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明州茶具与茶文化

时间:2024-12-03 16:14:57来源:food栏目:茶与文化 阅读:

 

明州具与茶文化

宁波(明州)自汉始已有饮茶。茶在汉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而且已成为商品。但饮茶风尚之盛莫过于唐。唐代陆羽《茶经》一书,形容当时饮茶风之盛时说:“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茶具就成为必不可缺的用具,这就有力地刺激了越州、明州瓷器茶具的生产。茶具,是指与泡饮茶时有关的专门器具。优质茶具能衬托茶汤的液色,保持浓郁的茶香,是领略品茗情趣不可少的条件。浙东地区古代茶具生产,一直以瓷质抖的茶具占主导地位,这与国内外闻名的越窑制瓷手工业发展紧密相关。大量考古资料表明,盏或碗配托盘,在东汉晚期和吴晋墓葬中出土的器皿可资作证。镇海区汉墓中出上的盘上置耳杯与碗,既是饮酒的器具,也是饮茶的用具。《晋书》记载了东晋桓温招待宾客,不多备酒菜,主要供的是茶果,使用的当是碗盘配套。到了南朝时,尤其是梁武帝时代的天监年间,宁绍地区的萧山、上虞、上林湖、宁波江北云湖等地设窑烧造茶具已十分精致,这些盏托实物的大量制作与出土,正反映了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嗜好。浙东作为盛产茶叶之地,盏托这种新式茶具也就应运而生。

南朝典型的茶具,是划莲花纹盏与托盘。从各地南朝窑中生产的盏有青釉和酱褐色(黑)釉两种,内刻五朵莲瓣纹,也有素面的。托具(托盘)内底划莲花纹,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托盘内底下凹,使用时盏放其中,凹底固定盏底,以免活动。

唐代盛行饮茶。士大夫、丈人之间,更以饮茶为韵事,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和烹调方法,而且对茶具也十分重视。从全国来看,唐代六大名窑中越窑排在首位,所生产的茶具不但造型极美,而且釉色青翠晶莹,既是艺术珍品,又是极好的品茶茶具。陆羽《茶经》就曾对当时各地瓷窑的茶碗,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许沦。他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把越瓷碗(盏)列为第一。

越窑唐代茶具中的茶碗,典型的有两种。一种为敞口(直口),斜直腹(弧腹),玉壁底。此种茶碗与长沙窑晚唐生产的碗,造型一致,其碗内底刻写“茶碗(垸)”两字。当是一种理想的茶碗。第二种,为荷花碗(盏),口作五缺,腹压五线,圈足外撇,造型似一朵开放的花朵。

托具(又称托子),在越窑中生产很多,仅上林湖唐代窑址出土的托具,有两种。

第一种,托具由托台和盘组成。托具圆,口微微高出托面,大小一般与盏的圈足尺寸大小合适,托台置于托盘之中。盘宽沿,平底圈足。托面划对称菱形花纹,这种纹样与绍兴古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墓出上的碗和圆盒上的纹饰风格大致相同,因此可以知道它的相对年代。这类托具也有素面的。朴素大方的造型,配以青色釉更受人们欢喜。

第二种,盘中间不置托台,大小一般也与所用

点赞 0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分享 2 更多>同类茶文化 • 品一缕茶香,倡丝路文明 • 赵匡胤 废座撤茶 怎样能在文臣面前立威呢? • 唐朝之后为何还用“荼”指“茶” • 学茶的理由有千万 你为什么去学茶? • 这个夏天 来一次峨眉山水与茶的美丽邂逅 • 赵匡胤施行“废座撤茶”只为能在文臣面前立威? • 中华五君子竹兰菊梅茶 • 古六大茶山兴衰三百年 • 古画上的人是怎么喝茶的? • 管理茶叶的官员,你了解多少?? 推荐图文 《宋茶》:宋朝茶风兴 宋代画家笔下女子为何 【大美六堡•大讲堂】 【历史】乾隆皇帝的养 推荐茶文化 中华五君子竹兰菊梅茶 茶之灵,恩养人之性 茶人 茶仙 茶奴 茶叶未来发展,名茶PK民茶 宋茶,怎一个“玩”字了得? 李嘉诚:一杯工夫茶,改变一生(荐读) 建窑对宋代斗茶的影响 茶文化渗透到宋朝每一个角落 一盏工夫茶,几世有心人 徽宗《文会图》说宋茶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企业资质  |  改版说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客服热线:400 6868 768 客服邮箱:zgchawang@126.com 客服QQ:371299011 业务咨询:371299011

(c)www.zgcha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ICP备案号:豫ICP备1703196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545号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明州茶具与茶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