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斌:闯荡商海 坐品茶香
徐文斌
1959年 出生于武汉
1979年 入伍
1982年 复员后在机关工作1
1992年 下海经商
2008年 经营特色茶馆
古色古香、纸墨飘香的茶馆里,采访徐文斌的整个过程感觉是在和一个熟悉的朋友聊天。细品清茶间,徐文斌的创业故事源于书画,几番转折后,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但这时的徐文斌,已经能够敏锐洞察市场,用智慧和创意,随性地去经营自己的财富人生。
徐文斌说,让他备感惬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冬日里在自己的茶馆里沏杯热茶,在茶香氤氲中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而他还有一个有待实现的愿望,那就是在事业进入佳境后,能够重回美术课堂,系统地学习中国书画技法。
从小热爱书法入伍当文书兵
1959年,徐文斌出生于武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那个年代物质比较匮乏,加上兄弟姐妹较多,家境的贫穷让徐文斌从小就能体会生活的艰辛。“应该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书法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徐文斌说,他从小就爱好书法,因为他喜欢挥毫泼墨、行云流水的感觉。也许是受到书法的影响,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都能保持一种追求自由和努力实现自我的积极心态。也恰恰是一手毛笔字,不经意间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写毛笔字。没有钱买纸,我就把父母给我“过早”的钱省下来,买“论斤卖”的便宜宣纸,以至于从初中到高中,我都没有吃过一顿早餐。每天攒下一两粮票、五分钱,积少成多后换回练毛笔字用的笔墨纸砚,心里别提有多满足。
1977年,作为知青我下乡到湖北嘉鱼农村,虽然当时在城里过的日子并不富裕,但对于十七八岁刚刚中学毕业的城里伢,从早到晚都要在田地里干农活,确实很累。记得刚开始那几天,每天收工时腰都直不起来,步子迈得格外沉重。那时
候,我每天除了干农活,唯一的寄托就是收工后点上煤油灯,趴在一口木箱上写写毛笔字,画画山水画,一天的疲乏也就顿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手毛笔字在关键时候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9年部队到农村招兵,我所在的村里有几个名额,但作为下乡知青能够被征入伍的可能性极小。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用毛笔写了一份入伍申请书,没想到连队的干部一眼相中了我的字,到公社点名要我。就这样我顺利入伍,而且到连队没多久就成了一名文书兵,这让新兵连的不少战友羡慕不已。
在部队做文书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书画艺术。
打破“铁饭碗”南下广州卖字画
1982年,我复员到武汉市某机关做科员,我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大专文凭,工作上的兢兢业业让我很快就被提拔为科级干部。面对机关按部就班的工作,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难道这辈子我的工作就是这样?我的个性究竟适不适合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有时候我感到很矛盾,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应该有所改变,虽然当时对未来的方向并不明确。
“真正让我触动最大的,则是1992年机关组织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徐文斌说,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他豁然开朗。当时,邓小平强调,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很快,徐文斌作出了辞职下海的决定,成为他所在机关主动放弃“铁饭碗”的第一人。
我的优势是能写会画、擅长装裱字画。我心想,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长,一定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条道来。怀揣多年积攒下来的两千多元钱,我挑了一副担子(两个纸盒子)乘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
我的家当是两纸盒的字画和绘画工具。刚到广州那会儿,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日两顿饭(一顿一个面包)、一天住宿不能超过10元的标准,就这样开始了沿街叫卖字画的“闯荡”生活。
也许在常人看来,放着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不做,偏要跑到外地去漂泊,真是吃饱了没事做。但我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觉得一点也不辛苦。事实是,在广州沿街叫卖没多久,我的字画就被一名画商看中,并向我下了批量订单。
&
nbsp; 我的处境很快发生了改变,找好住所后,我一边替画商画画,一边在广州美院进修。最初,一幅画的工钱是10元,我曾经一天从早上7时工作到次日凌晨2时,完成了11幅画。一天能挣110元钱,这在内地我想都不敢想。后来,随着画商调高价格,我一个月平均可以挣5000元左右,我把这当作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八年打工奠基创业游刃有余
