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炎:不老茶神的别样人生
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优秀茶叶专家林作炎
出生年月:1935年3月
籍贯:湖北宜都
性格:外向、开朗
曾任职务:宜昌市政协常委,宜昌县茶叶技术推广技站站长、宜昌西陵茶叶公司总经理
现任职务:三峡茶叶商会会长,宜昌三峡茶城、湖北邓绿集团首席顾问
人生格言:有所作为、受民欢迎,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朋友评价:自信、尊友、敬业、开朗
55年前,他与茶结缘专心科研、执著追求,在茶叶生产、加工与营销上拥有多项成就:他选育出“宜红早”等国家级茶树新良种;他研究出 “AB式”等茶叶三高栽培新技术:他创制出“峡州碧峰”等名优系列茶;他朔先在西陕峡诃谷区指导新建了“万亩早茶示范”基地;他创办宜昌西陵茶叶公司,缔造出推行茶叶产业化经营的“西陵模式”,堪称茶界神话。因而他三进人民大会堂、一进中南海参加经验交流会议,受到温家宝、李鹏、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如今,他已年过古稀,仍痴心不改。他曾三上五峰,研制出“千丈百毫”、“天麻剑毫”、“虎狮龙芽”等三只名茶;他五赴秭归周坪,发展现代化茶叶基地,指导挖掘、创制出具有高营养成分的历史名茶“九畹丝绵茶”。他的足迹,遍布宜昌的山山岭岭,他走向哪里,哪里便吹响了脱贫致富的号角。他就是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优秀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被人们称为宜昌三峡茶神,创新茶科技,推行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奠基人,今年75岁的林作炎先生。
思想敏锐、紧跟时尚、热情健谈——75岁的林作炎,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心。作为新中国最早一代的知识分子,他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与动荡,他也有着太多的坎坷和艰辛。风雨淡去,林老向我们讲述的,是一段下乡调研与茶结缘的美好岁月,是一段不懈追求与茶相依的不悔青春。
与茶结缘的不悔青春
宜昌三峡茶区现代化茶园起源于邓村,而邓村茶又与林老有着深厚的渊源。1955年,20岁的林作炎风华正茂,从宜昌农校毕业后分配到宜昌专署农业局技术推广总站任技术员。机关的工作比较清闲,令他觉得空虚无聊,而每次的下乡调研让他跃跃欲试,兴奋不已。一次到五峰的调研活动,让他与茶终身结缘。
当时的五峰山区,特别贫穷落后,但那山上一窝一窝的茶树,长得青葱喜人。看着农民们用自家生产加工的茶叶向小贩们换油盐钱,林作炎有了自己的思考:“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茶树作为一种特色经济作物,对农民来说,种茶可以脱贫致富;对消费者来说,喝茶有利健康;对环境来说,种植茶树还可保持水土、绿化环境,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种优势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回到机关,林作炎就提出了下基层的要求。1956年,林作炎背上简单的行装,只身来到邓村茶区的“宜昌专署邓村国营示范茶场”任技术员。茶场里,一棵棵老茶树,似“鸡窝蔸、刷竹头,钓鱼竿子两层楼”分布在陡坡山上。林作炎则制定出“改造衰老茶树、开辟等高梯田,建造双行条列式新茶园”的方案进行实施。林作炎在邓村茶场工作,虽很辛苦但很充实,常组织工人学习茶叶技术知识,白天下地现场指导、晚上进车间参与加工茶叶。通过一系列学习、试验研究,改造与新建了一批“三高”茶叶条列式示范茶园。
后因工作需要,林作炎被调到邓村乡农技站任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改造老茶园与发展新茶园相结合、发展茶叶的技术方案,给乡领导当参谋、出谋划策提建议,下队到户进茶园,现场推广新技术,加快茶叶的大发展。邓村乡迅速突破实现了“万亩茶园年产万担茶”大关,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产茶乡,获得国务院由周恩来总理署名的奖状。
林作炎在邓村茶区工作17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专、两选、三把关”建设高效茶园;“三改、两管、一合理”改造低效茶园;“一剪、二防、三施肥”管好投采茶园等种茶新技术和“四度、四采四不带”及“一鲜、两摊、三把关”等茶叶采制新技术,积累了茶树种植及采制茶叶技术的丰富经验。林作炎收获了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50多年过去了,如今邓村茶场的500亩茶园,已建成现代化园林式三高茶园,邓村乡己成为全国著名产茶大乡。邓村一枝一叶,一山一石,无处不留下林作炎的汗水与辛劳,无处不留下林作炎美好的青春记忆。
困境中仍然痴心不改
文化大革命时期,林作炎被视为“臭老九”下放到队里劳动,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地点,亲历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茶事活动。久经磨砺,一杯茶放在林作炎面前,色香味如何,问题出自哪道制作工序,他一看便知。
值得一提的是下放在小鱼村劳动期间,正值冬季,新开山头建茶园。林作炎以他自己长期积累的建园经验,参加劳动、指导坚持“水平梯田盘转、坎坚梯面标准宽、沟渠相通路相联、全园深翻一尺半” 的质量要求,新建梯式茶园30亩,并精细管理,建成了高效茶园。临到分田到户承包时,户户茶农争要林作炎参与开辟的其山头茶园,故这块茶园被茶农们自然叫成“林作炎茶园”。
当林作炎爬上山头,重游故地,备感欣慰:这,可能就是生命中留下的抹不去的痕迹吧!在下放劳动期间,林作炎曾打算在山间自建住房,在临近房屋周边山地种上茶树,就此终老一生。
近十年的磨难,厚积薄发。在下放劳动中,林作炎痴心不改,认真钻研,对茶叶技术有了更深的研究,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这也成为他人生的第二笔财富。
茶叶事业又重现生机
胜利往往来源于再坚持之后。1972年,年近36岁的林作炎,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被调到太平溪公社工作。背着行李卷,满脸风霜的林作炎一进门便与当时的公社张书记等领导相遇。“老林,欢迎你到太平溪工作!”并握着林作炎的手。林作炎即被感动得号啕大哭。“劳动改造,被监督、受委屈,风里雨里,艰苦劳累,我从没哭过。但当自己的价值终于被认可,当我的茶事业又将重现生机时,我哭了。这一天,我盼得实在太久。”讲起这段往事,林作炎的眼圈红了。
从此,林作炎进入他人生的收获阶段。他与时俱进、理顺思路,一是围绕茶树良种、良法、名优茶等技术核心,从事科技创新:策划创办太平溪茶叶科研所、茶树良种站为依托,先后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宜红早”;研究出获得国家星火计划奖的“茶叶综合配套新技术”;创制出中国名茶、获得部、省双优产品奖的“峡州碧峰”等等,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二是围绕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问题,从事茶叶经营体制创新:创办茶叶技术协会、宜昌西陵茶叶公司为依托,推行“协会十公司十农户”的“技农工商集团化,产供加销一条龙”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采取“以司带户、全程服务、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方式,为改决茶农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物质;买难、卖难、加工难的“四缺三难”问题,转化科技成果,推动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国家科委、农业部分别在宜昌县召开现场会,荣为“西陵模式”在全国推广。
峡州碧峰茶常盛不衰
“峡州碧峰”茶,创制于长江西陵峡的夷陵区太平溪,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林作炎依托创办的茶科所、公司等为载体,创制出具有“形美、色绿、香高、味爽”四绝品质特点的峡州碧峰,显示出长江三峡峡库区西陵峡茶叶品质的独特风格畅销市场,曾以湖北名
标签:
上一篇:王朱生:安溪六大乌龙茶历史探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