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峨眉山茶”开启“+”模式

时间:2023-01-30 00:51:52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今年峨眉山市茶产业发展中,“茶﹢互联网”“茶﹢旅游”等“新词”在不同场合被反复提起。这种情势,不仅体现着全市上下顺势而为、谋势而动的市场敏锐,更是在新形势下打响“峨眉山茶”、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

游客在茶园果树下拍照

“茶+互联网”方兴未艾

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峨眉山春茶交易会开幕式上,竹叶青茶业、峨眉雪芽茶业、榜上有名茶业等6家茶企分别荣获“互联网+峨眉山茶”示范企业称号并获授牌。

同一天,由峨眉山市大西南茶叶协会、峨眉山榜上有名茶文化传播中心、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联手打造的“线上大西南”正式上线运营。这种“互联网+峨眉山茶+金融”茶叶大宗贸易模式,通过智慧贸易、集采集卖、统一仓储物流产品标准等,彻底打通了全国范围的线上线下流通渠道,实现了茶产品线上交易的快速倍增,开启了乐山“茶+互联网”的新征途。

春茶交易会期间,京东商城与乐山茶企达成共识:京东电商平台将与乐山茶企携手合作,在开放物流、升级配送服务体验等方面倾斜营销资源,以“互联网+峨眉山茶”方式推动乐山茶产业发展。

“去年网上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占整个茶叶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榜上有名茶业董事长何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已经“触网”3年了,在淘宝、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分别开有网店。竹叶青茶业的电子商务起步得更早,他们在2010年就以在公司官网开设商城的模式“触网”,2011年开始陆续全面入驻主流B2C网站。目前,该公司已在线上拥有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多家品牌电商旗舰店。

“茶+旅游”风生水起

3月16日上午,“农旅融·春山兴”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在峨眉山市普兴乡拉开帷幕。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武术、茶艺、搏击操、唱歌等民俗文艺表演,吸引了前来踏青赏花的游客及本市市民驻足观看,喝彩声接连不断,热闹了整个山村。

整个乡村旅游系列活动由普兴乡仙牙村、永安村等5个村民委员会主办,系列活动内容都是围绕5个村1万多亩的茶园,以及其中间栽的果树展开:仙牙、永安观桃花、李花,榜上有名、云放茶园采春茶,华龙品枇杷,等等。

高山标准化茶园中间栽桃花、梨花和李花,既提高了茶叶品质、减少了病虫害,又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借此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融合,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于这一发展思路,普兴乡实现着“建生态普兴,创世外桃源,造万亩生态茶园”的产业梦想。最终,他们在2016年收获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品牌的荣耀,仙牙村更是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称号。

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过程中,寻求茶旅融合、“茶+旅游”模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我市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是要有前瞻性、规划性和行动力。在这方面,峨眉山市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茶旅融合发展中,一批以茶为主题的乡村综合旅游景点纷纷建成。其中,竹叶青生态茗园等已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点认证。这些乡村综合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收入上亿元,茶旅融合的步伐还在加速。

相关阅读

峨眉山茶属绿茶类,其发现、种植、利用与品鉴在峨眉山发源较早,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种植、加工工艺,其显著特点是“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清香高长、鲜醇甘爽”。由于峨眉山卓尔不群的自然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种繁多,品质优异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特别是其佛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和发源地之一。处于成都平原西南的峨眉山,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唐代学者李善在其所著的《昭明文选注》中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顶产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简介

自古峨眉产香茗,峨眉山茶史3000余年,弥香久远,茶叶品质优秀誉贯古今。峨眉山茶的特点,一是自然条件优越,二是历史悠久,三是茶叶资源丰富,四是茶文化浓厚悠远。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峨眉雪芽、竹叶青、仙芝竹尖等多个品牌茶叶获奖,2009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唐代以后,峨眉山僧众农禅并重,此中农事即为茶事。在黑水寺、意月峰、白岩峰、天池峰、宝掌峰一带的中山区,各寺皆有自己的大片茶园,采摘、炒制有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禅茶文化。

 

明神宗万历年间,由于明神宗朱翊钧与其母慈圣皇太后独尊峨眉山,明神宗曾御赐茶园数亩予万年寺,寺中僧众在当家主持的引领下,在寺侧开地建茶园近十亩,精心管理,每年采焙雪茗进贡。神宗之赏赐之物不为他物而独为茶园,峨眉山茶事之盛可见一斑。该茶园至今仍归万年寺所有,仍年年产茶。

