
那个穿茶服在茶园摆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
你造吗?白茶,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2篇:头采米针缘何成为茶界网红?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开序幕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可以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END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
作者 | 村姑陈(微信lanxiaoping1988)文章为小陈茶事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长按二维码,关注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2020《春茶十味》关注小陈茶事的茶友们都知道,
小陈茶事旗下有个武夷岩茶爆款《武夷岩茶十二金钗》,
目前累计已经售出10000多份。
2019年12月3日推出的2019《春茶十二花旦》
仅48个小时就已经售出500多份。
很多购买过这款组合装《春茶十二花旦》的茶友,
都在呼吁什么时候出2020春茶组合装,
所以2020《春茶十味》应运而生。
小陈茶事第四届618粉丝特惠节前的一波福利,
小陈茶事2020《春茶十味》,
让你一次读懂小陈茶事的2020春白茶,
下午17点上线
首批100份仅5个小时就售罄,
为了感谢茶友们支持,
再次推出100份(此批4天后发货)...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2020年的新白茶有些什么特征?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抢购2020春白茶合集《春茶十味》吧!
标签:
上一篇:白毫银针为何如此珍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