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肖文华和闽茶奇葩华祥苑
2008年11月,是华祥苑茗茶丰收的一个月。在第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华祥苑不但继续蝉联百强,董事长肖文华行业“投名状”被评选为2008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在产品上,华祥苑荣获第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2008年台湾农产品博览会中的省农业品牌企业金奖;在企业声望上,代表了中国顶级茶叶的华祥苑英伦风尚系列铁观音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来访的英国皇室安德鲁王子。一时间,华祥苑产品、企业、品牌、形象四处开“花”,为2008年丰收的金秋写下了华丽的一笔。
经常来往于首都机场的人可能会对华祥苑印象深刻,它不仅是首都机场内唯一一家茶品牌店,也是钓鱼台国宾馆的特供用茶。从1994年创建至今,华祥苑在行业内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美誉,始终用智慧引领着开拓的步伐。华祥苑究竟是凭借什么获得如此众多的殊荣?从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目光敏锐,不断追求“天人合一”茶道精神的现代茶商。
在华祥苑的创始地厦门,如今华祥苑主打的“铁观音”茶销售非常红火。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厦门在二十年前,根本就不认铁观音这个茶种。
肖文华本是福建茶农世家,父兄都是以采茶制茶为业。20岁那年,不甘墨守祖业的肖文华毅然远赴厦门寻觅商机。初次下海的肖文华一无经验,二无渠道,而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厦门市场接受福建铁观音。
厦门地区长久以来一直是喝烘茶,汤色口感都比较厚重;多数顾客并不接受清香型的铁观音。对此,不少同来创业的茶人犹豫了:在不认铁观音的地方卖铁观音,岂非自撞南墙?但肖文华却勇敢地判断:正是因为厦门还未推广铁观音,铁观音才大有可为。
推广一个新茶种很难。创业初期为了打开销路,肖文华不得不凭借毅力和勤奋,一家一户说服店主试销;甚至仅仅为了两包茶叶,都不惜冒雨送货。为了使铁观音得到进入商场的机会,他一连六天守侯在商场经理下班的路线上,只为了获得一个时间充分的推销机会。
毅力之外,肖文华还不乏“计谋”。很多当年一同创业的茶人都曾一度抱有疑问:同样卖茶叶,同样够勤奋,为什么偏偏肖文华卖的就快,就能迅速崛起?
给肖文华带来灵感的是厦门月饼与广东月饼。偶然间肖文华注意到:同样的月饼,厦门本地产的远不如广东月饼好卖。仔细一比,肖文华注意到:广东月饼不但采用了精美的铁盒包装,还采用了考究的摆放和礼盒内饰,将月饼衬托得雍容华贵。而厦门月饼的包装则粗犷简陋,难以吸引顾客。包装,成为影响两地月饼销量的关键。
肖文华顿时由此想到茶叶千篇一律的锡箔纸包装:好茶、次茶若显不出档次,又怎能吸引顾客?肖文华当即赶赴包装业发达的澄海,订购了一批精美的塑料茶叶盒,拿回厦门商场里试销。结果是大受顾客欢迎,销量连翻数倍。肖文华自此开始注意到营销技巧对商业竞争的重要性,正是这一次转变,让肖文华开始初窥商道,走上了营销创新之路。
从升级茶包装到推广茶文化、从夺得“铁观音之王”桂冠到提升品牌形象,肖文华在推广铁观音的进程上采取了大量创举,这些创举从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了华祥苑铁观音的被认可程度,现如今,铁观音已成为南方沿海城市主要饮用的名茶之一。
都说商家“无利不起早”,但肖文华偏偏做了件“起早去赔钱”的“傻事”。
2001年,已拥有8家华祥苑连锁茶店的肖文华突然宣布要兴建“品牌旗舰店”。旗舰店一反常见的30平米规模的小茶店形式,是一个拥有300平米空间,下设营业厅,上层建文化会馆的大型茶叶品牌店,仅装修就投资40余万元,是茶叶行业首家品牌旗舰店。
然而,这座旗舰店却从计划修建之初就遭到了公司以及好友们的大量反对。原来,按照评估,该旗舰店内茶叶销售的收入远远不能平衡装修和维护的支出。也就是说,旗舰店从诞生就注定是要赔钱的。
面对指责和批评,肖文华没有放弃。旗舰店如期建成,并赋予了“第三空间”的概念,用于招待顾客,体验茶道文化。数年后,当初的指责批评变成了对先见之明的赞叹。旗舰店确实没有起到多大的盈利作用,但旗舰店却奠定了华祥苑作为茶品牌、茶文化的倡导者的先锋地位,第一次把销售茶叶提升到了营销茶品牌、推广茶文化的价值高度。
“旗舰店的落成是一次转型,转型必然会有阵痛,但不经历阵痛,就无法迎来新生。”在肖文华看来,没有文化和品牌的支撑,茶叶营销势必会局限在农产品销售的层面上。旗舰店是一种业态的升级、一种品牌形象的提升。“连锁店和广告数量再多也只是盈利上的量变。旗舰店的创立却是塑造品牌形象的质变,没有这种质变,品牌形象与文化推广就无从谈起,企业永远不会有高度。”
正是华祥苑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品牌战略,为华祥苑走向品牌文化营销铺平了道路。2003年,华祥苑再次凭借独特的韵味和良好的形象成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2006年,联合国在西安举办《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凭借格调高雅、气质不凡的品牌形象,华祥苑以国内唯一一家茶叶企业参加联合国“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奥运前夕,华祥苑凭借丰富的国际化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成功竞标为首都机场唯一的茶品牌特色店。
肖文华是个典型的儒商,和善的笑容,宽容的性格,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火气和霸气,即使是在商战战场上,也处处体现了“太极”式的营销风格。长年品茶修养出的气质,使肖文华给人一种挥洒自如的风格,而华祥苑长期以来的经营风格更是有如其人,凭借智慧和高度
尽占机先,巧妙地规避着竞争冲撞。
太极总是在有与无之间转换,既有以小胜大的先机,也有盛极必衰的轮回。肖文华的营销策略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法则。
从对铁观音市场的判断,肖文华敢为人先做到了“人无我有”;在茶叶包装的升级上,肖文华触类旁通,做到了“人有我先”;当茶叶店开始普及时,肖文华开始做品牌形象,走文化战略,是“人争我转”;在茶叶品牌开始增多时,肖文华又开辟首都机场等阵地,大推出文化礼品,面向国际做中国茶文化,形成“人多我新”。
每一次的转变,都建立在智慧与远见的基础上,恰如天道循环,无始无极。肖文华的这种风格,恰如华祥苑文化所倡导的那样:“明志高远,人茶合一”。
明,是洞悉和掌握;志高远,是要胸怀大志,高瞻远瞩。
而人茶合一,恰恰说明了肖文华对茶商之道最根本的理解。
人不知茶,饮而不解其甘,品而不明其意;茶不知人,纵得良泉甘露,难逢知己。
茶商之道,不正是这八个字的组合么?
人要懂茶,茶也要懂人;用智慧沟通共鸣,放眼未来……能做到如斯境界,又岂有不成功的道理?肖文华之儒,恰在于他的茶悟天道,以天道明志,合人茶为一。纵观茶界,挥洒若斯,又有几人呢?
标签:
上一篇:肖文华:让中国茶文化走向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