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茶 | 川红工夫
记录四川名茶——川红工夫
图片来源/百度
编辑/肖月
七
川红工夫
四川名茶/川红工夫
后起之秀
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高县等地,是上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五十多年来,川红红贵人、醒世黄金白露、叙府金芽、早白尖贵妃红等川红工夫茶品牌享誉省内外。
川红工夫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堪称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川红工夫茶因其生长环境和茶香的独特性,成为世界红茶的味觉标志,与“祁红”、“滇红”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
1990年以前,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大量出口,因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获得消费者青睐,社会影响非常广泛,一度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
1985年,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荣获第二十四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但随后由于体制与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川红工夫逐渐从市场大潮中退隐。以川红茶业集团为代表的宜宾茶企,扛起“川红工夫”大旗,打出重振川红战略,重现宜宾茶业辉煌。
制作工艺
“川红”一直沿袭古代贡茶制法,其关键工艺在于采用“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所制茶叶紧细秀丽,具有浓郁的花果或橘糖香。
萎凋是红茶的第一道工序。
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温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
揉捻是形成工夫红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
发酵是红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
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干燥是红茶初制的第四道工序。
利用高温破坏霉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成的品质。蒸发水分使干毛茶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
标签:
上一篇:川红工夫的前世今生——“川红”60多年历程见证参与者郑金贵自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