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在中国黑茶第一大省,茶叶为啥论柱卖?

时间:2023-01-28 22:14:07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提起湖南,最让你向往的是什么……是火辣辣的湘菜,是人间仙境张家界,还是典雅庄重的岳麓书院,或是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这片湘楚大地上,似乎有着无数张吸睛名片。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

这里拥有3100多根石英砂岩峰柱

姿态万千,蔚为壮观

摄影/宋文君

三湘四水,在这里冲出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水世界”:八百里洞庭湖畔,君山银针茶香然然;湘江上的橘子洲头,烟花璀璨;沅江旁的湘西边城,神秘古雅……

大山环伺,还在这里围出了一个茶香四溢的“桃花源”:武陵山上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碣滩茶等清新鲜爽;雪峰山下,安化茶乡香飘世界;衡山之上,南岳云雾茶甘香味爽……

湘西古丈县依山傍水

是一座镶嵌在武陵山区的小山城

图为傍茶园而居的古丈周边小镇

摄影/宋文君

没错,细数中国十大产茶大省,湖南不能缺席。翻翻2021年的调查数据,三大茶叶出口省份中,有湖南,茶园面积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也有湖南;干毛茶产量排名前十的“茶叶大户”,还有湖南。

制图/九阳

在湖南的茶杯里细细咂摸,你便能体会到最“湘”的味道。

霸得蛮,耐得烦

喝茶之前先恰辣

“川渝不怕辣,黔人辣不怕,湘人怕不辣。”地处中国“辣椒中心”的湖南,是吃辣界“一霸”,对于湖南人来说,没有辣椒的日子就没了滋味与奔头。

在湖南人的餐桌上,辣味才是主角

摄影/吴学文

在湖南人吃辣的日常里,“百搭”剁椒居首席。秋天的“扯树辣椒”(在秋天成熟的红辣椒),是制作剁辣椒的最佳原料,每年秋风起时,叮叮当当的剁椒声,就会争先恐后地从各家的砧板上传出。

把刚采摘下新鲜的红尖椒,去蒂洗净、控干水分,就可以开剁了。把红彤彤的辣椒一股脑倒在砧板上,两手拿刀,双壁交错出力,剁剁剁剁剁剁……煞是威风凛凛,直到辣椒细碎齐整,再按需加入姜、蒜、盐、豆豉等调料,往坛子里一“藏”。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封,开坛便是那口咸辣鲜香的美味,湖南伢子妹陀的“干饭基因”瞬间被唤醒。

坛子里腌制的剁椒,在等待时间的发酵

摄影/吴学文

剁椒拌米饭、剁椒拌粉、剁椒拌萝卜、剁椒炒鸡蛋……是湖南人日常干饭的基础操作,要说升级版剁椒下饭神器,还得请出家喻户晓的剁椒鱼头,混着豉香、蒜香、椒香的剁椒铺满整个鱼头,在水蒸气和热油的魔法作用下,鱼肉里的鲜香与剁椒的香辣一起释放、交融,一口吸满汤汁的鲜嫩鱼颊肉入口,鲜与辣直击灵魂深处。

剁椒鱼头,是不少外地人的湘菜入门首选

摄影/吴学文

在湖南的餐桌上,除了剁椒鱼的鲜辣,更少不了那碗辣得霸道的辣椒炒肉。与剁椒鱼头不同的是,辣椒炒肉用的是新鲜青椒。

肥瘦分明的二刀肉,配上辣得直爽的青椒,旺火爆炒出锅,狠狠夹起一大筷带着锅气的辣椒和肉,再往米饭里浇上油汤,等不及香辣的动物脂香浸透米饭,扒拉了一口又一口,一不留神就干掉了三碗米饭!

辣椒炒肉,最是让湖南人念念不忘的家常菜

图/图虫·创意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一口热辣与猛烈的“湘味”,成就了湖湘滋味的底色,也造就了湖南人的直爽与霸蛮。“爱吃辣”的背后,是湖南人有勇气、有担当、敢为人先的霸气侧漏,也是湖南人征服湿热环境的蛮劲体现。

湖南作为“四塞之国”,东、西、南面都有大山环伺:东有幕阜山、罗霄山,南有五岭、西有武陵山、雪峰山,只有北面向洞庭湖、长江敞开。夏季暖气气团在这里盘旋不易散去,冬季北方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湖南腹地。要想抵抗夏季的溽热、冬季的寒冷,湖南人除了靠一身正气,还有辣椒神器。

湖南民居中最常见的“装饰品”——干辣椒

摄影/林帝浣

只有征服过山野与滩涂、征服过湿热与寒冷、征服过辣椒的人,才有那原始的生气、“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霸蛮之气。而要想征服湖南人的霸蛮,还得走进群山,去寻找那抹自带沉稳从容气质的——湘茶。

辣是“湘味”的底色,湖南茶是湘人的乡愁

摄影/宋文君

三面环山,四水出湖

这里有片茶的“桃花源”

有山有水,多山多雾,正好种茶。

翻开湖南的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三面环山,东、西、南部的群山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中部的湘中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以红岗盆地为主。这里的土壤又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显著,雨热条件充足,是妥妥的种茶胜地。

