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茶叶加工向规模化发展
“我看不到一个上规模的茶叶加工厂,更没看到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2006年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月华在凤冈茶区田坝考察时,为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茶叶品质所吸引的同时,也曾这样叹息道。
可在2007年,茶区里一栋栋大型的加工厂在茶区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大型加工设备机器以及清洁化的生产线让人眼睛一亮。
2007年10月,前来参观考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走进田坝就兴奋起来:“这里的加工厂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已接近江浙等东部发达省、市,在此之前,我没有想到在贵州有这么多已上规模的加工厂,想象中只有几口炒茶锅。”
谈起遵义的茶叶加工业,多年来,在外地客商的眼里就是“几口锅”的概念。
“两年前的田坝村,在茶叶采摘的季节里,每到天黑,全村的烟囱里就开始冒着袅袅青烟,村子里是一片锅铲敲打铁锅发出的‘叮叮叮’的炒茶声,甚是热闹。”
在记者到过的遵义很多农村同样感受到了和田坝村的傍晚一样的热闹气氛。可以说田坝村就是遵义茶叶加工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缩影。
随着傍晚袅袅青烟的消失和那一片片悦耳的“叮叮叮”声不再响起的今天,遵义茶叶的加工历史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写:黔北茶区一批技术装备水平可以和江浙先进企业媲美的加工企业正在涌现。
5年时间就发展20000亩茶园面积的凤冈县田坝村,过去家家户户种茶,都有几口锅炒茶,加工能力稍大一点的也只有两三家。
2006年,贵州黔风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斥资1000万元建起了贵州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茶叶加工厂,茶叶加工由过去茶农自发的、无章可循的散乱状态转变成一个科学、规范的生产过程。仙人岭有限公司、龙江加工厂等当地本土茶叶加工企业纷纷“升级换代”,通过新建和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水平。贵阳、遵义、浙江、福建、重庆、四川等地的客商投资建厂,短短几年时间,凤冈县兴起了一批高起点的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
正是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凤冈县茶叶基地迅速扩大,到现在茶园规模达到13.2万亩,四年新建茶园10余万亩。茶叶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斤,新增加工能力1500万斤。同时,大大提高了茶叶产品的质量,去年的有机茶青卖到了每公斤98元,是前几年“锅儿”炒出来的几倍。
“陈氏茶庄”的茶农陈江告诉记者:“以前采茶季节每到晚上每家都在用煮饭锅炒茶叶,以前卖干茶,晚上要炒茶,第二天一大早还要找车拉到城镇里去卖,一斤茶才卖10块,附近的几家大的加工厂建起来后,春茶的茶青一斤都卖40多元,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一座座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加工线的兴起,好的原料通过好的加工,提升了凤冈茶的形象。靠有机茶栽植、管理和生产,靠标准化加工和包装,茶叶销售已拓展到北京、上海、浙江等10多个省(市、区),走进中南海和200多家星级宾馆,凤冈走进星级宾馆的茶叶每公斤售价3200元以上。不仅已和中茶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而且得到了日本、美国的茶叶销售订单。
这两三年间,凤冈茶叶名声响起,一批茶叶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大奖和省内知名商标。“锅儿炒不出品牌,打造品牌靠的是现代化的加工和科技手段。”当地一位企业的老总教训深刻。在凤冈,家家户户炒茶的现象不复存在,在龙头企业的“挤兑”下,不少小加工作坊淡出人们的视野。
走进湄潭县金花村,记者看到,湄潭茗茶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建立的加工厂已经封顶。“过去一个县想建这么大的一个加工厂都很难,现在你一个人就把它建起来了,真了不起呀!”全省茶产业现场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参观时握着茗茶公司董事长吴贤才的手说。据了解,仅金花一个村就有5家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
从种植茶叶,培育基地卖茶,到自创品牌走市场竞争,湄潭县涌现出了兰馨、栗香、茗茶、阳春白雪等一批在省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规模企业。据统计,去年这个县各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贷款等投入茶叶加工的资金达7000万元,目前还有2家企业欲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加工厂。
自从近年国家在茶叶行业推行QS认证以来,湄潭许多企业纷纷采取股份合作制、贷款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工厂改造、扩建、检验室建设等,最显著的是栗香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目前已总投资1600万元,开工建设了3个加工厂。在去年贵州名产茶区县内企业中,湄潭就有17家企业获得认证,占全省茶叶企业的一半以上。
不争的事实是,湄潭以往茶叶企业个数多,规模企业少,产业深加工开发弱,一家一口锅的茶叶加工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湄潭茶业向更高层次上发展。县里的一位同志说,随着一批现代企业的入驻,“家家户户皆是加工厂”的局面已在市场的大浪中淘散。
“鸟枪换炮”的理念同样置入官方的决策意识。记者发现,去年以来,在省、市乡镇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各主要产茶县已出台的茶叶产业政策当中,发展茶叶加工业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以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资茶叶加工业。在湄潭,随着兰馨茶业公司、栗香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带动全县2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发展。凤冈县在寸心草茶叶集团的带动下,拉动了本土一批中小型企业的精加工,全县新增茶叶加工企业20多家,仅上年度在加工项目上自行筹资和通过招商引资上亿元。
业内人士称,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从资金、信贷、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形成茶叶企业集群,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茶叶发展集团,是遵义市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要迈过的坎。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