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工业思维演绎现代茶经
在2008广西春茶节第六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柳州市选送的13个产品共有12个获得了名次,其中三江县的“大歌仙子”和柳城县的“伏虎茗珍”夺得特等奖,融水县的“盘王毛尖”等7个产品获一等奖。柳州市的名茶战略,把满山的绿叶变成了真金白银,2007年全市茶叶栽培面积11.61万亩,干茶产量4815吨,成为广西第二大茶叶产区。
好山好水种好茶
柳州市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源头之一,终年烟雾袅绕,气候湿润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牙己茶”、“原生白茶”、“野生石崖茶”等特色茶品种。7月,正是最热的季节,从柳州驱车前往三江县车程有203公里,虽然山弯路远,但沿途一尘不染的青山绿水让记者心旷神怡,清凉的山风也冲淡了炎热的暑气。为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走出持续之路,柳州市将茶叶作为山区经济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在三江县、融水县以及柳城县、鹿寨县的农场形成区域优势。
三江县县委书记谢东介绍说,三江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和饮茶历史,“牙己茶”、“高露茶”上世纪50年代就已列入广西优质茶叶种质资源,而且春茶开采上市比北方茶叶主产区提早20天至1个月。从2002年开始,该县先后投入7496万元扶持茶叶生产,县乡农技人员手把手教茶农,推行标准化生产,并引进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2007年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0.45万亩,其中9.1万亩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被授予“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从2002年至今,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
内外兼修品自香
三江县古宜镇引木屯的侯就坤种有130多亩茶园,采茶的季节他都会把加工好的茶叶拿到县城的茶叶交易一条街出售。他告诉记者,由于是散装统卖,价格只能卖到20多元/公斤,赚取每公斤几元的加工费而已。
由于起步晚,柳州市茶叶加工大部分以手工作坊为主,茶叶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全市230多家茶厂仅有10家注册商标,4000多吨干茶中,包装销售的只有500多吨。品牌效应的缺失,导致成为外省茶叶企业的深加工“原料”基地,茶叶的产业链难以延伸,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农业这篇传统文章应该如何续写?“用工业思维经营农业,并不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柳州市副市长张永刚认为,要转变农业政策扶持理念,强化“造血”意识,用打造“两面针”、“柳工”、“五菱”等工业名牌的思维和魄力唱响“柳州茶”,形成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产业链条,以有效实现价值效应的转换。
柳州市围绕产业化循环经营的理念,蓄势把柳州茶叶产业推入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
———以有机茶园建设为载体,在三江、融水实施《有机茶基地建设及品牌创建》项目,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推广实施“猪-沼-茶-灯-黄板”、“茶-有机(生物肥)-灯-捕食螨-黄板-生物农药”的生态模式。目前全市有9.79万亩的茶园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三江县3000亩茶园通过A级绿色食品茶园认证,三江县500亩、融水县400亩茶园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今年4月,柳州市农业局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签订茶叶技术服务协议,从2008年至2010年,该学院将对柳州市特色茶筛选与育种、茶叶栽培、产品加工、品质审评等提供技术培训,并指导企业制定产品加工技术规程、产品的包装与储存,柳州市茶叶“产学研”的发展模式正式启动。
———支持企业申报有机茶,聘请专家到企业指导,培养20多位中高级评茶员,组织企业负责人到华南农大培训,一系列的服务只为提升市茶厂的加工水平。目前,全市具有规模且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达到了8家。
一路细心呵护,柳州茶声名鹊起,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3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在2008年第六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大歌仙子”、“伏虎茗珍”再度折桂。
品牌带动茶业成气候
“芦笙伴舞三江口,百家设宴风雨桥。与君共饮重阳酒,侗乡品茶多耶楼”,将侗家文化融入茶经的“大歌仙子”,进入茶叶高端市场,售价1200元/公斤。茶青价格也水涨船高,2008年三江春茶茶青的收购价14元/公斤,有机茶茶青则卖到了26元/公斤。
柳州市纯厚的茶香亦引得投资者纷至沓来,来自广东的余树朋在鹿寨县中渡镇大乐岭建设1000亩标准化茶园基地,生产的绿茶、红茶系列产品销往北京、广东等地,当地农民为其护理茶园每年的收入超过1万元。融水县大东江茶厂干脆将加工厂建在元宝山中,“盘王有机茶”一炮打响,一亩茶园数千元的收入引得安太乡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回乡种茶。
柳州市农业局局长兰登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市里正引导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包装、技术标准,共同开发系列产品,并融合元宝山、鼓楼、风雨桥、程阳八寨等民族茶文化,凝成合力唱响“柳州茶”。
标签:
上一篇:带有地域特色的各种早茶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