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春天从一杯太湖翠竹开始

时间:2023-01-30 05:42:43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过敏慧摄影)

春天从一杯太湖翠竹开始

作者 太湖梅子

在许多无锡人的心目中,斗山的春天从一杯翠绿清香滋味鲜醇的太湖翠竹开始。品一杯太湖翠竹,仿佛推开了春天的大门,满身心的春滋味,轻轻喝一口,春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仿佛春风吻上人们的脸,一杯饮罢,只觉得自己饮了整个春天!

太湖翠竹主要产地斗山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已经有四十年历史的太湖翠竹茶叶,如今已经是锡北镇最具代表的一张靓丽名片。盛产太湖翠竹茶的锡北镇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优势品牌,全镇茶田目前2800亩,设立茶场20多家,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周边茶农增收,并且带火了乡村旅游和一系列周边产业。

太湖翠竹外形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风格独特,冲泡在杯中,嫩绿的茶芽徐徐伸展,形如竹叶,亭亭玉立,似群山竹林,因而得名。

太湖翠竹作为茶叶界的后起之秀,多年来在国内及国际多个名茶评比中摘得桂冠。该茶在2002年江苏省第十届“陆羽杯”评比中,蝉联八届第一名,“中国杯”评比中荣登榜首,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蝉联两届金奖,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两次被认定为全国名牌产品。

(过敏慧摄影)

一、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太湖翠竹

斗山湾湾十里长,山美水美茶果香。斗山位于无锡北郊,是一座形似北斗的小山。有民谣唱道:“惠山高来锡山低,斗山弯弯十里地。七岭八坡千古是,斗山十殿正朝西”。

斗山风景秀丽,相传是倡导“天人协和,万物共荣”的舜帝躬耕发祥地,也是18世纪清康熙年间“禁渔禁猎,禁止开山”的古代生态保护地。这里,斗山雄峙,绵亘数里,气候湿润,环境幽静,远离市镇,是江苏省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盛产茶叶的好地方,是名茶“太湖翠竹”的发源地,具有生态优势。

明媚的阳光照在斗山漫山遍野的茶树上,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严寒,茶树在春雨阳光的滋润下生出万千嫩芽儿,碧绿生青,嫩得欲滴。这里是江南典型的山村,山下碧波荡漾的河面拥有近500亩清澈无污染的水面,成为生态自然保护区。早在300多年前,生态保护理念就在斗山形成。清朝康熙、嘉庆年间分别在斗山立过《禁约碑》、《放生池碑》和《永禁碑》,以文字形式真实记录了斗山生态保护区,那三块石碑也被誉为中华生态第一碑。斗山留有古银杏、承先桥、薛南溟墓等古迹。这些都赋予斗山太湖翠竹茶独有的生态文化价值。

斗山的春天是美的,杨柳依依,菜花金黄。山野里常有城里人来踏青挖野菜、马兰、荠菜、小竹笋,再向山民称些土鸡蛋,炒一盘春天的小菜。这些都是寻常的春色,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斗山之春,那么非太湖翠竹莫属,它是一方水土中特有的春天亮点。

一杯上好的太湖翠竹,需要一捧嫩嫩的茶芽炒成,尤其是明前茶,经常受制于天气,天冷,芽头长不出,数斤鲜芽才能得到一斤干茶,真是明前茶贵如金。淳朴的斗山人民喜欢将茶树上最鲜嫩的味道溶入自己的光阴生活。仿佛红尘中万般烦恼皆休,前尘往事俱往矣,一杯春茶了红尘。品尝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养,人生乐事。

(过敏慧摄影)

二、太湖翠竹的前世今生与制作技艺

据无锡高级农艺师顾轩强介绍,“太湖翠竹”的炒制主要选用国家级良种福鼎白茶,其制作的技艺是1987年由他本人创制,就连“太湖翠竹”的名字也是由他偶然灵机一动而来。太湖翠竹最早的制作工艺是纯手工制作,即用采摘下的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为原料。

太湖翠竹茶的品质特征:条形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滋味鲜爽甘醇,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太湖翠竹的制作技艺(顾轩强)

