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茶还要有好的销售思路
文章摘要:目前,安岭乡的茶园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在全乡的23个行政村里,有2000多户人在从事茶叶种植和茶叶贩销生意,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炒茶高手”。2004年,全乡的茶叶产量达到了30多吨,产值近五百万元,茶叶,成了安岭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念起这一本“致富经”,而销售这一块也不要愁了,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家家户户都可以上网,通过淘宝,或者自己建立一个网站,成立一个属于自己品牌做网上批发点,再也不愁茶叶卖不出去了。。
高山云雾出好茶。在这个时节,走在仙居县安岭乡的表门街上,你可以闻到浓浓的茶香,许多朝街的店铺、民房门口,摆着一口口的炒茶锅,绿色诱人的“茶叶青”在炒茶人的手中上下翻飞。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这道“活”,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叶嫩芽散发出的香味,飘满了整条表门街。茶锅、绿茶和炒茶人,成了安岭乡的独特一景。
安岭乡四面环山,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素有“台州西藏”之称。由于地处灵江源头,这里生态良好,昼夜温差大,云雾缭绕,为种植高山云雾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炒茶,也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在今年的茶叶飘香季节,记者走进了“台州西藏”,去采撷炒茶人的“致富经”
故事之一:“带头人”傅茂才的眼光
说起傅茂才,炒茶人很少有不知道的,“这人头脑灵光,好使!”由于安岭乡的贫穷,许多年轻人都往外走,打工经商,以此养家糊口,而傅茂才却独辟蹊跷,选择了回村经营茶叶这条路。
傅茂才所在的安岭乡雅楼村原先就有种茶叶的历史,相传太平天国时期,一位将领被清军追杀逃到这里后,他放生了所骑的白龙马,然后藏在了一片茶树中才躲过了追杀,清军走后,他又累又渴,这时,白龙马去而复返,并引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子里,淳朴的村民们递茶相敬,香浓醇厚、回味无穷的茶沁人肺腑,这位太平天国将领喜悦之下,称这茶为“跑马茶”。从此以后,种茶就成为了附近一带老百姓的传统,在雅楼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茶、炒茶的习俗,但炒出来的茶叶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要靠茶叶致富。
傅茂才可不这么想,在外经商多年,他留心到市场上高山茶叶畅销,特别是高山生态茶“吃香”,联想到自己村里的高山云雾茶,傅茂才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1998年,在外经商的傅茂才回家承包了50亩老茶园,开始正式经营茶叶生意。
那时的茶园根本就没人愿意承包,50亩的茶园只用了200多元钱就包下来了,许多人还不理解傅茂才这种行为,认为他是“吃饱了没事干”,但傅茂才却坚信自己的眼光,他又投入了资金,对老茶园进行了改造,而且,从一开始种茶叶,他就特别注意绿色无公害管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施肥只用猪牛栏肥等有机肥料。第二年,茶叶第一次采摘,收入达到了2000元,他乘胜追击,又承包了邻乡的100多亩茶园。这次,许多人刮目相看了。
傅茂才种茶叶致富的消息不胫而走,加之当地政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种植大户进行奖励,很快,村里的许多村民也纷纷仿效,到了2001年,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400亩,在邻乡承包的茶园达到300多亩,许多茶叶种植大户谈起傅茂才,都感激地说:“多亏了他的眼光!”
故事之二:吕银全的“技术经”
每年的茶叶采摘季节里,来自杭州、缙云等地的客商便在安岭乡“蹲点”了,记者在表门街走了不到100米,就遇到了十几位外地客商,他们与当地的村民们讨价还价,上秤、付钱,忙得不亦乐乎,这里俨然就是一个茶叶的小市场……说起安岭乡的茶叶为何如此受欢迎,村民们都说:“这全是靠了吕银全的‘技术经’啊!”
在许多村民们开始走上茶叶致富这条路时,吕银全也回到家中,承包了茶园。他的炒茶与别人不同,别人是“跟风”,跟着感觉走,而吕银全却经常琢磨如何让自己炒出来的茶更香一些,味道更好一些,因此,吕银全的茶叶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总能卖个好价钱。不仅如此,他还在茶叶的栽培上动起了脑筋。
要种出好茶叶,不但要勤劳,更要有技术。吕银全是个有心人,他特别注重学习种植技术,县里的、乡里的农科人员是他的老师;茶叶栽培和管理技术资料也是他的老师,在他家中,订阅的书籍和杂志堆了厚厚的一叠。在平时,听到一些有经验的茶农讨论“茶经”,他就会仔细地听,用笔记录下来。这些平时积累下来的科学技术知识让他尝到了甜头,几年下来,他的茶园每亩收入总会比别人高上好几百元钱。
吕银全靠科技致富的事传开了,茶农们纷纷学起了他的“技术经”,而此时,乡里积极引导,根据茶农们的要求,邀请了农技专家和名茶炒制师傅,举办了种茶、炒茶技术培训班;组织茶农到新昌、安吉“取经”……“种茶科技风”刮起来了,一大批种茶、炒茶“高手”涌现出来。这个时候,傅茂才等人专程到杭州、温州等地引进了龙井43、白茶、乌牛早茶等优质品种,经投产后,每亩获得了3000元收益。这一下子,茶农的积极性更高了,安岭的茶叶开始小有名气。
故事之三:把深山里的“闺女”嫁出去
安岭乡是一个偏远的乡,很多年来,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灵把山里山外分隔成了两个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架起桥梁,让茶叶走向市场的,是傅洪庆。
安岭的茶叶名声渐渐地大起来了,但在茶叶种植初期,这里的茶叶只能依赖于杭州市和缙云县的几个客商进行贩销,客商们在安岭收购的茶叶,最高价也只是每公斤600元左右,而他们到杭州转塘茶叶市场一转手,就能卖个每公斤1000多元钱的高价。这时,茶农傅洪庆就想开了:这部分的差价,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去赚?随着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傅洪庆这种心思越来越强烈,把山里的茶叶“嫁”到山外去,成了他日夜牵挂的事,不久后,傅洪庆第一个走出了山村,做起了茶叶贩销生意。
1999年,傅洪庆收购了茶农的100多斤茶叶,运到缙云县的大源镇茶叶批发市场,赚了500多元钱,第一次成功后,他带领了几个村民一起,干起了贩销的生意。很快地,乡里就形成发一支农民贩销队伍,他们有的承包了茶园,一边种植一边贩卖,有的干脆联系了几个茶农,成立了一个个小规模的基地,自产自销。
每当茶叶产出旺季,杭州、宁波、绍兴等地都活跃着这些贩销队伍忙碌的身影,有的贩销户甚至把茶叶销售到了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江西、四川等地。由于安岭的茶叶茶形好,叶片光滑扁平,茶汤清亮,香气浓郁,因此很快在各地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不久,安岭乡的茶叶申请了“灵江源”牌商标;2004年,全乡的1000亩茶叶又通过了有机茶的认证,这些,使安岭的茶叶“如虎添翼”,安岭的茶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目前,安岭乡的茶园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在全乡的23个行政村里,有2000多户人在从事茶叶种植和茶叶贩销生意,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炒茶高手”。2004年,全乡的茶叶产量达到了30多吨,产值近五百万元,茶叶,成了安岭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念起这一本“致富经”,而销售这一块也不要愁了,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家家户户都可以上网,通过淘宝,或者自己建立一个网站做网上批发点,再也不愁茶叶卖不出去了。。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