好山好水出好茶。湖南的种茶优势,还在于这里是个精彩纷呈的“水世界”。

在山川的滋养下,湘茶茁壮成长

摄影/傅鼎

北部洞庭湖南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之水,北调长江之潮。“波撼岳阳城,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自古以来便是湖南“水世界”的总开关,连通了湖南与外界。

而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及其支流,像是纵横的血脉与神经网络,遍布湖南全境,滋润着茶乡。而在湘江、漓江二水上开凿灵渠之后,长江、珠江水系紧密相通,从此中国交通的任督二脉被打通,大半个中国的水运全盘皆活,也突破了原本封闭的“四塞之国”。

湘江是湖南人的母亲河

也是湖南通往外界的大通道

图/图虫·创意

盘踞在湖南境内的“四水一湖”为湖南人的“做茶大计”提供了源源不断水资源,也给予湖南名茶便捷的“出湖”通道。多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这个“山水”大省进行无数次优化改造,与优异的光、热、水、土资源,共同缔造了340多万亩茶园,在这里创造出一个个“茶叶传奇”。

从西部的武陵山和雪峰山,南部的南岭与九嶷山,东部的罗霄山与幕阜山,到北部的洞庭湖君山,以及中部的湘中丘陵地带,都有好茶产出。

制图/孙璐

依靠山川与湖南人的滋养,湖南茶不断成长,积攒能量,沾染了山的稳重与从容,并且借助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内河航道,被带到了全国各地的茶桌上,甚至成为边区牧民的“生命之茶”。

湘茶北出洞庭湖,过长江,经“万里茶道”,外销俄罗斯、蒙古;再随长江出东海,或南下珠江入南海,远渡重洋,销往东南亚、甚至美洲等地。

川流不息的长沙港,航运繁忙

不少湘茶会在这里短暂停留,出“湖”走天下

图/视觉中国

湘茶“出湖”

​惊艳了多少人?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湘楚山水有灵,哺乳了一代代敢为天下先,勇于逆天改命的湖湘才子。可以说,湘人“出湖”,书写了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岳麓书院,人才辈出

图/视觉中国

能在“四塞之国”找到出头之路,并非易事,湖南人靠的便是那股“敢与天斗、敢与地斗”的无穷意志。

他们遇水便造船架桥、兴建码头,突破重重山脉的阻隔,接连长江-西江水系,奇迹般地将原本的封闭之地,打造成为中国的水运枢纽省。他们遇山便开山,在重山叠岭间专研农道,开辟良田,或是开山凿洞,架起万里通途……

盘旋于湘西群山的高速公路

将无数好茶带出大山,飘香天下

图/视觉中国

湘人数千年来的敢打敢拼,推动了湖南一次次突破重围,让这片土地逐渐走向热闹与富庶。而湘茶正是借着突围的“东风”,“出湖”走天下,在世界茶史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湖南黑茶——中国黑茶的品质代表

首先登场的是湖南黑茶,去年11月,来自湖南安化的黑茶茯砖茶、千两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再次走进茶人的视觉焦点。而作为“中国黑茶之乡”的安化,一直身居黑茶的话题中心。

安化是中国黑茶产量第一县

这里的茶马古道还是中、蒙、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

图/视觉中国

这座位于雪峰山下的小城,地处湖南多雨地带,湿润多雾的气候,广布的丘陵低山地貌,加上遍布群山的冰碛岩,赋予了安化茶叶丰富的内含物质,这就是湖南黑茶叱咤茶圈的底气。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湖南的沅江、桃江、宁乡和临湘等地也开始黑茶的生产,但安化黑茶的品质仍旧最好,产量仍居中国第一。如今如雷贯耳的安化黑茶“三砖三尖一花卷”,就是中国黑茶市场上最为庞大的队伍。

三砖”即茯砖、黑砖和花砖

​图/视觉中国

​“三尖”指天尖、贡尖、生尖,其中天尖最嫩。

​摄影/李锋

​“花卷“包括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

​摄影/吴越

安化黑茶,多以本地群体种的茶树(主要为安化当地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序制成。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加工中用松柴明火烘焙干燥,干茶及其制品略带松香。

茶厂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制作安化黑茶

摄影/李锋

而茯砖最为吸睛的品质,来自于一种有益菌——冠突散囊菌,即人们经常讨论的金花。 但最初的金花,是自然形成的,产生的条件特别苛刻,所以自带“金花”的黑茶,身价亦水涨船高。

但湖南茶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早已破解了人工培育“金花” 的难题,如今的茶厂可以将冠突散囊菌孢子附着到茶饼或茶砖上,再人为控制外部环境,制造出金花,人工制造的金花黑茶品质可控,价格亲民,为买茶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我们平时能在黑茶中看到的金花

实际是冠突散囊菌黄色的闭囊壳

摄影/夏小西

说到安化黑茶,不得不说安化独创的圆柱状黑茶——千两茶。千两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约为72.5斤)而得名,由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方便运输和存储。“安化千两茶”也被坊间称为“世界茶王”和“茶叶历史的浓缩”。

