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隔夜茶,隔夜菜毒如蛇”是真的吗?央视实验揭露真相

时间:2023-01-29 19:36:09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最近听到一个“隔夜茶、隔夜菜毒如蛇”的传言,作为一个饮茶爱好者,吓得直冒冷汗,为此我还特意去查了大量资料。

先说隔夜茶,再说隔夜菜,最后说隔夜水,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毒不毒。

隔夜茶真的毒如蛇吗?

我国自古便有饮茶的习惯,无论封建王朝的达官贵人、普通百姓,还是现代人,都非常喜欢喝茶,甚至很多90后都加入了“喝茶大军”。

在众多传言中,关于隔夜茶的危害一直众说纷纭,老一辈说隔夜茶万万不能喝,再名贵的茶隔了夜都要倒掉,神色严肃的告诫道“隔夜茶会致癌”。

这可把大家给吓坏了,随着传言热度越来越高,央视在《是真的吗》节目中,特意做了期关于“隔夜茶”的节目。

实验对象为龙井、普洱、菊花茶,实验人员在第一天的上午9点开始泡茶,归为A组,到了当天晚上9点,继续泡茶,归为B组,到了第二天早上9点,经过对A、B两组茶的取样检测,不管哪类茶,不管昨天早上9点还是晚上9点泡的茶,其中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0.2mg/L。

亚硝酸盐在2017年10月27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2A类致癌物,摄入0.3~0.5克亚硝酸盐,就能引起人体中毒,3克亚硝酸盐就能导致人体死亡。

而实验中两组茶的亚硝酸盐含量,连0.2mg/L都不到,而我国规定饮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mg/L,所以你看,隔夜茶是没有毒的。

此外,节目组还请来了国家高级品茶大师楼国柱先生,让他对放置了12小时、24小时的茶进行品尝,结果经他认定,不管放了12小时还是24小时的茶,在味道上几乎没有区别,简而言之,隔夜茶和新泡的茶,在口感上是差不多的。

而且茶水中的茶多酚,能很好的抑制和杀灭细菌,所以隔夜茶在细菌方面也没什么问题。

隔夜菜真的毒如蛇吗?

早在2011年,网络上就掀起了一阵“隔夜菜毒如蛇”的传闻,因为有团队做了项实验,他们从正规品牌餐厅中买来4套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都是老百姓的家常菜。

4道菜被分为4份,A组在冰箱中存放30分钟,B组为6小时,C组为18小时,D组为24小时,时间一到,团队便将这些菜从冰箱中取出,接着立刻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结果发现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存放24小时的D组,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最严重的当属红烧鲫鱼,超标幅度高达141%,此结论一出,老百姓慌了神,毕竟人家做了实验才说话。

但专业人士很快发现了漏洞,光说超标,到底超了谁的标?

细看之下,他们说的超标,是在食物原有的基础上超的标,但我国对于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标准是低于30毫克/千克。

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只要低于30毫克/千克就是安全的,而上面团队所实验的4道菜,即便在24小时过后,他们的亚硝酸盐含量也分别只有5.36、5.64、5.52 和 7.23毫克/千克。

所以这个实验,也在变相说明24小时的隔夜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毒,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虽然亚硝酸盐这关过了,但隔夜菜还有个问题就是容易滋生细菌。

冰箱冷藏温度大多在3~4℃,而细菌在这个低温状态下,虽然繁衍速度被放慢,但其实它们还在繁殖,而且不同菜因做法不同,细菌的繁殖速度也不同,例如一些凉拌菜,没有经过加热,本身就存在很多细菌,那么过了24小时后,这类隔夜菜的菌落数量就会很高,相反,一些经过长时间加热过的菜,过夜后细菌数量偏少。

个人建议,凉菜不要超过24小时,其他菜在吃之前,最好加热一下,不然很容易引起肠胃感染。

隔夜水真的毒如蛇吗?

水其实是一种化合物,因为水的溶解性很强,一些细菌微生物、金属离子等都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水从自来水厂流到家里,中途经过的管道难免会有些老化,所以流出来的自来水,最好烧开后再喝。

央视也对隔夜水做了实验,结果发现静置24小时、48小时的隔夜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都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至于细菌微生物也没有,因为它们在高温下被消灭了,隔夜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也没有超标,只要使用的都是合法正规生产的电水壶即可。

但是很多朋友都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喝烫水、饮烫茶,以为这样能暖和身子,其实是在伤害身体。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高于65度的水,归类为2A致癌物,因为太烫的水会伤害食管黏膜,导致细胞为了修复而加剧分裂,在此过程中,少部分复制错误的细胞很容易转为癌细胞,所以大家要喝热饮,最好低于65度。

举报/反馈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隔夜茶”毒如蛇,喝了真的会中毒吗?央视的实验给出真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