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茶艺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至唐代,文人开始“聊将茶代酒”。茶令人神清气爽,文思泉涌。于是品茶、咏茶、画茶风行至今,饮茶发展成一门艺术,内涵深邃,外缘广阔。
中国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具体为选茗、择水、炙茶、碾茶、取火、育汤茶、观色、闻香、品味等环节,以及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茶艺流派很多,地域性特点也明显。其中文人茶艺最清雅,它没有宫廷豪门的光怪陆离,也不刻意追求“茶禅一味”,更不为“口舌之欲”,文人茶艺旨在体味品茗过程及饮后的清心悦神,以寻求内心深处一片静谧。
唐文人已经“唯名茶是求”了,剑南蒙顶山花茶,当时誉为天下第一名,故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的说法。刘禹锡则极赞“斯须炒成满室香”、“自摘至煎俄顷余”的西山寺茶(《西山阑若试茶歌》)。唐宋文人饮用的多为团饼茶,程式十分讲究。蒸青饼茶就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19种饼茶采制专用工具,29种茶具。唐人烹茶一用“煎茶法”,即投茶于釜,煮而饮之。二用“庵茶法”,即把茶末放入瓶子或陶罐中,再用沸水浸泡。也有人用葱、姜、枣、桔皮、茱荑、薄荷等,与茶一起反复熬煮,或通过茶汤沸扬而使茶叶滑腻。操作程序是炙茶、碾茶、筛茶、煮水、投茶、分茶、饮茶。追求的是茶美(形、色、香、味)、水美(清、洁、轻、甘、冽)、器美(茶具)、火美(活火)、饮美(环境、方式),贯穿了美学意境和氛围。
在细煎慢饮的过程中,有诸多讲究,如烤茶的火,最好的是用木炭,其次用坚实耐烧的木柴。煮茶用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井水最差。水煮沸时,只能止于“三沸”,即“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否则“水老不可食”。至于放盐调味,培育茶汤,都有操作技巧。
宋人用细颈铜瓶煎茶,只靠耳听,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其听茶诗曰:“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雷胜醍醐。”
明代改团茶为叶茶,文士们喜欢“茶寮”式的饮茶方式。“茶寮”是文人书斋外所设“侧室”,“内设茶灶一,茶盏六、茶注二,余一以注熟水。茶臼一,佛刷、净布各一,炭箱一,火钳一,火筋一,火扇一,火斗一,可烧香饼。茶盘一,茶橐二。当教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明高濂《山斋志》)亦有在游舫上进行“茶寮”式的饮茶。明人十分重视茶具的清洁和水的优质及水温。
标签:
上一篇:龙井茶的传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