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高头饭和红糖茶

时间:2025-02-08 06:28:42来源:12331栏目:茶百科 阅读: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可为人贤淑,东邻西舍只要有什么事,她都乐意帮助,平时敬老怜幼,在村里口碑很好。

早先农村里男权思想严重,我们家里也是如此,一般都是父亲说了算,就连吃饭,一锅米饭,母亲总是从最中心用锅铲先盛一碗给父亲,我们和母亲就吃锅边用番薯、萝卜丝垫底的混合饭。有时我们小孩子不懂事嚷嚷,母亲就虎着脸呵责我们,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要靠他去生产队里挣工分养活全家人的,当然要吃得好一点,后来我知道当时那个缺粮少菜的年月,村里大多人家都是这样做的。

后来我们姐妹几人读书时,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一定坚持要我们读书,说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读书,这事在村里也曾引起许多人,尤其一些老人的反对,说女孩养大了就是别人家的人,读那么多书不是做赔本生意,母亲在这一点上,其坚决程度可说是一辈子最铁心的一次,这是后来父亲告诉我姐妹几人的。

我们姐妹几人总算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一个个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离开老家山里十来里路的镇上工作,成为我家跳出农门的第一人。第一个月我发到了三十几块工资,周末回家,我给整天头晕的母亲买了一瓶补血的阿胶胶囊,给整天叼着竹烟管的父亲买了一条大红鹰香烟,总共只花了三四块钱,剩下的我悉数交给了母亲,母亲帮我大致算了算,还给我一些生活费,还说现在是单位里的人了,别忘记添点衣服,别让人看不起。我说没关系,只是让母亲把钱拿去还债。我知道我们姐妹几人读书已经拉下了不少“饥荒”。

对我买给她的营养品,母亲开始时问我能不能退掉的,我说店里的人我又不认识,卖出来的东西谁家会退回去呢!母亲看出我的坚决,就不坚持退货了,只是一个劲地念叨我的不懂事,这钱可以办其它事的,她吃了又不见得会有多少好,真是糟蹋钱。母亲因为长期劳累,又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落下了不少病根。有一次干活时叫一声,“我的眼晴怎么看不见了。”就倒了下去,一会苏醒过来后,村里医生说她这是低血糖,要多补血才行。家里的情况本来就是罗锅上山——钱紧,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买营养品了。

母亲絮絮叨叨个不停,父亲发话了,孩子培养大了,她买东西给你吃是尽孝,是孩子的一片心意,你有完没完,才算刹住了母亲的话头。

我上班的镇上离开家里有十余里路,周一早上去上班怕迟到,我一般都是周日下午回单位的。这次母亲却一定要我答应周一早上再走,并说要父亲送我一程,保证不让我迟到。我虽然不知道母亲的用意,只是从来没有见过母亲这样神态,就答应了。

次日一大早,我在楼上已经听到母亲在灶上忙碌了,一会就叫我起床吃早饭了。我下楼一看,母亲烧好的几个菜已经整齐地摆在桌子上,还有一碗满满的,比平时高出一半的顶上尖尖的碗也摆好了。我霎时明白了。

老家有个习俗,就是家里有人出去工作,临走前这一顿饭,一定要吃一碗高头饭,这碗饭其实是两碗饭盛好,再把其中一碗压倒另一碗的上面,看上去这一碗饭就比平常高出一倍。喻示吃完这碗高出一头的饭,出门在外,也会出人投地、高人一等。我去上班时倒是想过吃碗高头饭,可想到家里窘迫的境况,就不想为难母亲。看样子母亲其实一直记挂着这事,这次我拿回来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弥补了。

我责怪母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要相信这样的习俗,这不是浪费钱吗!母亲则在饭桌旁不停地责备自己的无能,让自己孩子上班第一天没有吃上高头饭。我在母亲的监督下,硬吃下这碗满满的高头饭,心里百感交集,不是滋味。

告别母亲出门,天色还不是太亮堂,父亲拿过我简单的行李,送我一程,我刚跨出大门,母亲又叫住我,要我站住别动,随即端来一碗棕红色的红糖,说一口喝下,别回头,从此你一路走去,都是甜的。红糖在我家也是个稀罕物,我问母亲从哪里弄来的。母亲很严肃地说,别多嘴,喝完就大步向前走,千万别回头。我知道高头饭和红糖茶都是母亲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此踏上出人投地的人生,过上如糖似饴的甜蜜生活。

二周后我又回家去,刚到村口,我碰到住在附近的阿土婶,老人叫住我,说有东西让我带给我母亲。一会,老人颠着小脚从家里拿来一样东西,我一看呆住了,这不是和我买给母亲吃的阿胶胶囊的瓷瓶一样吗?

老人走到我近前,说,“你妈真是怪人,这瓶营养品都卖给我了,一定嘱我吃完了把瓶子还给她。”

难怪我前几周回家,问母亲有没有在吃,效果如何?母亲说一直在吃呢,挺好的,头也不晕了,干活也有劲了。我总算明白了,母亲是把我卖给她补血的阿胶胶囊转卖给婶子,用买的的钱给我办了高头饭和红糖茶。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你若来,我定与你听雨品茗,笑谈浮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