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烟花脂粉香,武夷岩茶春茶季进入尾声,武夷名丛雀舌开采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早就收到消息,5月13号采雀舌。
李麻花为此提前定好了闹钟,准备13号的时候去亲自采雀舌。
她一直有个梦想,想知道毛茶时期的雀舌,是不是拥有比成品茶时期更加浓郁的脂粉香?
那你要找张稳当的凳子坐好,万一没坐稳,被香晕了怎么办?
我调侃她。
被正在给芍药剪枝和换水的李大姑娘,劈头扔了一枝花梗。
今年的芍药很奇怪,连买了N次了,没有一次是像往年那样,能开出硕大的结实的持久的花朵的。
要么不开,从头到尾是个骨朵,要么开两三天,花掉了,要么就是半开,打开个缝,最终干缩而去。
真是奇怪。
记得有一年在上海,买了山东的大芍药,艳艳的玫红色,是我最喜欢的样子。
想象一下我们是大唐的女子,阳春三月的时候,去乐游草原郊游。
李麻花穿着齐胸襦裙,头上簪着朵硕大的玫红色重瓣芍药,身形高挑,身姿卓然。
有胆大的少年,采了杏花来送她。
结果,颓丧而去——被嘲笑采花技术不好,花枝采得太短了些。
嗯,要论采花,阿萝是专业的。我们在太姥山上春茶季的时候,有机茶园下面那条岔路口的桃花树,硬生生被她折下来一大枝,扛回了家。
《2》
这世界上的事,计划永远没有变化的快。
在5月11日的早晨,我们接到通知,雀舌的采摘,要提前了。
这彻底打断了我们的部署和计划。
我们被新白茶们阻在了福州,只能派团队的其它小伙伴,去武夷山,采雀舌。
雀舌这款名丛,拥有独特的脂粉香,却迟迟才盛开在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正岩山场里。
它的采摘,比早生种如黄观音、金观音、金牡丹要晚;也比当家花旦如水仙、肉桂要晚;甚至比其它的名丛们,都要晚。
谷雨前后采黄观音金牡丹,五一节前后采水仙肉桂,而迟至五月中旬,雀舌这位名丛,才姗姗来迟。
此时的武夷山,已经是茶季的尾声了。
外地的制茶师,外地的采茶工,大多已经返乡,留下来的,基本上是本地人。
曾经的属于春茶季的喧嚣与热闹,也已经过去。
现在的武夷山茶厂里,大多数时候,是茶香扑鼻的。
走水焙时散发出来的茶香,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有,竞相散发出来,能萦绕村子三公里半径。
《3》
今年的雀舌,产量还未知。
去年做十来桶茶青。
不过一天采不完,要采三天左右。
11号开始采,只采了半天。12号下雨,没采。13号看天气情况而定。
如果13号还下雨,那只能推到14号去。如果还下,那估计,今年的雀舌,也就到头了。
虽然未必会比去年产量少,但量不会增加,却是肯定的。
有的时候,有一些你心心念念的茶,便老是命运多舛。
今年春茶季,在黄观音的季节,阳光灿烂;在水仙肉桂的季节,天公作美;而在雀舌的季节,5月上中旬,福建广东,暴雨连连。
也是,常年的春末夏初,总是雨水多的。
对于这种特殊的气象,古人已经写过了: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是以,我特别钟爱的,给新茶友们强推的“名丛雀舌”,便不幸地把采摘季,定在了梅雨季节的当口。
这特定的天气,也决定了这款脂粉香的名丛、古老茶树品种的后代、大红袍的嫡系,产量不会太高——跟黄观音金牡丹金观音黄玫瑰这些早生种的产量,那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不多,不多也。
好喝,好喝也。
《4》
妖娆的脂粉香,是雀舌的标签。
是这位原产自九龙窠,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树有性后代中选育出来的茶树,它屹立于武夷岩茶万花丛中的立身之本。
这股子脂粉香,像极了秦淮八艳发间的那朵小花,被酒熏过,被体温一蒸,散发出来的那股子芳香。
那是一股盛世太平的气息,销金窟里,绮丽柔靡,香馥馨甜。
俗称温柔乡的,便是了。
雀舌的这股异香,是老茶客的调味小菜,是新茶客的心头好,是如村姑陈这般博爱茶人的,白月光。
年年一定要喝一次的那种茶。
念念不忘,千千结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上一篇:陆羽茶交所分享|春季正是品茶时,“雀舌”能饮一杯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