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庐山印象 篇十六:走冰川峡谷,赏碧龙潭双瀑,奇幽绝胜冠山北

时间:2023-01-28 05:49:22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作者:阿正1666

每月徒步一次庐山,是我与庐山之间的小约定。对庐山感兴趣的欢迎关注我,也可以在文章下面评论互动,与庐山有关的问题我尽量知无不答。

庐山是第四季大冰川留给人们的遗迹,这儿散落着许多由大自然创作的美景。庐山的美,时而险峭绝伦,时而又绚丽多姿;时而群峰峥嵘,时而又云雾缥缈。

在庐山东北面的王家坡,有一处原始而又幽静的景点,它就是被誉为庐山第一潭的碧龙潭。这儿直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才被人所知,但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中却吸引了陈三立、宋美玲等近代名人到访。尤其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这里考察,科研冰川石达数年之久,因为这儿的第四纪冰川石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

庐山的冬天相对要漫长一些,这对喜爱驴行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这次的徒步,我们选择的就是碧龙潭小路。网上流传的46条徒步庐山路线中第10条路线,就是自碧龙潭景区而上庐山的一条小路。

 碧龙潭景区的票价为38元,可以在网上提前预定。当然在景区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驴线,左侧要相对好走一些;右侧有部分路段已经毁损,比较危险,不建议走。

这条线路是一条峡谷线路,两侧山峰的崖壁上有许多的断层,景色可谓是独特而又别致,令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进入景区后没多久,路过一处庙宇---大觉寺,同行的小伙伴说要去看看,我却选择了欣赏路边的野兰花。庐山的植被甚是丰富,每次驴行都会遇上不少美丽的花花草草。

顺便查了一下《庐山志》,此处的大觉寺与北京的西山大觉寺倒没什么关系,它是庐山山南归宗寺的子孙静室,也就是脚庙或支庙。

自碧龙潭双瀑留下的水汇成了一条河---白沙河,上世纪70年代中叶,庐山农水局对这里进行了设坝改造,在河道的下游修建了水电站,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对景区的原始地貌和水系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当然人工修建管理之后,景区内的道路也相对要好走不少,一些景点欣赏起来也比较方便。看之前生活在王家坡附近的网友所写的记录,当年进入碧龙潭景区需要走过三道涧,沿路坑坎,步履维艰, 乱石陈横的山路对普通游客来说极为不便。

这次出行的天气倒是不错,这一路不仅可以欣赏两侧山峰的景色,还可以感受着峡谷中变化莫测的冰川石堆。

在往上走一些,水也慢慢多了起来。清澈的水,在池中随着深浅不一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过了玉池再走一会儿,就来到了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的冰谷。

冰谷是景区内冰川石最多的地方,姿态万千,各具特色,据说当年电影《李四光》有很多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欣赏完了冰谷后,沿着山谷继续向上走没多久,就来到了最精彩的碧龙潭(王家坡双瀑)。根据《庐山志》记载此处上世纪初“始由樵夫所发现,海客争趋游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不少达官贵人来此观光戏水,如宋美龄女士、马歇尔夫人、蒋经国先生偕夫人都曾在此游泳观赏。

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龄时慕名到此游览后,也发出了“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

此次到访时值冬季,双瀑的水量虽不算充沛,但潺潺水声、山谷清香,也让人不自觉的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欣赏完碧龙潭双瀑后,向左继续上山,沿山间小路右行就可走上庐山牯岭。

这一路都是茶园,沿途有少许梨树、梧桐树,还有上面随手抓拍的孤单野柿树。

山路景色没什么别致之处,途中还会经过一段杉树林,每次经过这种高大树木时,总忍不住的要抬头望一望。

走过茶园之后,再走一会就可以直接走到庐山北山公路,在北山山门的右侧就是小天池。在北山门口设有岗亭,会对来往的车辆及游客进行抽查。沿着公路继续前行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牯岭镇。

出行小结

1.碧龙潭路由九江市--高垄镇-碧龙潭景区大门-大觉寺-中庵寺-茶园-修静庵-小天池,从景区开始至北山公路大约4-5小时。

2.全程路况还不错,其中前段景区内海拔仅六百余米,为休闲级(2-3小时);出景区后,后段路为拔高山路需要花费一些体力(北山山门海拔约一千两百米),耗时需2小时左右。

3.乘坐火车抵达九江站后,可以选择公交(24路转8路)或是包车前往碧龙潭景区。公交耗时较长需耗时两个多小时,包车(50-60元)前往只需一个小时左右。

4.碧龙潭景区的票价为38元,不算太贵,建议就别走驴线了

5.走完茶园,在即将抵达北山山门之前会经过不少民宿,一部分是茶农自己做的,还也有一部分是合作的形式所建。因为这段王家坡峡谷正好面对着鄱阳湖,所以这儿也是庐山欣赏日出的一个不错之处。

6.庐山很美,出行请随身带走垃圾,让回忆更美好!

好啦,这次就是这些了,庐山我们下次再见。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庐山深处赏春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