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茶,看安化;安化贡茶,看仙溪保!
安化县因茶得名,是“中国黑茶之乡”。安化黑茶历史悠远,文化底蕴厚重,有文字记载,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上千年,在贡茶世界里“稳坐江山”。
安化黑茶:历代朝廷贡茶
明洪武24年(1391年)有安化芽茶入贡。
明·嘉靖3年(1524年)“黑茶”一词首次仅于安化见之,明·万历23年(1595年)安化黑茶定为官茶,运销西北,是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 的生命之茶。
至清乾隆年间,由晋·曲沃和祁县茶商在安化江南坪德和茶行共同创制品质高档礼品茶,于清道光5年(1825年)成为朝廷用茶,被道光皇帝看上列为御品。
北京晋商博物馆有一个“中兴顺茶店”的发客货票上,印有“本号在湖南安化芙蓉山,选清明、谷雨前的嫩蕊顶细上品牙尖贡尖天尖”,“不惜工本,以图永远”字样。仙溪芙蓉山由此得名为“安化贡茶之乡”。
仙溪向氏,世代贡茶传人
据北京朝阳区的晋商博物馆内历史资料,发现有四保贡茶产区—光绪十二年二月采办《大桥保贡茶册》记载:有向氏族人逢春公、生柔公、生裕公三兄弟当时向朝廷进贡茶叶的目录及详细记载,记载着光绪十二年安化仙溪大桥保向朝廷进贡茶叶之目录及详细信息,并在进贡名单中看到了向氏族人的名字。有向氏族人向重山、向生云、向宣声、向生裕、向生鸿、向生柔、向逢春、向道虎、向道德、向名重、向治典、向治谟、向道远等人制作贡茶。据《向氏族谱》记载,向生刚,字逢春,向生柔、向生裕为向生刚的二弟和三弟。向逢春就是向远幸的高曾祖父。
向远幸先生作为仙溪大桥保向氏家族的传承人,在四保贡茶区域内,利用芙蓉山独特的地理优势,致力于研究保贡仙茶、保贡松针、保贡芙红及黑茶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传承了四保贡茶技艺的精髓。
“仙溪保”:传承贡茶精神
向远幸一家世世代代做茶,靠着茶山繁衍生息,于1989年在仙溪红旗茶场的基础上改建为仙山茶厂,不断开拓创新,专心挖掘贡茶技艺和品质,后更名为仙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https://x0.ifengimg.com/feprod/c/feprod/c/ifengimcp/pic/20210108/3677f2773fd79f12b079_size1_w56_h34.png)
![](https://x0.ifengimg.com/feather/images/67590/2022/12/12/16708162717694962.jpg)
公司是一家集贡茶基地、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以盛产名优茶(黑茶、红茶、绿茶)而得名。“仙溪保”贡茶品牌也由此盛名,得到茶商的一致认可,成为安化仙山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志。多年来,“仙溪保”坚持秉承“遵古训、循古法”的宗旨,坚定只做芙蓉山贡茶基地原叶,并以朱元璋钦定贡茶的标准制茶。
目前公司拥有芙蓉山脉生态茶园1180余亩,在厂职工16人。另公司在科技创新上,一直开拓创新,其中申报“黑毛茶初加工技术”专利一项,包装外观专利10多项,商标注册达到30多项。还有两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中。要传承贡茶精神,就得把仙溪贡茶推广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让大家知道,“中国黑茶,看安化,安化贡茶,看仙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上一篇:对话•创始人|茶仙记姜军:新中式茶饮开创新市场 立足新世代传播茶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