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普洱茶”七子饼茶的起源

时间:2023-01-29 21:35:39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说到普洱茶,中外茶人的眼光便要聚向七子饼茶,因为它是云南传统普洱茶的标志性产品。饼圆如月,每饼重7两(老称),七饼为一筒,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云南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始于何时,如何得名,为什么要七饼为一筒,意寓着什么,人们说法不一,圆圆满满多子多福,这是近几十年来普遍的说法。这种说法口送吉祥,有亲和感,有人情味,比喻得也十分贴切,听起来使人心暖情悦,在新时代里这样解释实在是再好不过。

再往历史深处寻,既然是独有的传统历史名茶,就应有个起源、出处。追根溯源,搜尽史说,七子饼茶究竟始于何时?其实,七子饼茶的起源和得名时间并不遥远,是大清帝国的兴盛时期,是普洱府成立以后的事。

茶做成饼状,并不是云南人的发明,中原内地唐代已有之。用晒青毛茶为原料,不碾不磨,压紧成饼,显其条索,这是云南饼茶与内地饼茶在原料处理上的区别,每饼重七两,七饼为一筒这是云南独有的计量方法和包装规格。

要将七子饼茶道个明白就得从普洱府说起,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茶出世的前因。1729年(雍正七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西双版纳当时是云南最大的产茶区,为了垄断“大钱粮”,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由官方垄断经营茶叶,这是历史上中国中央朝廷正式插手、控制、垄断云南茶叶的开始。但思茅总茶店的设立并没能解决已划归普洱府的六大茶山的茶农与茶商与官府之间的矛盾,总茶店弊端显露,直接影响到西双版纳的安宁。雍正十一年(1733年)尹继善接替高其卓任云贵总督,伊继善一上任便从整顿茶叶入手,撤销思茅总茶店,决定将云南茶叶纳入国家法律管理。雍正十二年(1734年)尹总督上奏疏给雍正皇帝,请禀在云南推行茶法,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中央朝廷正式批准颁布了云南茶法,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朝廷批准云南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购茶一百斤。云南茶法还特别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圆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49两,每筒征税银1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合老称约一百斤),上税银三钱二分,永为定制。云南茶法将云南上市交易的茶、外销的茶之形状、重量、包装规格用法律的形式定下。云南茶法出台,七子饼茶亮相,茶法催生出了七子饼茶。也就是说每筒7饼,每饼7两是清政府颁布的云南茶法之规定,是为了计税之方便,是为了符合每张“茶引”核定的数量100斤,也是为了云南输出的茶有一个统一的规格形状,不再像过去蒸而成团时各家各户做法不一,有大团、小团、中团、瓜状等,计税计量都不方便,且外形也不整齐美观。

茶法公布后,有了统一的计量单位,无论是加工的、收售的、收税的都方便得多。茶农、茶号加工茶,官府、土司、头人们不用去一家一户的检查,加工的茶如不按茶法之规定去做,一但查出依法论处即是。马帮驮茶过关卡也不用御下茶来过称,按照筒数对照“茶引”收税放行。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工、销售、税收各个环节便变得有序而透明。“双七”的规定为云南茶大规模加工制造,走向国内外市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双七”就是云南茶的身份,是大清帝国户部批给云南茶的商标,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见七两重的饼茶便知是云南茶。

云南茶法从雍正13年(1735年)开始实行,从茶法公布那天起圆茶一词已经出现。七子圆的称法,在清乾隆年间已有之,从倚邦桓盛号茶庄留下的账本上来看,乾隆年间六大茶山的茶商们已经在用七子圆名称记账。在云南方言中圆茶、饼茶并无多大的区别,七子圆与七子饼也就是一个意思,茶法中称为七圆为一筒,云南人也可称作七饼为一筒。

近几年海外有文章称七子饼茶名称是勐海茶厂1957年首次使用,此说法有误,云南省档案馆存藏的民国时期佛海茶厂的档案中,有多份七子饼茶购销存报表,1940年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的多份电报中特将七子饼茶定为是普洱茶,范和均给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的报告中也将七子饼茶作为普洱茶的代称。从云南省档案馆所藏的佛海茶厂档案来看,民国初年在东南亚一带普洱茶与七子饼茶是同一个概念。

七子饼茶从出世起,由于受清政府颁布的“茶法”的管控、监督,在质量上就有一定的保证,加工的农户或茶号均不敢欺诈朝廷,七子饼茶代表着大清王朝法律的尊严,也代表着一定的加工水平和质量,依法管理的产品可信度高。七子饼茶从亮相至今经过二百多年的传承和凝练,留下很高的声誉,已成为普洱茶的历史品牌,在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中有很深的信任感和文化情结。

今天,当我们来回顾历史,追根寻源,不禁要问,当年清政府在颁布云南茶法时为什么要选定饼形圆茶,1735年云南茶法颁布的年代,正是大清王朝最鼎盛的时期,清政府已完全平息了吴三桂在云贵地区的叛乱,云南的分裂势力已经铲除,经济有了复苏与发展,雍正初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又使云南的土司制度趋于瓦解,清政府往下要做的便是要加强边疆的稳固,加快云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茶叶是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纽带。

清政府将圆饼茶定为云南的法定茶,无疑是有深谋远顾的,饼茶从外形与加工方法上来看,它融合了中原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它有龙团凤饼的遗韵,有蒸而团之的技术,是典型的汉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体。饼茶从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上来看比紧团茶(圆球形、南瓜状)、方块茶、竹筒茶、柱状茶难得多,使用的工具也更复杂。普洱府成立之前,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不擅长做饼茶,云南的少数民族明代已在做紧团茶、竹筒茶,且是茶区的农户家家户户都会做的茶,是地地道道的云南造法(清政府在定贡茶时选用了紧团茶)。清政府在颁布云南茶法时没有选紧团茶、竹筒茶或其他形状的茶,偏偏要选定圆饼茶,这无形中已将中原内地的龙团凤饼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的蒸而后紧的加工方法作了结合,悄无声响地便做了一件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技术提升的大事。茶形为圆无疑也含有圆满平安之意,民族团圆和睦、天下万事平安,当然也是清政府的祈盼。一块茶饼包含了清政府对云南推行改革、同化的良苦用心,也包含了清朝统治者祈盼民族融合、边疆安宁的愿望。

云南茶法制定后,从乾隆年开始,云南茶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云南茶以崭新的形象,以特有的外形、规装,像一个衣着漂亮的边疆女子走出了云南,走出了南诏故地,走进了京城,走向了大洋彼岸,获得了名重天下的盛誉,引来了世界倾慕的目光。

七子饼茶,从它出世的那天起就决定了它的尊贵与唯一,因为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来宣布一种茶品的外形、重量、包装规格,得此殊荣的只有云南的七子饼茶(七子圆茶)

后   记:

-The end-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微信号:daishipuer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七子饼茶是什么意思?云南七子饼茶是熟茶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