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雅安南路边茶

时间:2024-11-29 23:04:48来源:food栏目:茶与文化 阅读:

 

应运崛起

与有着同样久远历史的云南普洱茶相比,雅安南路边茶(藏茶)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陌生名字。要全面了解我市边茶史,就不得不提及我市本土作家,对雅安南路边茶有着精深研究的杨绍淮。

在今年3月27日~29日我市承办的南路边茶(藏茶)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杨绍淮曾撰文论述雅安南路边茶的史学地位与价值。经过大量史料考证和整理,杨绍淮理清了雅安南路边茶的崛起背景。

据杨绍淮介绍,唐代以前,内地茶叶流入边地,主要通过民间小规模的以物换物的自由贸易来进行。到了唐代,朝廷看到每年有不少少数民族商人赶着马匹到内地换取茶叶,于是出台了我国的第一部茶法“榷茶制”。“榷”就是禁,它规定茶叶只能官营官办,严禁私人贩茶。茶区生产的边销茶,由朝廷统一出资,商人承办,最后由军队运送到北方口岸,同吐蕃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史书上称之为“茶马互市”。茶马互市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茶马互市的出现,决定了雅安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要专门为藏族同胞生产边茶。雅安地处入藏交通要道,茶叶资源丰富,为了有足够的茶叶换取马匹,朝廷锁定了雅安。之后,宋、明两个朝代同样延续了唐朝的做法。《明史·茶法》载:明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从此,雅安茶叶只作蒸乌茶易马用。也正是因为如此,雅安绿茶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制作工艺独具特色

杨绍淮在《雅安南路边茶的史学地位与价值》一文中提到,茶从唐代始传入西藏,最初是散茶,散茶不便运输,也不便贮存。从宋明两代开始,雅安边销茶的焙制开始逐渐向焙制紧茶发展。到明代,蒸制乌茶技术已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初年,我国四川开始生产黑茶,后逐步扩大到湖南产区。文中所指的黑茶就是雅安的乌茶。到了清代,雅安边茶的制作从采摘、杀青、蒸揉、沤堆发酵、拼配关堆,一直到设架筑包。整个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该项技术传承数百年,一直流传至今。

南路边茶传统制作工艺的成功之处,不仅是通过制作使茶叶内含物质得到充分转换,提升茶叶的质量品质,最终还要体现在消费者饮用后获得对身体有益的作用上。藏族人民就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充分体现了独特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雅安边茶,其特殊的营养价值。

许多茶专家经研究发现,通过发酵、蒸揉等工艺生产而出的南路边茶,对减肥瘦身、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疾病等等诸多方面确有明显作用。

边茶历史意义已超越自身

如杨绍淮所说,雅安南路边茶是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厚重的积淀,但目前的发掘工作还未完全将边茶文化这座富矿的价值开发出来,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支持。

茶马互市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数百年,朝廷用茶叶换取马匹,数量从数千匹到数万匹。从中所得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国防、边疆统一,以及和各兄弟民族的和睦团结。雅安边茶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项战略储备物资。

边茶业的兴旺,使雅安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雅安从明代开始出现焙茶作坊(相当于今天的工厂),数量由最初几家逐渐发展到30多家,年加工边茶过200万公斤,工人人数愈千,这些和国内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景德镇制瓷业、江南造纸业、嘉兴石门榨油业相比,也毫不逊色。

随着雅安边茶业的扩大和兴旺,吸引了中国北方的许多富商大贾,他们纷纷把投资目光转到雅安。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陕西泾阳商帮陆续来雅投身边茶行业。他们的资金雄厚,经商有道,从明到清先后创办了10余家茶号,经营规模很快超过当地川帮,每年认引数额占雅安全部的三分之二。其中最有名的陕西义兴茶号,从明代嘉靖开办,一直经营了400多年,堪称中国古代商界的一个奇迹。

为运输茶叶,从唐代开始,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包括沿途向藏区四面八方延伸和扩大)逐渐形成了一条以运输茶叶为主要目的的茶路——川藏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这条我国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重要的古商道,在传递茶叶的同时,也把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传播到了广大的藏族地区。

南路边茶还曾有过抵制侵略的光荣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印藏条约》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万里茶路探晋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