(1)采摘太湖翠竹茶以福鼎白茶、槠叶和鸠坑种鲜叶为原料。采摘从清明开始,直至霜降结束。分春茶、夏茶和秋茶三季。鲜叶分为三个等级,特级鲜叶一般都是炒制极品太湖翠竹茶的原料,全部由单芽组成,长度1.5~2厘米左右,长短均匀,没有单片、碎叶,鲜叶匀、净;一级鲜叶为炒制特级和一级太湖翠竹茶的原料,芽长2~2.5厘米,由1芽1叶初展的鲜叶组成,芽长于叶,没有单片、碎片;二级鲜叶为炒制二级太湖翠竹茶的鲜叶原料,芽长2.5~3厘米,以1芽1叶开展和少量1芽2叶初展的鲜叶组成,芽与叶的长度相等,芽叶成朵,含单片极少。鲜叶采摘做到七不采:不采雨水叶、紫芽叶、病虫叶、对夹叶、焦边叶、老叶和鱼叶。采摘时要求手不紧捏,篮不紧压,防止阳光直射和堆积发热。

(2)摊放鲜叶摊放是太湖翠竹茶炒制过程中特有的一道工序。鲜叶采回后,需摊放在竹匾里进行轻微萎凋,摊放厚度2厘米左右,时间6~8小时,中间须翻动2~3次。待芽叶失去部分水分,鲜叶失色,发出清香,含水率达70%左右,即可付制。

(3)杀青抖抛杀青是形成“太湖翠竹”翠绿、清香的重要技术。杀青温度应掌握离锅底10厘米处达120~140℃,锅底不泛白不下锅。投叶量150~200克。杀青时先用双手翻炒2分钟,然后抖、闷、炒结合,要求多抖少闷,抖闷炒约2~3分钟。锅温90~80℃,再续炒2分钟左右,使茶叶减重30%~35%,杀青时间约6~7分钟。

(4)整形轻揉整形分理条和搓揉两步。①理条:当杀青出锅,用畚箕簸散热气,若高档名茶,直接进入理条阶段。当锅温降到80~70℃时,将茶叶在锅底理顺、理直。操作手法由抓、带、搭组成。操作时用两手捧茶不断抖散,运用腕力和指力使茶叶在锅内往返运动。要求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带顺理直。理条时间6~7分钟。②搓揉:锅温70~60℃,当茶叶带顺、理直后,手感不沾手时进行搓揉。即将理顺的茶叶,握于双手掌心之中,运用掌力,轻、慢地向一个方向揉搓,把茶叶理顺,循序往复理条、轻搭,使茶叶条索细紧、扁直。其操作手法搭、抓、捺、带、抖相结合。原则上掌握先轻后重。时间约5分钟,含水量降至20%~25%左右。

(5)烘干初烘温度80~70℃,由高到低。初烘可用微型烘干机或在锅内结合揉搓、理条,一次烘干。即将茶叶均匀薄摊在烘笼上,以芽叶不重叠为原则。摊叶厚度以1.5厘米为宜,每隔3~4分钟翻叶一次,翻叶时用手轻轻按捺茶叶,来回轻搓,使其保持平直。初烘时间20~25分钟,茶叶含水量在15%左右,然后摊凉15分钟。

(6)辉炒锅温降到70℃,将摊凉茶叶投入500克进行辉炒提香。双手紧复茶叶适当翻炒,手势要轻,使茶叶经锅壁和自身摩擦,达到光滑翠绿,香气清雅。约5分钟,起锅摊凉,割末贮藏。

(斗山星辰摄影)

三、传承创新,孜孜不倦,创立太湖翠竹品牌

原无锡县八士乡山林茶果场位于风景秀丽的斗山山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就种植茶树,七十年代初开始生产绿茶,至八十年代,斗山牌多种手炒绿茶纷纷上市,享誉无锡县乃至无锡市。1986年,成立了斗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由顾轩强、严荣华、王振源、陆福海等人组成研制攻关小组,攻关人员经过8年连续研究,通过1670次记录在案的试验,在1994年终于创制成功绿茶精品“太湖翠竹”,该项目于当年通过江苏省科委鉴定,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斗山太湖翠竹茶在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质量评比中以97.5分名列为第一,跻身全国名茶行列;至1997年,在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中蝉联四届特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斗山太湖翠竹茶生产规模从此迅速扩大。

2010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锡山区锡北镇茶业协会使用“斗山太湖翠竹”商标。目前,各个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制茶设备齐全,由于制茶技艺传承良好,所以各企业都能炒制“太湖翠竹”茶,并已形成种植、制茶、销售一条龙服务。

