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泰斗张天福的三段武夷情
现代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虽然名声远播海内外,但是他与武夷名山的三段情缘却鲜为人知。
首居武夷,茶场内迁。年轻时的张天福就立志弘扬祖国茶之伟业。于1935年8月就在福建的福安苦心创办起茶叶改良场,当时在国内福建示范茶厂,仍由张天福任厂长。为当时创产、制、销、科研、组织茶农信贷等业务,乃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厂。下分设有武夷、星村、政和制茶所以及福安、福鼎、赛岐分厂。其率领一批茶叶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艰苦创业开垦茶园4000亩,搜集培育新品种44个,进行茶苗扦插、茶子播种期、茶苗种植的实验和岩茶含氟量、简便揉茶机设计实验。经营上开展以副养茶,还兴办起了畜牧场等副业。为了调动正山小种红茶场地——桐木村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解决红茶的生产资金、茶叶销售问题,他还组织成立桐木茶叶生产合作社等。为恢复、发展武夷茶生产作出了贡献。
1942年7月,福建示范茶厂由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接收,改名为茶叶研究所,由茶叶专家吴觉农任所长,张天福调福建协和大学任教。
再居武夷,重主旧业。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福建示范茶厂改由国民政府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接管,改名为崇安茶叶实验茶场。张天福又奉调回茶场主事。他致力于岩茶生产,同时开展茶叶科研实验,编写茶叶简报,改造茶园,发展副业,弘扬祖国茶叶伟业。如今武夷山中有不少老人还记得当年茶场之茶地、场址及与张老的交往旧事。当地档案馆还存有当年茶场文件、简报。新中国成立后,张调省城工作,统管全省之茶事。
三居武夷,“改造思想”。1957年7月被错划为“右派”的张天福,下放崇安茶场“改造思想”。虽是贬谪罢官,他却如回到“老家”。乡民、故友、场领导没有另眼待他,仍发挥其专长请他参与茶叶生产研究工作。至今张老对那段“改造”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到茶场时场领导专门给我一间小屋,虽然简陋,但还安静,白天上茶山,晚上参加制茶。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在那缺粮困难时期,在茶场地瓜可满足供给,还可到邻近的机场服务部买点罐头牛油。地瓜蘸牛油,精神舒畅,身体倒也健康了。张老谈到这些,不觉也笑了起来。他还说那时当了右派,不然他要违心地“放卫星”、说假话。当时就有个别领导叫工人采茶树老叶充产量,以放“卫星”。这也是祸兮福所倚也。
岁月飞逝,情怀更深。近20来年获得政治新生的张老,满怀茶情,倾心茶事,对故地武夷山更是心系梦萦。或亲临指导,或鸿雁嘱告。对发展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不遗余力。他还应求题写“乌龙茶故乡武夷山”条幅赠笔者,足见他对武夷山、武夷茶深情。
标签:
上一篇:海岛茶农世家的百年茶树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