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金银花开幸福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金花开,银花开,金银花开幸福来;银花白,金花黄,金银花茶保健康。”种植金银花成了甘肃通渭农民杨景德的“甜蜜”事业。
“以前家里的几亩地刨了几十年,也没刨出个名堂,现在种金银花,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在通渭县,像杨景德这样因种植金银花而顺利脱贫奔小康的人,不在少数。
生长期的金银花。图片来源:通渭县委宣传部
金银花因其耐寒耐旱、药用成分高、经济效益好,被通渭县确定为助农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
通渭种植金银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十年前,但仅作为观赏树种,在农家院落零星种植,没有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
2013年,通渭县首次引进金银花27万株,试验种植220亩,获得成功。2016年,通过对不同海拔区域试种的金银花的产量、品质、效益等综合评估,亩均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所产金银花绿原酸、木樨草苷含量高出国家药典标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盛开的金银花。图片来源:通渭县委宣传部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通渭县提出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逐步走向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基地两园区”架构,建设成花香四溢、“黄金”遍地的生态产业大园区。目前,已分区域打造总面积达12万亩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园区,仅种植业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
为推进金银花产业做大做强,通渭县构建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的组织体系;资金投入、保险保障的政策体系;技术培训、跟踪指导的服务体系;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的支撑体系。
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的同时,通渭县鼓励社会资本深度参与,申报办理金银花自然灾害和价格保险,为金银花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风险保障机制。五年来,仅金银花产业就投入财政资金1.25亿元,发放金融贷款3248万元,吸纳社会资金9191万元。
烘干的金银花。图片来源:通渭县委宣传部
种好、种精、种优金银花,田管科技尤为重要。通渭建立了技术人员包区域,干部包地块的“双轨”责任制,将科技服务牢牢镶嵌到整地施肥、苗木调运、栽植管护、采摘销售全过程。同时,分区域开展采花大赛、品质鉴定等活动,让花农在争先中提升了劳动技能,在创优中树立了精品意识。
科学的规划,利好的政策,完善的机制,为金银花产业规模化发展装上了“加速器”,为种植农户快速增收安上了“放心锁”。从2017年开始,短短五年间,金银花种植如雨后春笋,由试验田走向规模田,在通渭大地遍地开花,由试验的220亩扩增到目前的12万亩,实现了建设三大金银花产业园区的宏伟目标,全县参与种植金银花农户4.1万户18.5万人,户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今年,通渭县金银花鲜花总产量可达到2500万公斤、种植业产值可达5亿元。
产业规模大了,必须拉长产业链条,产业才能强起来。通渭精准出招,打出了一套金银花全产业链推进“组合拳”。
通渭坚持外引和自建“双弹齐发”,引进山东企业,共同打造了金银花全链发展本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8个,带动农户3.2万户,实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合作社带动种植户“两个全覆盖”,开创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一体发展新模式。
6月20日上午,当地农民在采摘金银花。图片来源:通渭县委宣传部
通渭还大力推行“土地入股、租金保底、收益分红”“资产入股、价值保底、集体分红”“现金入股、本息保底、按股分红”三种模式,逐步发展形成了上游由科研院校驻点研发培育种苗、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采摘,中游由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烘干加工,下游与中医药企业合作对接市场研发生产新产品的一体化发展链条,实现了“三产”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目前,通渭县已建成金银花种苗研发组培中心1处、种苗培育基地2个150亩,年产种苗2200万株;建成示范培训基地2.4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9.6万亩;建成烘干加工车间11个;建设总投资1.5亿元通渭县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已研发金银花茶、金银花酒、金银花洗涤用品等系列产品16个。
金银花开金银来,绿了山乡富了农。通渭金银花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和当地致富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