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漳州 | 品白芽奇兰,寻夏日里的清香
白芽·奇兰
只要有一只茶壶
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
江纠郎好茶更是不用说
漳州茶叶种植有1000多年历史
作为福建省五大茶叶品名之一的白芽奇兰
已经成为漳州茶的当家品种
喝白芽奇兰,品漳州味
带你走进白芽奇兰茶的悠悠历史
白芽奇兰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之一,产于“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福建省平和县。2010年11月,平和白芽奇兰茶制作工艺被漳州市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唐末至今,平和有一千多年的制茶历史,薪火相传,香溢千年。据《平和县志》载,清乾隆年间(民间一说在明成化年间),崎岭乡彭溪村茶农在“水井边”发现一株奇特茶树,茶芽呈白绿色,精心呵护,每年采摘精制,成茶品质具有奇特兰花香味,奉为珍品,在民间秘传。乾隆二十九年(1764),湖南武陵人朱景英任平和知县,探知崎岭彭溪村与其故乡桃花源风光相似,便作彭溪之游。在彭溪村茶农邀至其家饮茶。朱县令看杯中茶水清沏杏黄,散发兰蕙般芳香,饮后齿颊留香,问所饮何茶?茶农答道此茶世间仅有一株,每次采制,亦不过数两。说后,带县令到水井边看茶丛,说:“天生奇树,尚未有名。”朱景英沉思片刻,说:“此茶清香浓郁,鲜美回甘,尤以兰花香味奇特,饮后口齿留香,确是茗中佳品,再看茶树芽尖有白色绒毛披露,乃嘉树也,取名‘白芽奇兰’如何?”白芽奇兰由此定名,并开始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栽培,逐渐扩种。
SPRING
白芽奇兰茶独有的“兰花香韵”是平和县西部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造就的。其传统的制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环环相扣,白芽奇兰每年可采摘5次,分别制成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茶。采摘后的茶青要经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复式萎凋”“走水返阳”“低温慢焙”等环节。
·原料特征:白芽奇兰的采摘标准为驻芽小开面至开面三、四叶,保持鲜叶的新鲜、匀净、完整,以利独特优良品质的形成。
·水源特征:山势蜿蜒,山高多雾,溪涧如网,植被茂密,泉眼多,水质优良。
·工艺特征:鲜叶采摘后,应及时凉青、散热,调整青叶内部水份,恢复青叶活力。
·茶叶特征:外相条索紧结,匀整美观,色泽青褐色,润梢间蜜黄。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香突出,似兰香幽长,滋味醇厚,溢品种香,具有特殊的山骨风韵,汤色橙黄明亮,叶底红绿相映。
END
漳州文旅新媒体矩阵
漳视新闻 zztvnews 漳州广播 zzgbdt 漳州市图书馆 fjzzlib 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馆 zz-museum 漳州市艺术馆 zzsysg666 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 gh_cb2d20734732 红军进漳纪念馆 zzsjng 扬帆龙海 gh_c89aca3df63f 厦一站漳浦 xyz-zp 漫步云霄 yxly0596 东山岛旅游 DSDLY2014 清爽华安 haxlysyj 慢客长泰 mkct0596 多彩漳州港 visitcmzd
END
来源:漳州非遗
编辑:王莹莹
审核:王兵
监制:黄新兵
新浪微博: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标签:
上一篇:漳州平和:生态转型 茶叶飘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