当地茶农就地取材

​将粽叶、棕叶和篾篓汽蒸变软后

再将茶叶装入篾篓中而后

​几个的踩茶工通力合作

​经过数次的绞、滚、卷、压

才紧压成圆柱状的千两茶

​摄影/吴越

君山银针——中国黄茶的典范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君山天下秀,银针天下茶。”君山银针,因产自洞庭君山岛而得名。君山岛东与江南第一名楼——岳阳楼隔湖相对,西望洞庭湖,水波氤氲。

君山岛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海拔最高不过80米,岛上土壤肥沃、沙质土壤多,有着极好的种茶环境,生长于君山岛上的茶树品种主要为君山1号和君山2号,芽头肥壮重实,是制作君山银针的上好原料。

制成1斤君山银针,需采用约2.5万个芽头

​这也是君山银针虽品质超群但产量极少的重要原因

​图/视觉中国

品质优、产量少的君山茶,早在唐朝时便声名鹊起,五代时成为贡茶,清朝时制成银针,更显珍贵。且君山银针曾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了人类非遗,是我国独有的黄茶典范。

其制法特点传承了古代“岳州黄翎毛”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杀青、闷黄、干燥、精制等工序,历时约72小时,其中的闷黄工艺尤为关键。

在制作君山银针时闷黄工序尤为重要

​这是形成君山银针独有色香形的关键

​图/图虫创意

品饮君山银针是一个十分美妙的过程。冲泡前,观茶可见,君山银针身披银毫,芽身金黄,宛如“金镶玉”;冲泡初始时,茶叶在热水中完全舒展开时,便开始了“跳舞”表演:忽上忽下,三起三落,舞姿曼妙,水光、芽影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举杯嘬上一口,清纯甜爽的滋味在舌尖散开,让人念念不忘。

君山银针,有幽香、有醇味

是不可多得的名贵黄茶

图/视觉中国

湘西绿茶——藏香于山

提起大湘西,在许多人的“湘西印象”里,是古香古色的边城,是神秘的苗寨,是楚辞中神鬼的奔放热烈……

沱江之畔的湘西凤凰古城

在沈从文的笔下,是美好与浪漫的化身

吸引无数游人前往

摄影/李锋

但在茶人眼里,湘西不止于此,还有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等茗茶冉冉飘香。

湘西境内的沅江,发源于云贵高原,劈开雪峰山、武陵山,在这片大地上蜿蜒,因为它的存在,千百年间,无数旅人、船只得以深入湘西的丛林与峰恋间,为这里带来了文明与家园,同时带来了山间的一处处茶园。

田园上的湘西,人间烟火正浓

摄影/尹忠

来湘西喝茶,一定不能落下古丈毛尖。镶嵌在湘西群山中的绿城——古丈县,自古便是湖南名优茶区。

这座小到“一户炒茶满城香”的小县城,坐落于酉水之南,峒河之北,四面环山,山间水汽氤氲,这里的人们,在山上上下、房前屋后,遍植茶树。每年清明前后,古丈的采茶人,甚至老人、小孩就会集体出动,穿梭在茶山之间,小心摘下一年之中最新鲜优质的茶青。

湘西保靖黄金茶最古老的茶园里

苗族茶农在烧火煮饭

摄影/李锋

茶青采摘下来,便立刻进入制作环节,抢的就是那一味“鲜”。摊放、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再揉,整形、提毫、焙干、拣剔,一气呵成,将从山里带来的灵气全部封存在一芽一叶里,等最后那一泡,来自古丈毛尖的高悦香气与醇爽,惊艳世人。

原产于吉首、古丈、保靖边界吕洞山镇黄金村的黄金茶,也是不可错过的湖南名茶,“因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典故而得名,虽叫“黄金茶”,但它既不是黄茶也不是黄化茶,而是绿茶。吕洞镇就掩藏在武陵山脉中段的大山深处,在这里,万亩茶垄依山起伏,七片古茶园中,生长着古茶树2057棵。

凭借清香高长,鲜嫩醇爽的特点,如今保靖黄金茶早已走出黄金村,从源产地吕洞山片区,成功拓展到白云山片区、酉水河及县城周边区域,在湘西大地上“茁壮生长”。

古丈毛尖制作工艺,隐藏着世代传承的匠心

看似简单,实则富含内功

摄影/李锋

湖南茶以黑茶、绿茶为发展主力,但近年来,也有不少湖南工夫红茶、安化红茶、桃源红茶等湖南红茶涌现,不断壮大湘茶家族,共同书写湘楚大地上的“茶叶传奇”。

还有常德的石门银峰、衡阳的南岳云雾、怀化的碣滩茶、张家界的青岩名翠……如果要铺开,恐怕要整整列出数十种。但不管是来自那座茶山的茶,都是每个“弗兰人”内心最惦念的“湘味”。

一茶一味,每一味湘茶都值得细细品味

摄影/吴越

你最爱湘茶的哪一味?欢迎留言讨论。

文 | 石梅

编辑 | 欧寒天、石梅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头图摄影 | 李锋

封图摄影 | 吴越

文内未署名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中国茶经》2011版

本文系【地道寻茶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五大黑茶的异同在哪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