 

峨眉山是普贤道场,与普洱茶亦有着殊胜的因缘。在普洱茶区,茶民中世代相传的一个传说。相传7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发生了大型瘟疫,一时间哀鸿遍野。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家,摘取绿叶供百姓煮沸饮用,瘟疫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谢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因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将其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此一说,充分表明了当地人民视茶为菩萨恩赐的感激、崇拜之情。

 

从佛教史考察,禅茶文化的发端可追溯至唐代。茶文化与禅文化同时兴起于唐代,禅茶文化兴起之时,正是中国唐密隆盛之期。唐王朝以茶供佛真身舍利,以茶斋僧。唐代茶道与佛教食法相关,僧修禅定,过午不食,但许饮茶助修;在陕西法门寺地宫供奉物中就有唐代皇室系列茶具,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成套茶具。禅茶文化是一个容量很大、范围很广、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圈,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但其主流确是中国佛教的茶道。它由佛而兴起,继由禅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使禅、茶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禅茶文化。

禅茶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茶道发源地的中国,有着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国茶道,却于唐朝之后逐渐湮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复兴中国茶道文化的呼声愈来愈高,身为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的吴立民先生,把破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挖掘、整理出的《药师茶供会仪轨》,做为中国茶道之法本,它既可为禅门清修供施之仪,又可为中国茶道表演之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茶道复兴的希望,使得禅茶一体的茶道文化重放光辉。

 

1998年末,吴老郑重的将唐密茶道仪轨传授给谢美霞女士,并嘱其弘扬、传播“唐密茶道”,让中国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道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唐密茶道《药师茶供会仪轨》不但是一部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也是教人即生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

唐密茶道传承是按中国传统的师带徒方式授受、灌顶修学。唐密茶道,集供茶、施茶、饮茶于一体,可观、可参、可修、可饮。

 

峨眉山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经过一千多年来相互润浸、交流、融合,茶文化已经成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大和尚,在观看了谢美霞居士展示的唐密茶道后,感悟中国茶道的式微,立志弘扬禅茶文化,寻根溯源,着力于人间佛教触处全是佛法大用的理念,纳茶用的药、饮、艺于道,为此特邀请“唐密茶道”传人谢美霞女士,在大佛禅院举办首届“唐密茶道”研修班,以收领略佛法之精微、步入茶道之堂奥之功,希望有志之士积极参加。

 

峨眉竹叶青属于绿茶类。产于四川省峨眉山。历代文人都赞美峨眉之秀丽,唐代诗人元稹有“锦江滑腻峨眉秀”,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诗句。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为贡品。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现代峨眉竹叶青是20世纪60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

自然环境

气候多样

峨眉山自然气候奇特,素有“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全山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从低攀高计有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中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区域范围内拥有的丰富气候要素,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空间,为大量的野生古茶群落和人工茶园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最具特征的是从峨眉山西向小凉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存在被世界气象界著称的“华西雨屏”气象物候自然现象,它由峨眉雾淞、雨淞、雪霁、山霭等奇特自然气候组成,为山中的高山古茶和人工丛林茶园提供了天籁般的生态环境。

土壤肥沃

峨眉山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土壤丰富,主要存在六大类型的土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黄棕壤、暗棕壤。全山海拔600米至1500米之间的土壤,由于受降水充沛、植被丰富、野生动物众多等影响,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盐基高度不饱和,致使这一大范围的土壤均呈酸性、弱酸性反应,非常有利各类植物生长,更宜发展茶园。

在峨眉山海拔800米至1500米之间的山地土壤,可谓沃土,大量的植物落叶及动物残骸、排泄物入土为泥,层层堆积厚覆,土壤可耕层丰厚,内含天然有机营养肥料丰富,有益矿物群元素众多,为发展优质有机茶园提供了优越而得天独厚的条件。

降水充沛

峨眉山降水充沛,常年降水量均在1700毫米左右,境内空气湿润,植物生长茂盛。全年无干旱现象,森林储水量均保持在40%以上。汤泉山溪全山密布,丰富的水资源与充沛的降水及森林优良的储水功能,自然调节了全山的气候,5000余种植物竞天峥嵘,“峨眉雪芽”有机茶园的发展更得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来源:四川信息港)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这回说唱“功夫医生”!“我是医生不是神”那群爆红的四川医生又出神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