1993年底,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香港一个投资商准备到武汉进行商业地产开发,问我愿不愿意过去帮忙。
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房地产开发正如火如荼,而武汉的房地产开发才刚起步。我想,在香港地产公司工作,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我果断地作出了回武汉发展的决定。
徐文斌回到武汉,开始了月薪600元的打工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事情不能光看重眼前利益,看准了一条道路,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再假以时日,就一定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经过8年的经营,徐文斌的目标得以一步步实现,从普通员工到办公室主任,从总经理助理到主管销售的常务副总,从月薪几百元到年薪数十万元,从商业地产策划到商业地产经营管理,徐文斌为自己的打工生涯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2001年辞去副总经理的职务后,徐文斌开始了自主创业。他的第一步尝试,是以500万元拿下一家知名珠宝品牌的一间店铺的经营权。虽没有经营珠宝店的经验,但徐文斌在半年时间内,既做营业员又做进货员,很快就使珠宝店走上了正轨。
伴随品牌的成长和规范管理,珠宝店的经营变得越来越轻松。徐文斌又开始另一个尝试——投资餐饮业。2002年底,他在汉口拿下500平方米的店面,兴建了一家川味餐馆。
投资餐饮业并非一时冲动,我是在考察了四川的餐饮文化后,作出开川菜馆的决定的。有了商业地产策划的经验,我认定了一点:开餐馆也必须进行策划,特色餐饮要想成功必须打出文化牌。
我的川菜馆以淳朴的装修风格、原汁原味的土菜口味,以及川味十足的服务风格,一开张便赢得满堂喝彩,当年即实现盈利。
回忆当年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化,徐文斌感慨不已,“打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你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时,不知不觉中就让自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伴随经验和财富的日积月累,自己当老板也就顺理成章。
纸墨飘香茶馆 追求完美境界
徐文斌的川菜馆因文化味浓一度风靡江城,但没能抓住时机扩大经营也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遗憾。2004年11月,由于在资金和选址上难以突破瓶颈,徐文斌作出了将餐馆转让出去的决定。
徐文斌是个不知停歇的人,他又开始考察起新的投资项目。只是这一次,做出新的投资是在4年之后。
在香港地产公司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由此我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有了一定的经验;而一直以来对珠宝店的成功经营,则让我切身体会到一个经营业主对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依托。恰恰因为我的个人经历,一些开发商主动找到我,请我帮忙做商业地产策划。这一方面让我每年都有不小的进账,更为关键的是,我捕捉市场的能力在一次次策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08年11月,我的特色茶馆“真茗堂”开门纳客。这间茶馆从构思到装修,从茶叶、茶具的挑选,到文房四宝的摆设,可以说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我个人的心血。
我的目的就是要在繁华的商业氛围中独辟一方宁静,在装修风格上力求古朴淡雅。复古家具、名人墨迹、特色品茶单间,加上古典琴声韵律的萦绕,让人进入店门立时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感。
徐文斌强调,他这间茶馆品茶是免费的,因为他的经营思路是“以茶论道,以茶会友”,“茶文化历史悠久,精深博大。有朋自远方来,或日常交友待客,捧上一杯香茗,就是对朋友最大的热忱和恭敬。”茶道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其独特的魅力还在于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
徐文斌说,饮茶与品茶的嗜好,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举。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可以来这里品茶,还可畅叙旧情,轻松惬意。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就是我这间茶馆的最大卖点。只要这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方式能够被顾客所接受,茶具、茶叶乃至字画的销售,都可以进入良性循环。
徐文斌说,这间茶馆不仅能给顾客一个放松的空间,也给了他自己一个思考的恬静氛围,偶尔写写毛笔字,画画山水画。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一盅香茗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标签:
上一篇:金心怡:茶产业也需要“工业革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