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非遗”机遇弘扬昆明茶文化
□ 任翊翔
日前,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消息传来,不得不说,为本已过千亿产值的云南茶产业又注入一支“强心针”。这让更多人意识到,茶产业有价值的不仅仅是茗茶口感香气,整个养护、采摘、冲泡等程序,及背后的历史、品茶的方式,都能为茶产业增添更多的底蕴与亮色。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在昆明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像“十里香茶”“宝洪茶”等昆明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若仔细追溯,背后历史已数百年。如今昆明茶在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从一个侧面说明昆明茶也能讲好背后的非物质文化故事。
以宝洪茶为例,多年来,由于粗放式经营管理,茶树衰老、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苔藓地衣蔓延,导致产量低、品质差。2000年左右,宝洪茶还因紫茎泽兰入侵,产量大幅下降。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宜良县宝洪茶制作技艺已选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投资近200万元的宝洪茶文化研究院(茶博馆)也在建设中。这一切都源于对宝洪茶技艺的不断研究创新。早期的宝洪茶制作,没有太多讲究,通常是采摘后用手揉揉就拿到街上去卖了。随着人们对茶叶质量、口感、外观等方面的重视,一套炒制宝洪茶的独有手艺慢慢形成。后又结合龙井茶的制作技艺,最终形成了扁、平、直、滑的龙井茶外观,让宝洪茶有了“卖相”,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昆明茶背后的“打法”和“算法”,用历史和技艺为茶文化增光添彩。比如昆明每年举行的茶艺师竞赛,在顺应昆明市茶叶产业增长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发现、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技能人才;“茶博会”等博览会的举办,给茶产业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茶主题博物馆和文化馆的兴起,让更多人流连于茶背后的历史,为香茗更添一份厚重底蕴……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茶文化是昆明历史的重要一脉。借“非遗”申报成功之机,昆明茶更应以历史为底色,讲好茶文化故事,为全世界奉献有品质、有底蕴、有内涵的一杯好茶!
标签:
上一篇:云南省级名茶十里香——宝洪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