2010年,从2006年开始申请注册的“斗山太湖翠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同年,当地的斗东、七星和太湖翠竹茶业公司3家茶场,已率先通过国家有机茶认证。“太湖翠竹”绿茶的发源地斗山茶场也被确立为江苏省“太湖翠竹”科技示范基地。2013年,“太湖翠竹”制作技艺获得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斗山星辰摄影)

四、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太湖翠竹香飘十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锡北镇常住人口10.5万人,每年的春天都是从一杯新鲜的太湖翠竹开始的。锡北镇在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优势品牌的同时,注重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周边茶农增收,并且带火了乡村旅游和一系列周边产业,共举办了七届太湖翠竹茶叶节。

从2003年开始,锡北镇政府(包括原八士镇政府)以茶为媒,举办了锡山区最早开展的农业节庆活动——太湖翠竹茶叶节,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成功打造了斗山太湖翠竹茶叶品牌形象。人间四月天,是斗山最美的季节。由锡山区人民政府主办、锡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无锡锡山太湖翠竹茶叶节”隆重开幕了。现场张灯结彩人流如织,四处八方的老百姓喜气洋洋来赶节,嘉宾客户云聚一堂,品一杯清香扑鼻的太湖翠竹,畅谈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发展。太湖翠竹茶叶节充分发挥了太湖翠竹的品牌优势,以茶为媒,广交朋友,茶叶搭台,经贸唱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力促进了锡山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春光明媚,这里有绝美的斗山晨雾、五彩油菜花田、彩虹步道,每年的春天是斗山最美最热闹的季节:无锡旗袍队的美女们撑着油纸伞,袅袅婷婷地行走在碧绿生青的茶田间,宛如一条彩霞;无锡电视台的阿福阿喜现场采访妙语连珠仿佛一台喜剧在田间地头上演;更有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如仙子一般轻歌曼舞……说不尽的茶乡情思道不完的太湖翠竹美如画!锡北镇美丽乡村的故事一直在这里书写,在这个春天沉醉在斗山的花香、果香中,享受城市周边的茶香与古韵。

(斗山星辰摄影)

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太湖翠竹今后发展的方向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太湖翠竹已经成为茶叶行业的佼佼者。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成本上升,利润普遍压缩等等。太湖翠竹以形似竹叶而得名,相比其它茶叶,在采摘和制作上更费时费力,每天的采摘数量有限。加上近年来因为疫情的影响,采茶工因为是季节工更是一时难求。目前,太湖翠竹茶叶的价格仍维持在数年前的水平,再加上辅助原材料普遍上涨,利润较小。对于太湖翠竹今后的发展,当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产业融合,全力打造太湖翠竹品牌。锡北镇有关领导介绍,近十余年来,锡北镇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化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地理条件,历史人文等优势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制定农业产业提质三年规划,开展标准茶园创建、龙头企业培植、名优品牌打造、茶叶文化推广、茶旅融合示范工程等五大工程。

(二)从文化出发,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发展由来已久、博大精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内容。锡北镇(特别是斗山地区)兼具丰富的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若能充分挖掘茶旅资源,必将走出一条以茶旅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和谐发展道路。

(三)充分利用斗山地区丰富的茶业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佛禅文化资源,通过“茶文化+”的模式与生态产业、文化旅游、科研创新相结合,建设集茶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文创产业及运动休闲、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四)在茶文化特色小镇规划引领下,整合斗山地区茶企建筑资源以及沿线适用农房,结合其历史沿革、地形地貌、地方特色等,通过政策引导改造具有“一地一特色”,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

(五)要继续优化茶叶品质,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带动茶产业提档升级,扩大太湖翠竹消费群体,提升知名度。今年,正在研发一款桂花口味的太湖翠竹,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加入爱喝茶的队伍,更好地传承我们千年的茶文化。下一步太湖翠竹要从市场需求入手,不断加以包装、宣传、推介,借助无锡“物联网+”优势,瞄准年轻群体消费,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让太湖翠竹这一品牌焕发新彩、增添活力。

一杯太湖翠竹,带着新绿,带着清香,带着你所想像关于春天的诗情画意,成就了这个完美的春天。来,与春天同步,共饮一杯太湖翠竹茶!

(郭桐宁摄影)

无锡市非遗活化利用范例选编创作

图片摄影过敏慧、斗山星晨、郭桐宁。

参考文献《中国茗茶志》

【作者简介】太湖梅子,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锡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人间味》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江苏又一名茶“陨落”,辉煌时入选十大名茶,如今出了当地没人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