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尝一口便知春秋
-
photoriginal
湄潭采茶 / 李若渔 摄
毛尖形如鱼钩,翠芽形似眉梢。今天,同我一起去品这“三绿”中的湄潭翠芽吧。
“黔北小江南”
从坝子往山上走,田地越来越少,茶园渐渐多了起来。山,在那舒缓的起伏之间,承接着天地之灵气。水,在那蜿蜒的曲折之间,吸收着日月之精华。一丛丛茶树,一支支嫩芽, 在山与水之间悄然萌发,这是最稚嫩的生命与山水的一场对话。从此茶树之巅的碧绿,如梦一般的茶香,蔓延在这片土地上。这就是翠芽的生长地,湄潭。你可知湄潭翠芽是怎么来的?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
在唐代,湄潭出产的茶叶,名叫“眉尖茶”,形似眉梢,其原材料取自土生土长的湄潭苔茶。明清时期,湄潭眉尖茶由于深得皇家喜爱,被作为“贡品”。194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试验茶场,中央实验茶场落户到湄潭。又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推广“西湖龙井”的制茶工艺,从此产生了“湄潭龙井”、“湄江茶”等名茶品牌。
之后,著名茶学专家,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认为,“湄江茶”虽有自身特色,但涵盖面太广,不能体现出湄潭这款名优绿茶“形美、色绿”的特点,于是建议命名为“湄江翠片”,并编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
湄潭采茶 / 李若渔 摄
随着湄潭绿茶品质的不断提升,采摘的嫩芽芽头越来越厚,颗粒更加饱满,“翠片”二字已不能概括其特点。1954年,湄潭县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潭翠芽,将其作为湄潭绿茶的公共品牌在整个茶区进行推广。
湄潭翠芽也是湄江翠片的延续和发展。
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湄潭翠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11月15日,湄潭翠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12月23日,湄潭翠芽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0年2月26日,贵州省湄潭县湄潭翠芽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打卡“万亩茶海”
茶海晨曦 / 师利平 摄
位于湄潭县永兴镇的“万亩茶海”,是全国最大的茶海公园,连片茶园近万亩,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连片茶园。
观海楼上,看绿涛延绵、茶海荡漾,在这片茶的海洋,世间万物瞬时变得渺小。放眼望去,采茶姑娘的身影犹如一只只蝴蝶飞舞,不禁赞叹,“这真是人间仙境啊”。
湄潭茶海风光 / 曾华清 摄
茶园 / 张林 摄
晨曲 / 程文涛 摄
茶海沐歌 / 程根记 摄
一口便知春秋
《赞贵州湄潭翠芽雀舌茶》
范仁喜
百里春园沐彩霞,
巧如雀舌出黔家。
清香甘爽神仙效,
嫩叶湄潭极品茶。
湄潭茶海之心 / 贺俊怡 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这好茶,尝一口便知春秋。
湄潭翠芽是众多喜爱绿茶的人的宠儿,冲泡之后香气浓郁、汤色嫩绿且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绿鲜活,总的来说湄潭翠芽就是“色绿、馥郁、味醇、形美”。茶山的腰带 / 李江春 摄
5月28日,第12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幕。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贵州茶博会采用“1+N”(即1个主会场和N个分会场)的办会模式,设置了采购商大会、网上茶博会、茶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
而湄潭作为茶博会的主会场,诚挚邀请您来湄潭共观茶海、共论茶道、共品这一杯好茶。
推荐阅读
●黔山深处 | 西江干栏建筑遗风依存
●我在贵州都匀,因一杯茶迷了路
●在贵州,为何台江的龙舟节最吸引人?
●贵州最古老的 “说唱”
●2020全球华人新春手机摄影大赛获奖公示
本 文 编 辑
大 C
图 片 来 源
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唯一官方授权微信号
标签:
上一篇:爱茶人士必读:湄潭翠芽的前世今生(三联周刊资深记者叩访湄潭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