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红茶 福建茶区 红茶祖庭
作者:koll1229
闽红工夫
红茶祖庭福建,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尤其是近些年,茶产业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大红袍、铁观音、福鼎白茶……屈指一算,这些年的爆款茶竟然都出自福建。提起乌龙与白茶,确实绕不开福建省。以至于如今很少有人意识到,福建原先竟然是一个红茶大省。可其实,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就是出自福建北部的武夷山。中国红茶,却又未曾止步于正山小种。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工夫红茶”条目中写道:亦称“条红茶”。创制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条形红茶。因制工精细得名。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远销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福建茶农在小种红茶的基础之上,又变革精进工艺,从而衍生出工夫红茶。后来为世人熟知的祁红、滇红、川红、越红、湖红、台红等红茶,其实都已经不是小种红茶工艺,而全部归属为工夫红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工夫红茶最终超过小种红茶而取得茶叶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只是后来印度与锡兰(斯里兰卡旧称)等新茶区的兴起,冲击了中国茶叶的贸易,也抢占了工夫红茶的市场份额。当然那又是后话了,这里先不赘述。总而言之,小种红茶,起源自福建。
工夫红茶,仍然起源自福建。若将福建茶区命名为红茶祖庭,我想都不算过分。工夫红茶开枝散叶,终成中国红茶的主流。品种多,产地广,是中国工夫红茶的特点。要想研究清楚庞杂的工夫红茶,不妨就从闽红工夫入手。
三大工夫
值得注意的是,工夫红茶最早起源自闽北,但发扬光大还是在闽东,到最后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种工夫红茶,即白琳工夫、坦洋工夫和政和工夫。以上三种工夫红茶,又称为“三大闽红工夫”。
坦洋工夫,相传19世纪中叶创制于福建省福安县坦洋村。因村得名。此茶条索紧结圆直,茶毫微显金黄,色泽乌润,汤色明亮,滋味醇厚,香气高爽,是早期工夫红茶的高等级代表。从我查阅的档案资料来看,坦洋工夫曾经出口量极大。从1881年至1936年的50余年间,年出口量均在2万箱左右。其中1898年最盛,出口量曾达到5万余箱,约1500吨。1949以后,坦洋工夫的生产工作归属福安茶厂。当时国家闽红工夫的标准样,一度就是以坦洋工夫来制定。久而久之,坦洋工夫的生产早就不局限于坦洋村。福安、寿宁、周宁、霞浦等县,都有坦洋工夫的生产。白琳工夫,原产于今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麓的白琳、磻溪、黄冈等地。当时在福鼎经营工夫的闽粤茶商,都以白琳镇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这里的红茶,最终得名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原产于今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麓的白琳、磻溪、黄冈等地。当时在福鼎经营工夫的闽粤茶商,都以白琳镇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这里的红茶,最终得名白琳工夫。自20世纪初期以来,白琳工夫选用福鼎大白茶为原料,质量可谓更上一层楼。由福鼎大白制出的白琳工夫,条形紧结纤细,含有大量橙黄白毫。冲泡出来,特具一种鲜爽愉快的毫香。饮汤色橙红明艳,因而又得了“橘红”的雅号。政和工夫,产于福建政和、松溪及邻省浙江的庆元地区。因县得名。
政和工夫,按品种还可细分为大茶与小茶两种。所谓大茶,采用政和大白茶制作而成。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有茶毫。香气高昂,滋味鲜甜。至于小茶,是由小叶种制成。条索紧细,香气高锐,汤色稍浅,味道醇和。很多政和工夫,都是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调味,取二者之优长于一身。总结来看,闽红三大工夫红茶的命名方法颇为有趣。坦洋工夫,以村得名。白琳工夫,以镇得名。政和工夫,以县得名。地名有大有小,名气却不相伯仲。不管是坦洋村、白琳镇还是政和县,又都地处福建省东部地区。现如今我们总炒闽北的岩茶和闽南的乌龙,倒是闽东茶区长期被人忽略了。可其实,长期以来闽东才是福建省茶产业的重中之重。到后来,闽红工夫的制法渐渐传入附近省份,从而带起了新的红茶热潮。清光绪元年(1875),安徽籍官员余干臣从福建卸任回乡,将福建红茶的技法引进皖南。翌年在祁门设庄试制,以后逐渐扩大生产,从而生产出了大名鼎鼎的祁门红茶。这便是闽红工夫的又一功绩了。
标签:
上一篇:福建漳州天福茶文化馆开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